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729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首先用格林公式将二维大地电磁的边值问题转变成积分方程,然后用边界单元法解积分方程,得到地形上的大地电磁场和它的法向导数,由此可计算电阻率.与有限单元法相比,本方法剖分后的地形与实际地形的拟合程度高,向计算机输入原始数据的工作简单,可以在微机上计算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本方法适合于在野外生产现场进行大地电磁法的地形改正.计算表明,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比对E_x型波严重得多;随着周期的增长,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变得稳定.  相似文献   
102.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s made in 1981-1990 have identified that the annual soil los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is 157 million t. and the annual incoming sediment loa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40 million t. Soil erosion increases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vegetative cover and its subsequent evolution. The annual amounts of sediment erosion for forest land, shrub land, grassland and farmland make up respectively 6.19%, 10.76%, 23.05% and 60% of the total eros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the quantities of incoming sediment load to the Yangtze River from the above four types of land account for 5.95%, 12.42%, 35.46% and 46.1 % of the total amount of sediment transported to the reservoir. The farmland of offers the main source of sediment. Gravitational erosion produces more bed loads, which will present serious threat to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f entering the reservoir. Resettlement of people to the upper parts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the sediment yield of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by 10-20 million t and increase the incoming sedi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by 50-60 million t. Consequentl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相似文献   
103.
运用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双随机样本检验,模拟日照时数和总辐射及其影响因子(可照时间、总云量和天文辐射、日照百分率)年值和1月值、7月值的三度空间分布场,取得了满意结果。这可应用在无测站地区,仅凭经纬度和海拔估算出上述气候要素值,估算的平均相对误差大多在5%以下(最好的达0.3‰)。  相似文献   
104.
2D Coupled 3D:A New Numerical Model forDual-Structured-Aquifer System¥ChenChongxi;FangShuzhen;LinMin(FacultyofEnvironmentalSc...  相似文献   
105.
论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土壤潜育化和沼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建高 《湖南地质》1995,14(1):58-60
三峡工程完工后,在坝下长江水位抬高的季节里,顶托洞庭湖的排泄,使东、西洞庭湖地段地表、地下水位相应抬高,对这些地区土壤的潜育化和沼泽化有明显影响,农业部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6.
在综合分析了清水塘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运用成矿系统功能模拟原理,在矿区内建立了主要矿脉的立体定量预测模型,并在主矿脉的深边部有效地预测了盲矿体,求出了一定的金属矿量.  相似文献   
107.
单新建  冯德益 《内陆地震》1993,7(2):142-150
用网格频散反演技术计算了155条瑞利面波混合频散数据,将中国大陆分为目前最小分格2°×2°,得到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深至80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三维剪切波SV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天山褶皱系地壳平均厚度为54km,上地壳平均速度为3.3km/s,下壳平均速度3.93km/s,上地幔盖层平均速度为4.64km/s,都偏大。北天山壳厚比天山薄,壳和上地幔盖层下均有低速层。(2)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壳厚46km,到其边缘的昆仑山、天山地带壳厚增加到52~55km。壳内无低速层,壳平均速度很低,为3.49km/s,地表有9km的沉积层。(3)青藏高原莫霍面呈凹形,平均壳厚为67km,平均壳速度为3.58km/s。东西端存在壳内低速层,埋深为15~35km。(4)南北带为构造复杂的区域,莫霍面深度具有东高西低,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带内普遍存在壳内低速层。南北带从群速度、速度、莫霍面等深线都可看到明显的横向差异。(5)准噶尔盆地地壳厚47km,无壳内低速层,中地壳不明显。该区呈稳定的大陆壳结构。(6)柴达木盆地在正常速度的中壳顶部有一高速夹层,速度为3.72km/s,厚10km,上顶部埋深14km。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深部构造的人工地震波记录资料,进行了相对速度幅值、速度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衰减特征分析,同时利用历史地震资料经转换方法给出的地震动衰减规律进行对比,反映出由人工地震记录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与由历史资料转换确定的地震动衰减特征是有差异的,在不同地质条件的局部地区,这一差异更为明显。这些结果可为缺乏强震记录的地区的地震动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马振锋 《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对夏季南亚高压活动和三峡库区旱涝的影响,揭示了如高原夏季风偏强(弱),育藏高原上空及其以东地区100hPa南亚高压也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偏南偏西)。高原季风强年,南亚高压脊线6月北跳比多年平均早1候,8月南撤晚1~2侯;高原季风弱年。脊线北跳晚1~2候,南撤早1候。同时显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年,5~6月三峡库区降水随着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而增多,7~8月三峡库区降水减少;高原夏季风弱年,主汛期前期库区降水少,后期降水略有增多。  相似文献   
110.
"96.1"高原暴雪过程三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2,他引:15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2,21(3):225-232
利用“96.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较成功的中尺度模拟的输出资料,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ψ场和ω场的三维配置与切变线的演变过程相当一致,说明用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可能能较好地描述SI在切变线东伸南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