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提供了77个石榴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等单矿物能谱和湿化学分析资料,研究了各种矿物对的分配系数。用二辉石地质温度计估算的变质作用温度为770—860℃,用其他矿物对估算的温度多数在二辉石温度计获得的温度范围内。用Wood的石榴石—斜方辉石地质压力计和Newton—Perkins以及Wells石榴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地质压力计公式估算的变质作用压力为(8—10)×10~8Pa,地热梯度为24.6—27.5℃/km,属低—中压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金川超镁铁质岩体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特点;选用5种较成熟、使用较方便的矿物地质温度计、压力计(主要是辉石温压计和角闪石压力计),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为:成岩温度为1000~1300℃(上限可到1400~1500℃),成岩压力约为5×10 ̄8~11×10 ̄8pa。金川超镁铁质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这一岩石类型在复杂体系相关系图中的稳定区域大致处于5×l0 ̄8~15×10 ̄8pa的范围,这与矿物温压计估算的成岩温压条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供了桐柏北部秦岭群麻粒岩中石榴石、辉石和黑云母的部分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根据岩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4种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确定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为790-850℃和0.8-1.0GPa,变质时的地热梯度为28-33℃/km,属中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14.
15.
16.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中的斜方辉石为紫苏辉石,斜方辉石的端员成分Wo 4%,En52—59%,Fs37—42%,含铁度f_(opx)39—46,化学成分特征是富Mg、Ca、Al贫Fe~(2+)、Mn。 角闪麻粒岩亚相和辉石麻粒岩亚相中的单斜辉石为普通辉石,端员成分Wo 41—43%,En39—43%,Fs14—20%,含铁度f_(opx)31—35,化学成分特征是富Mg、Al、Na贫Fe~(2+)、Ca。 通过Saxana二辉石地质温度计的计算表明,本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02℃—887℃,压力为9—10Kb。并用Mereier单个辉石地质温度计进行了验算,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近修正的石榴石- 黑云母温度计(Holdaway,2000)和石榴石- 斜长石- 角闪石- 石英压力计(Kohn and Spear,1990),根据从文献中收集的角闪岩、变泥质岩、变辉长岩和变粒玄岩的相关资料,采用经验标度方法,本文首次标度了适用于560~800℃、0.26~1.4GPa的黑云母- 钙质角闪石温度计。其中,黑云母作为对称的Fe-Mg-A1~Ⅳ -Ti四元固溶体,角闪石简化为对称 Fe Mg二元固溶体。该温度计计算温度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相差不超过±50℃,并且能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橄榄石温度计、压力计的方法,计算金川超基性岩体主要含矿岩相成岩的温度压力条件。根据计算所得的温压数据、矿石结构特征、含矿岩相的相互接触关系及储量分布,判断矿床成因主要属于深部熔集型,并根据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平衡扩散方程,探讨硫化物(Ni~(2+),S~(2-))和硅酸盐熔浆(Si_4~(4-))产生熔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低温绿泥石成分温度计Fe/(Fe+Mg)校正的必要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靖  刘嵘 《矿物学报》2007,27(2):173-178
绿泥石是沉积岩、低级变质岩和水热蚀变岩中的常见矿物,基于四次配位Al含量的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是确定古成岩或变质温度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介绍了四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绿泥石成分温度计的原理,并从离子替代规律和比较研究的角度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关于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校正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在铝饱和的条件下,根据绿泥石中的Fe/(Fe Mg)值对绿泥石温度计进行校正并不能使计算值与实际值更为接近,而且从晶体化学的角度看,全岩的Fe/(Fe Mg)主要影响的是绿泥石中六次配位Fe与Mg的占位,而且偶合置换(Si4 )Ⅳ(Mg2 )Ⅵ—(Al3 )Ⅳ(Al3 )Ⅵ和(Si4 )Ⅳ(Fe2 )Ⅵ—(Al3 )Ⅳ(Al3 )Ⅵ共同控制着四次配位Al的占位。所以在铝饱和的岩石体系中可不必进行Fe/(Fe Mg)值的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