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1342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Quantified organic-walled dinoflagellate cyst (dinocyst) assemblages are presented for two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deposited in neritic environments of the Tethys Ocean during the Barremian and Aptian in an attempt to reconcile established dinocyst biostratigraphic schemes for Tethyan and Austral regions. One section is at Angles, southeast France (the Barremian stratotype section); the other is at 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 Site 263, off northwest Australia. We also construct a carbon isotope record for Site 263 using bulk organic carbon.Both sections contain abundant, well-preserved dinocyst assemblages. These are diverse, with 89 taxa identified at Angles and 103 taxa identified at Site 263. Of these, more than 93% are cosmopolitan. When combined with other work at Angles and Site 263, we found that nine dinocysts have their first occurrence (FO) or last occurrence (LO) at both locations. These dinocyst events are, in alphabetical order: LO of Cassiculosphaeridia magna, FO of Criboperidinium? tenuiceras, LO of Kleithriasphaeridium fasciatum, LO of Muderongia staurota, FO of Odontochitina operculata, LO of Phoberocysta neocomica, FO of Prolixosphaeridium parvispinum, FO of Pseudoceratium retusum var. securigerum, and FO of Tehamadinium sousense. Although these events support a Barremian–Aptian age for both sections, their stratigraphic order is not the same in the sections. The δ13Corg record at Site 263 displays a characteristic series of changes that have also been recorded in other carbon isotope curves spanning the Late Barremian–Early Aptian. Such independent dating (along with ammonite zones at Angles) suggests that three of the nine dinocyst events are approximately isochronous at Angles and Site 263: the LO of K. fasciatum in the mid Barremian, the FO of P. retusum var. securigerum and the FO of C.? tenuiceras in the earliest Aptian; the other six dinocyst events are diachronous. Dinocyst assemblages at Site 263 can be loosely placed within existing Australian zonation schemes, providing much-needed calibrat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Muderongia testudinaria Zone ends in sediments of mid Barremian age, the succeeding Muderongia australis Zone extends into the Early Aptian, and the younger Odontochitina operculata Zone begins in Early Aptian deposit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M. australis and O. operculata zones, and the Ovoidinium cinctum (as Ascodinium) Subzone, positioned at the top of the M. australis Zone when present, could not be recognized incontrovertibly. Interestingly, however, this horizon broadly correlates with the onset and extent of the Selli Event, a time of major biogeochem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932.
对新疆柯坪地区中奥陶统灰岩和泥岩交互沉积地层中的结核状灰岩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室内偏光显微镜下阴极发光和染色等方法分析其结构和构造特征,发现有团块状、网纹状、透镜状3种结核状灰岩。运用X光衍射仪和质谱仪等化学分析手段对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酸不溶物等进行了测定。综合分析矿物、岩石、生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形成于陆棚中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灰岩和泥岩交互韵律层是在表层洋流、大洋底流和物源供给的周期变化作用下形成的。结核状灰岩形成于沉积-成岩早期阶段,它们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团块状灰岩是在洋流活动后的平静期因水体中碳酸钙沿凝结核凝结、增大、胶结而形成;网纹状灰岩是在盐度不饱和的深海底流的周期作用下冲刷同生期沉积的碳酸盐灰泥而形成;透镜状灰岩是通过上覆水体与沉积物的差异压实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33.
陕西洛川地区全新世中期土壤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洛川城东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剖面中采集了66块样品,利用气量法、磁化率测定、颗粒分析和显微镜观察方法,对土壤层中的CaCO3含量、磁化率、颗粒成分、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粒度成分显示洛川中全新世土壤可分为两层,中间为薄层黄土层。实验资料表明,洛川中全新世早期土壤CaCO3含量低,平均为0.34 % ,具有显著淋溶土壤的特征; 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比马兰黄土高约12 % 。粘化层(Bt层)中光性粘土胶膜有一定的发育,而且可见少量块状粘土胶膜存在,表明该层古土壤具有粘粒迁移和粘粒淀积的特征,指示中全新世早期发生的成壤作用比洛川现今成壤作用显著强。由此可以确定,中全新世早期土壤类型应为淋溶褐土, 当时夏季风活动增强,气候比现今明显温湿,年平均降水量至少比现今多100mm余。中全新世晚期古土壤CaCO3平均含量为2.5 % ,淀积型粘土胶膜发育差,以残积粘土为主。中全新世晚期古土壤比早期土壤发育弱,但比该区现代土壤发育强,土壤类型应为典型褐土,当时气候也比现代温湿。中全新世中期6000~5000年间为气候冷干和沙尘暴活动加强的环境恶化期。研究结果对揭示黄土高原中部全新世中期土壤性质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4.
东天山小盐池北二长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盐池北二长闪长岩体的时代厘定一直存在疑问,而同位素资料的匮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次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定,获得了427 Ma±8 Ma年龄值,表明其形成于中志留世.  相似文献   
935.
本文对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质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物源区性质以及风化特征。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经历了低-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中侏罗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36.
根据海平面升降而对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划分的不同沉积体系域,和其准同生成岩作用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通过不同体系域所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体现出来。文章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下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把准同生成岩作用放在层序地层学格架范畴内来研究,总结了不同体系域内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认为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方解石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有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等。在层序地层格架下进行成岩作用对比的结果表明,高位期以及海侵期下伏的前期高位期沉积,是有利的成岩作用改造层位,并在物性统计数据中得到了证明,为有利储集体的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7.
中地壳的水-岩作用对相关的地球物理性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地壳的地球物理详细探测发现中地壳普遍存在着高导层和低速层.高温高压下的矿物(岩石)-流体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和水的性质研究可以提供我们认识地壳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新信息.通常,中地壳大致位于15至25km的深度范围.高导层和低速层普遍存在于中地壳.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但是中地壳和高导-低速层的深度范围十分相似.中地壳的顶界温度处于300℃,底界为450℃~500℃范围.为了认识中地壳的高导低速层的起因,作者重点做了模拟中地壳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同时,分析了水在近临界区至超临界区的突变性质.矿物(钠长石、透辉石、阳起石)与水,玄武岩与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是使用流体通过叠层反应器的开放体系在25℃~400℃和22MPa下完成的.与水反应的矿物或岩石里的各个元素溶解到溶液里的释放速率一般不一样.硅酸盐矿物的硅的最大释放速率是在300℃.其它元素,如Na、K、Mg、Ca、Fe、Al等释放速率在<300℃时都高于硅的释放速率,在>300℃时硅的释放速率要高于其它元素的释放速率.在水中的硅的大释放速率会导致硅酸盐矿物格架解体.作者假定地壳里普遍存在水占1%(体积).这时,地壳里会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中地壳的流体处于300℃~500℃.在由亚临界态进入超临界区的演化过程中,在跨越临界温度时水的性质发生剧烈变化.如密度、介电常数等热力学参数.这一变化会引起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涨落,会导致中地壳岩层的硅的淋失,硅酸盐矿物解体,岩石崩塌.同时,在临界区水的性质强烈变化还有水的电导率、迁移性质、等,这会影响中地壳一些物理性质,如中地壳高导层和低速层的出现.  相似文献   
938.
中国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中部崛起”,根据城市竞争力有关理论,构建7个层次37个分项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从经济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社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7个方面讨论6个省会城市的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做出分析、比较和分类。根据得分,武汉城市竞争力水平最高,郑州、长沙、合肥划为第二层次城市,太原和南昌城市竞争力最弱,划为第三层次城市。最后提出提升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3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地层学杂志》2007,31(2):151-156,197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40.
娘子关泉群岩溶水系统寿阳区从补给区到迳流区、排泄区水化学特征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岩溶水自北向南随着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层埋深由浅变深,富水程度由强变弱,径流条件由积极趋滞缓,矿化度、总硬度和SO42-由低变高。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建立水源地和矿山防治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