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5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240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13篇
地质学   6486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矿产勘查与评估的统计地球化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与评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采术规则,临界品位计算,资源量/储量公式,边界品位确定,网度判别,矿床经济分类以及矿床开发风险等内容。  相似文献   
92.
东乡铜矿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乡铜矿区主要断裂带SiO2明显为带入组分,K^ ,Na^ ,Ca^2 ,Mg^2 属带出组分,Fe^3 /Fe^2 比值相对较低,成矿元素Cu,Pb,Zn,Ag,Au,As,Sb,Mo,Sn含量增高,属于明显的带入组分,可作为储矿断裂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3.
云南墨江金矿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墨江金矿区发现了两个热水喷流沉积旋回,赋矿地层烂山段出露的硅质岩和(黄铁矿)硫化物岩具有低TiO2,Al2O3和富含As,Sb,Au,Ag,Hg含量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轻稀土总量高于重稀土特征,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为向右倾曲线,大多数样品具有负Eu异常;而其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向左倾,在SiO2-Al2O3,Al-Fe-Mn和Al2O3-TFeO-CaO等地球化学图解上,大多数样品位于热水沉积区,当样品中含有火山角砾成分时偏离热水沉积区,研究表明硅质岩和(黄铁矿)硫化物岩主要由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再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墨江金矿存在早期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了矿化或低品位矿石,并可能与下伏火山喷发有关,这为墨江金矿的成因研究和进一步找矿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湘东北中生代发育以辉绿岩类和煌斑岩类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部分煌斑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集LREE,δEu负异常不明显,其形成主要受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制约。煌斑岩类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岩浆源区特征,富集Nd、P、Cs而K、Rb、Sr、U、Th等富集程度不明显,Ta、Nb略有富集。辉绿岩类表现出Ta、Nb、Ti亏损,但LILE并不富集,反映地壳混染程度的增强。基性岩脉形成于陆内拉张带的构造环境,岩浆活动未受到中生代大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基性岩脉在时、空及物质组成上与湘东南玄武质岩石基本一致,属于整个湘东南岩石圈拉张-减薄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5.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96.
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琼西中元古代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分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其原岩为砂岩质泥质沉积岩夹火山物质。白云母石英片岩组和石英二云母片岩组在地球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是原始沉积化学分异作用的结果。对主元素、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表明,海南岛存在古元古代或更早的古老基底,抱板群变质沉积岩一部分来源于成熟度较低的古老地壳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含地幔火山物质较多的初生地壳,或与研究区大规模造山运动、构造-岩浆活动所伴生的地幔物质加入有关。初步研究显示,琼西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可能是造山带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区(扩张弧后或弧间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下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97.
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在前人深部流体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热力学定量模型,对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活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在东营凹陷不仅存在着幔源富二氧化碳流体(H2O+CO2)的活动,而且还存在着幔源富氢流体(H2O+CH4+H2)的活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也发现了幔源富二氧化碳的活动。深部流体上升过程中热能传递的定量研究表明,幔源流体是良好的热能载体。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的有机质异常热变现象证实了深部流体的热效应。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不仅需要热,而且是个缺氢的过程,富氢流体注入沉积盆地势必对油气的生成产生影响。加氢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加氢可大幅度提高烃源岩的产烃率;对腐泥型干酪根而言,加氢生烃效应最显著的阶段是在生烃高峰之后,产率可增加147%以上;腐植型干酪根的加氢生烃效应在各个阶段都较显著。在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分别发现了深部流体促进烃源岩生烃的现象。因此,深部流体在能量上和物质上对油气的生成均可构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根据深海钻探样品分析,对东太平洋地区573孔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层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层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曲线平缓,重稀土相对富集,各层Ce严重亏损(第2层轻度亏损),各层的Eu仅轻度亏损。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钨粘土层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比其它层含量高得多。此外,该层还富含Fe及指示地外成因的Ni、Co、Ir等元素,且底部富含微玻璃陨石。这些特征说明该含金属粘土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显关系,其底部可能还与陨击作用相联系。从区域地质情况来看,始新世末期有明显的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微玻璃陨石广泛发育,说明该时期明显的灾变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及其胶结物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及方解石晶体微形貌研究后认为 :塔河一号S6 0井埋深 5 433.2 0~ 5 435m发育的岩溶角砾灰岩,属于高度大于 2m的大型古岩溶洞穴沉积;而埋深 5 435m中晶洞中的方解石是地表岩溶带的早中期的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带的产物。在本文中,作者指出碳酸盐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可有效地应用于表生岩溶作用中的深度、强度、期次以及成岩序列及古沉积环境判别等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0.
李心清  殷辉安  闻辂 《地球化学》2002,31(4):375-382
自然界的大多数造岩矿的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混合而成的固溶体。因此,在矿物,岩石和矿床等地质体的平衡热力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固溶体矿物热力学地为的问题。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红柱石矿泥质片岩中仅出现红柱石而没有蓝晶石和夕线石,红柱石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为420-600℃。通过矿物共生平衡p-t曲线所计算出的片岩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也应位于上述岩石学和岩相学等特征所限定的范围内。以此为基础,通过构筑矿物共生p-t平衡曲线的方法,对片岩中若干固溶体矿物理想性/非理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斜长石必须以非理想固溶体处理,而石榴子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视作理想固溶体的计算结果同片岩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等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