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ccording to a growing number of commentators,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rural areas of advanced Western nations are experiencing a transition from productivism to post-productivism. In Britain and Western Europe, where this putative transition is most evident,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shift include: the gradual removal of farm-level subsidies and related stimulatory policies; the introduction of a range of agri-environmental programs aimed at reducing agricultural commodity surpluses and halting farm-relate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heterogeneous rural population as counter-urbanisation has brought a new stratum of residents into rural areas. This paper explores this notion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In analysing a wide range of data and policy documen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while there is some evidence of a productivist regime operating in Australia from 1945 to the early 1980s, and some more recent incipient trends consistent with a transition to a post-productivist countryside, there is much stronger evidence that the Australian farm sector and rural landscapes are being shaped by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roductivist' ideals held by farmers and key policy makers alike, and the grow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farm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while the concept of 'post-productivism' is superficially appealing, it has little practical or conceptual application to Australian conditions. Inde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post-productivism' is fundamentally misconceived, largely owing to its inherent binary narrative form and logic.  相似文献   
72.
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对中国城市土地使用的各个阶段作了历史回顾。50年代初,中国土地使用是有偿的;1954年开始则施行行政划拨、无偿使用;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沿海的部份城市率先进行了土地有偿使用的改革和实践,建立各级土地管理机构,修改及制订有关法规。文章着重阐述了自80年代开始的部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内容、办法、难点和问题。同时,对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认为,土地使用的两种体制将继续并存。为提高土地有偿使用的科学性,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多因素叠加法。  相似文献   
73.
林地是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资源。林地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逻辑回归模型为基础,探讨了京津冀地区1985-2000期间林地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林地景观破碎化正在下降和林地形状变得越来越规则。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这项研究旨在探讨这一区域1985-2000期间林地变化的重要变量。对于京津冀地区1985-2000期间林地变化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5°),到最近村庄的距离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研究表明,空间异质性会影响到林地变化的逻辑回归模型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74.
空间关联是地理空间现象和空间过程的本质特征。土地利用数据存在空间依赖关系,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浙江省桐庐县为研究区,以空间统计学理论为支撑,结合GIS技术方法,通过构建距离标准和邻接标准的空间权重矩阵,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基于空间不平稳性的局部空间自相关两个角度对桐庐县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尺度空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桐庐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同时,桐庐县土地利用表现出空间不平稳性,既有局部的空间集聚,也因存在少量空间异质性而呈现局部离散格局。  相似文献   
75.
城市化是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土地利用空间高度集约化,也是沿海地区城市化的重要特点。然而,每个城市的用地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的扩展现象,甚至有些大城市地区用地失控的现象;使之城市边缘地区过度郊区化,无限制的蔓延扩展,开发区泛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非理性化的城市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社会与环境治理成本也不断加大。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内,大都市用地空间理性扩展的5个原则与5种解决的办法,在中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大都市建设做到用地空间理性扩展以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6.
Territorial Use Rights in Fisheries (TURFs) are gaining renewed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sustaina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small-scale fisheries. This growing popularity com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till unresolved questions about the most effective TURF designs. One of the key questions is the role of TURF size in their efficacy both from ecological and social standpoint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xpected effects of existing TURF sizes on yields for TURF systems in Chile, México and Japan. The expected effect of larval dispersal and adult movement on yields was simulated for TURFs in each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zed TURF systems fall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 (a) TURFs that are of adequate size to eliminate the expected negative effects of both adult and larval movement, (b) TURFs that are large enough to eliminate the expected negative effects of adult movement, but not the effects of larval dispersal, and c) TURFs that are too small to eliminate the expected impacts on yield of both adult and larval movement. These analyses suggest that either existing models of TURF performance are incomplete or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scope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with altered TURF designs. Considering these alternativ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TURFs deemed too small suggests that complementary management tools can enhance TURF performance when natural or social constraints prev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URFs of optimal size.  相似文献   
77.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古今中外土地利用研究进展,将国际和我国解放后的研究工作各自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并在分析当前国际上该研究发展趋向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有研究力量的可能,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即在实践方面,继续面向经济建设,搞好应用研究,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在理论方面,着力进行建没,深化基础研究,使学科本身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8.
阿尔泰山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蕴育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由于各种原因和历史变革,湿地退化已不容忽视,但目前尚未失去自我修复能力。依据阿尔泰山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应尽快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加强湿地教育科研和执法力度,采取实施退耕、退牧还湿、生态补水、人工恢复等措施,保护与合理利用阿尔泰山珍贵的湿地资源,为阿勒泰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9.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水—碳循环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揭示区域尺度生态系统WUE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控制机制,有助于评价和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综述了目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WUE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①目前关于生态系统WUE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基于站点尺度,区域尺度的研究相对缺乏;②关于不同生态系统WUE的大小及时间变化特征已有较明确的结论,而基于生态模型方法获取的生态系统WUE的空间分布格局尚需进一步验证;③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均会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生产力或蒸散,然而,较少研究关注两者导致的生态系统WUE的改变。因此,区域尺度生态系统WUE时空变异的控制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和LUCC的响应可能是未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0.
针对我国现有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技术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业务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机制,研究了该机制的技术实现方法,提出了通过捕获土地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变化来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技术,基于Oracle GoldenGate进行了技术实施,开展了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可驱动日常性野外实地核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变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