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9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630篇
地质学   2044篇
海洋学   39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87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从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自然及人为卸荷特性,指出了地表侵蚀、河流下切、开挖船闸等自然及人为地貌过程诱发了岩体的基本卸荷过程,构筑了一个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卸荷特性的宏观模式。实地调砥及数值计算成果均表明,地貌分析法在分析实际岩体工程中,岩体卸荷特性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论述了中老缅泰国际合作开发区建设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的优先启动区,是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对推动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发挥着先导功能。景洪作为中国西南边境城市,在未来次区域合作中将升格为枢纽城市之一,因此,其开放度要不断扩大,在已具有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基础上,要继续营造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公路口岸,并在跨世纪建造昆明—曼谷铁路时,设置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同时在中缅240界桩两侧开辟新型的边境贸易旅游区,构筑景洪市全方位立体型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03.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04.
报道和总结了近期陕西汉中碑坝和西乡地区重要地质体系统同位素年代研究成果,在重新厘定的年代学基础上,就扬子克拉通北缘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剖析,依据该区岩浆作用的上地幔源区性质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中、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北缘存在与现代板块运动类似的洋壳俯冲和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5.
下扬子区二叠系层序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安徽巢县平顶山、鬼门关剖面为例,阐述了二叠系沉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即灰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稀土元素组成特点;划分出七种沉积相类型,即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三角洲相、汪 相和陆缘泻湖相;识别出七个Ⅲ级层序,其中四个为Ⅰ型层,三个为Ⅱ型层序。对栖霞组灰岩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氧碳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差异,并认为造  相似文献   
106.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A series of paleogeographic maps of the Japanese Islands, from their birth at ca 750–700 Ma to the present, is newly compil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plate tectonics. This series consists of 20 maps that cover all of the major events in the geotectonic evolution of Japan. These include the birth of Japan at the rifted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 ca 750-700 Ma), the tectonic inversion of the continental margin from passive to active ( ca 500 Ma), the Paleozoic accretionary growth incorporating fragments from seamounts and oceanic plateaux ( ca 480-250 Ma), the collision between Sino-Korea and Yangtze (250–210 Ma),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accretionary growth (210 Ma-present)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retaceous 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90 Ma), and the Miocene back-arc opening of the Japan Sea that separated Japan as an island arc (25-15 Ma).  相似文献   
108.
三维分块倾斜界面的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mP反射波资料,获得了该区域莫霍界面的三维分块形态.唐山附近莫霍界面错断与该区域1976年唐山地震及一系列余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9.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110.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处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得力滑动构造,本文还分析了该系统形成的介质条件,斜坡构造及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