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666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apadimitriou  P.  Voulgaris  N.  Kassaras  I.  Kaviris  G.  Delibasis  N.  Makropoulos  K. 《Natural Hazards》2002,27(1-2):15-33
On 7 September 1999 at 11:56 GMT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Mw = 6.0) occurred close to Athens (Greece). The rupture process is examined using data from the Cornet local permanent network, as well as teleseismic recordings. Data recorded by a temporary seismological network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The mainshock was relocated at 38.105°N, 23.565°E, about 20 km northwest of Athens. Four foreshocks were also relocated close to the mainshock. The modeling of teleseismic P and SH waves provides a well-constrained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inshock (strike = 105°, dip = 55° and rake = -80°) at a depth of 8 km and a seismic moment M0 = 1.01025 dyn·cm. The obtained fault plane solution represents normal faulting indicating an almost north-south extension. More than 3500 aftershocks were located, 1813 of which present RMS < 0.1 s and ERH, ERZ < 1.0 km. Two main clusters were distinguished, while the depth distribution is concentrated between 2 and 11 km. Over 1000 fault plane solutions of aftershocks were constrained, the majority of which also correspond to N–S extension. No surface breaks were observed but the fault plane solution of the mainshock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tectonics of the area and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s obtained by aftershocks. The hypocenter of the mainshock is located on the deep western edge of the fault plane. The relocated epicenter coincides with the fringe tha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deformation observed on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image. The calculated source duration is 5 sec, while the estimated dimensions of the fault are 15 km length and 10 km width. The source process is characterized by unilateral eastward rupture propagation, towards the city of Athens. An evident stop phase observed in the recordings of the Cornet local stations is interpreted as a barrier caused by the Aegaleo Mountain.  相似文献   
22.
圆弧状沉积盆地与软土单覆盖层出平面地表运动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析方法,通过圆弧状沉积盆地与同样参数的软土均匀单覆盖层的对比,研究沉积盆地对平面SH波二维散射效应和其出平面地表运动。数值对比结果表明:(1)波垂直入射时盆地中央地表位移幅值反应,其随频率变化形式与软土单覆盖层的地表运动有较强的对应性,且此时单覆盖层地表位移幅值为其下降;(2)盆地的二维散射效应特点显著波的汇聚作用使盆地中的地表运动显著放大,总体上较软土单覆盖层的地表位移幅值要大,其频域内的最大反应则明显大于单覆盖层情况,但最大反应在盆地表面出现的位置依赖于入射波角度、盆地深宽比和盆地的软硬程度;(3)沉积盆地中地表位移运动有强烈扭转效应,且随盆地变软和入射波频率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3.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在6、7、8度区,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分别可以建七、六、五层。由于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10-20层(与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本文按1/4比例制作了10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模型,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构造措施,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在7度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抗震作用是明显的。试验利用砌块的非注芯孔灌注铁砂来模拟墙体出平面动力效应。在本模型的构造措施下,平出面反应不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层状岩质边坡的屈曲破坏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多层层状结构岩质边坡的屈曲破坏模式,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对这种形式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力学模型的挠曲曲线的理论解。对具体工程实例的应用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能解决具体工程问题,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类边坡的屈曲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25.
26.
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软弱结构面一直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取合理的力学参数对大坝建基面的选取及未来坝基抗滑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大量试验资料基础上, 研究了沉积岩地区某重力坝电站坝址区软弱夹层粒度成分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不同稠度状态下的相关方程。并结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提出的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 对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充电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功 《矿产与地质》2003,17(1):34-36,26
充电激发极化法是矿山物探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兼有充电法与激发极化法的特点,可利用已有的工程,最大限度地了解地下三度空间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情况,解决地质问题。概述了其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并列举了该方法在多个金属矿上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8.
蚕庄金矿上庄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庄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断裂、次级断裂及节理的多种组合方式控制了矿体的产出。运用断裂面波形模拟方法得出了控矿主断裂在成矿期的断裂面波形图,并以此对上庄矿区的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9.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0.
流动环境中二维铅垂纯射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均匀流动环境中的铅直二维射流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流动转变的条件.采用超声多普勒流速仪(ADV)对射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流速矢量图和流线图,发现在射流的迎流面存在流线跌落现象.探讨了流速比对射流背流面涡心和分离点位置的影响.给出低流速比为8的射流流场的实测结果,以供数值模拟对比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