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7篇
  免费   2116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998篇
地质学   8055篇
海洋学   69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129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566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显著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及其在淮河流域暴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刚  陈星  程兴无  徐胜  梁树献 《气象学报》2014,72(6):1245-1256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是气候特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但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EOF 主要模态不一定都能有效揭示资料场包含的气候模态。利用中国基本站和基准站195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显著经验正交函数分解(Disˉ tinct EOF,DEOF)方法研究了淮河流域暴雨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DEOF 第1模态呈现了淮河流域暴雨量在南北方向上存在相反的变化,即流域中部、南部偏多(偏少)时,北部则偏少(偏多),第1主成分具有显著的16—17 a 周期性变化,表明流域南北的旱涝变化存在年代际振荡;第2模态表现了淮河流域中部暴雨量的异常变化,第2主成分有明显的线性趋势,说明近50年来流域中部地区暴雨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在1990年前后由偏少转为偏多。对比 DEOF 和 EOF 的分析结果,发现DEOF 能排除资料场中与随机扩散模型相关性较高的空间特征,能抓住与随机扩散模型有显著差异的分布特征并凸出显示出来,能从较强的背景噪声中凸出物理信号,因而能更好地估计真实的气候模态。  相似文献   
992.
张鹏  张小莉 《地下水》2014,(2):74-76
采用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泥质含量参数配合声波时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泥质含量特征二次分类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两个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相关性良好,对应于研究区两种不同的沉积微相特征;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匹配良好,解释模型满足研究区精度要求。在沉积微相背景约束条件下,对研究区储层选择合理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可以使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解释达到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计生  李斌 《地下水》2014,(6):73-75
通过对红崖山下泄流量和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地下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与开采量的关系规律,建立地下水开采总量和水位双约束控制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指标,提出利用民勤降水量考核盆下地水资源控制的刚性水位指标,为有关部门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和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94.
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属于同一构造单元,苏北盆地的烃源岩发育规律的研究对南黄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野外地质研究和69个烃源岩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分析化验数据及油气勘探资料,对苏北盆地的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厚度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整体沿北东向展布,在中—古生界均存在多个烃源岩发育中心,并明显有向南黄海海域延伸的趋势;下古生界普遍比上古生界的热演化程度高,并具有区域不均一性,二叠系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存在二次生烃的潜力。苏北盆地在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南黄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塔巴庙区块致密薄层发育。利用岩石物理等数据的物性参数,对不同储集条件下的薄层、薄互层进行地震正演分析。结果表明:在薄层特别是薄互层条件下,叠前波场响应特征十分复杂,有别于常规AVO类型的变化规律,且含气层和干层的响应特征有明显差异。根据叠前地震波场的响应特征和不同的变化规律可以细化薄层研究,进一步识别储集类型。  相似文献   
996.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主要为暗色泥岩,并发育多层品质较好的油页岩。对盆地东南隆起区NGN1井泥岩系统取样测试,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w(Si O2)为44.88%~57.75%,w(K2O)一般比w(Na2O)高,w(Mg O+Fe2OT3)为4.5%~10.01%,表明泥岩中含有较多的含钾矿物和一定的铁镁质成分。样品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样品中元素富集、亏损均呈现基本一致的趋势,表明泥岩沉积时期存在一种主要物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呈现出明显的右倾趋势和Eu的负异常,显示物源来自上地壳。泥岩CIA指数为48~62,Th/U值大都集中在1.48~4,表明泥岩源区经历了低等的风化作用;Th/Sc--Zr/Sc图解显示泥岩中的沉积碎屑没有经历沉积再循环,受原岩成分控制,表明地球化学数据可以进行物源类型和构造环境判断。根据原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青一段泥岩物源主要为中—晚侏罗世中酸性喷发岩,并混有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原岩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造山运动形成的大陆岛弧。  相似文献   
997.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分布预测与生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宏  李剑  夏利 《世界地质》2014,33(3):630-639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深层断陷的主要烃源岩发育层系,目前钻井揭示其厚度大(700 m),埋藏深(3 500 m),但钻井大都分布于深层断陷的边部,断陷内部烃源岩层揭示少。根据断陷结构样式及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出单断箕状断陷和双断地堑式断陷两种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模式,并确定深层烃源岩主要有五种存在形式。断陷中部席状平行结构、成层性、连续性好的地震反射特征的烃源岩最为落实,主要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厚度大,暗地比高(45%~70%)。深层沙河子组烃源岩总生气量约148.38×1012m3,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中坝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采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总结认为油气成藏发育了多套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通过对各个构造运动阶段雷口坡气藏被改造与再形成的分析,提出油气主控因素是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的古圈闭,油气藏受到破坏然后再形成的整个过程。该主识对中坝气田未来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对四川盆地西北部钻井岩心、露头剖面样品的宏观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研究认为,川西北茅口组储层类型主要为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格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溶蚀孔洞及裂缝。茅口组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古岩溶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古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而构造裂缝是储层改善及连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奥陶系马家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烃源岩层系之一,为了进一步认识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典型剖面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分析方法对研究样品的饱和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马家沟组烃源岩岩性不同,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推断,马家沟组各类源岩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的还原环境,灰岩沉积环境的氧化性略高于灰质泥岩;灰岩的有机质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和微生物为主,而灰质泥岩有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混入,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均达到成熟阶段;马家沟组各类源岩有机质均经历过降解作用,且碳质泥岩中有机质遭受的降解作用要强于灰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