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327篇
地球物理   591篇
地质学   2914篇
海洋学   29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34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吐拉苏火山盆地中与金成矿有关的热液富含K^+、Na^+、F、SO4^2-和N2、O2等,是一种主要来源于岩浆.火山的热液,有大气水参于的次生热液.平均均一温度96~158℃,平均盐度0.26%~1.08%,热液活动深度0.26~0.67km,具有低温、低盐度、在地壳浅部活动的基本特征.热液活动生成围绕金矿体由内向外环状展布的黄英岩化、高级泥化、泥化和绿泥石碳酸盐化4个围岩蚀变带.与其有关的金成矿期分为原生沉积富集和次生热液交代蚀变2期,后者包括毒砂黄铁矿化、面状硅化、脉状硅化和绿泥石碳酸盐化4个成矿阶段.金富集成矿主要与黄英岩化蚀变带和面状硅化、脉状硅化2个成矿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相似文献   
53.
藏北的若拉岗日岩群,因处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南缘,其成生背景及构造属性历来倍受关注。白头山、岗盖日、狮头山等地的若拉岗日岩群主要为一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系,不同地段夹杂大理岩、变质砂板岩、硅质岩、超基性岩等小岩片或块体,分别具有洋岛型、洋脊型及岛弧型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并构成白头山西以岛弧火山岩为主的弧火山岩片,岗盖日以洋脊型变玄武岩为主夹杂硅质岩、超基性岩小岩片而共同组成的蛇绿混杂岩片及白头山、狮头山以洋岛型火山岩为主夹杂碳酸盐岩块体的大洋海山岩片,从而指出该区若拉岗日岩群为一套不同构造属性的火山岩与大理岩、硅质岩、超基性岩等相伴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既有某大洋的产物,又有某洋岛及陆缘岛弧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错卧莫-惩香错火山-沉积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陆块中部南缘。盆地内火山-沉积地层称古新世-渐新世林子宗群,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属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不同程度表现出负Eu、负Ce、负Nb异常。微量元素K、Rb、Th、Ce富集,Sr、Ba,尤其是Nb、P、Ti亏损。初步认为这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俯冲造弧的构造背景中,是来自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基性分异岩浆与陆壳重熔的酸性岩浆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的。同时,俯冲板块上深海沉积物与基性岩浆混合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启动时间在45Ma以后。  相似文献   
55.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2牟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56.
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热岛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为了精确细致地描述其时空分布,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城市热岛现象,主要归纳为:气象站法、定点观测法、运动样带法、遥感测定法以及模拟预测等.最后,认为各种测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多种测定方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57.
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现状作观测研究,得到北京城市地面的温度分布特点。使用北京大学城市边界层模式从气象观点就“楔形绿地”规划对北京城市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模式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进行细致描述,建立了一个细致模拟城市特点的城市边界层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做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一个最小分辨率为500 m的城市边界层模式系统,来研究城市边界层在中尺度背景场作用下的精细结构。通过个例模拟,模式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城市边界层的风温场分布情况,可以用来对楔形绿地规划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规划后的气象场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建造大型的楔形绿地后,绿地区域及绿地周围约1 km以内的地区温度有所降低,降低的程度由规划前后的地表类型改变的剧烈程度、风速大小及与绿地的距离决定,但是这种规划方案却会因城市的下风方向的风速减小而导致通风不畅。  相似文献   
58.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富Nb玄武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富Nb 玄武岩以相对高的TiO2 含量、低的LILE/HFSE和LREE/HFSE比值以及(La/Nb)MN<2为特征,是岛弧环境的典型产物。首次报道发现于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的富Nb玄武岩,并分析了它们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表明了它们形成在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59.
白云鄂博碳酸岩型REE-Nb-Fe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稀土矿石产于整个白云石碳酸岩体和部分脉状碳酸岩中。对比世界上20余个火成碳酸岩地区的特征后发现,白云鄂博地区完全具备国外火成碳酸岩区的地质特征。在岩石、矿石组合上,本区也发育一套碳酸岩+超基性岩+碱性基性岩(含基性熔岩)+碱性岩+稀土矿石+铁矿石组合;在矿物组合上,以白云石为主,方解石次之,伴生一套碱性闪石、长石、霓石、磷灰石、萤石、磁铁矿、稀土矿物组合;在全岩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Pb、C、O同位素上,这些岩石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有着共同的来源;在岩体的形态与岩石组构上,它们以岩席、岩筒和脉岩的形式出现,并发育有强烈的熔离作用与流动构造;在区域构造上,发育隐伏穹窿构造、岩筒构造和巨型断裂汇聚构造。综合分析上述特征表明:白云鄂博地区具有中元古代破火山机构的痕迹,赋矿白云石碳酸岩体则是顺层侵入的火成碳酸岩体,东矿、主矿可能是一个火山颈构造控矿,而赋矿白云石碳酸岩体西南侧的苏木图矿床则是隐伏岩筒构造控矿。  相似文献   
60.
根据钻井和航磁资料,准噶尔盆地基底可划分为西、北、南三区。3个地区火山岩中辉石的化学成分、种属名称各不相同。辉石化学成分反映出来的寄主岩的碱度、碱度演化趋势以及寄主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构造环境演化史均各有差异,佐证了准噶尔盆地基底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缘、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和塔里木板块北缘增生大陆拼合而成。其中西、北两区拼合较早,早石炭世末的早海西运动时抬升成陆;南区成陆较晚,晚古炭世末的晚海西运动使南区与西、北两区联合大陆对接,形成完整的准噶尔盆地海西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