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独特的纵向岭谷地貌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金沙江、怒江、澜沧江3条大江的阶地、河谷主要沉积物均为中更新世以来所形成,说明三江并流这-独特地貌-水文现象形成于中更新世及以后的时间。中更新世昆黄运动是西南纵向岭谷乃至中国的地貌-河流发育重要转型事件,奠定了西南纵向岭谷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了三江并流区的现代地表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42.
青藏高原北部不同地区河流和湖岸阶地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已完成的1∶25万区调成果报告中有关河流和湖岸地貌的剖面、实测数据提炼出来,将其位置点绘于同一张水系分布图上,然后根据不同位置、不同的剖面、不同的测试数据进行区域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中部和东部地区,河谷、湖岸地貌都具有100kaBP、10kaBP、5~6kaBP的阶地,这3个时期东西部河谷、湖岸地貌的形成具有同步性;②昆仑山中部地区具有70kaBP的阶地,昆仑山东部地区具有50kaBP的阶地,这2个时期昆仑山东西部河流、湖岸地貌的形成不具有同步性。对该地区河流、湖岸地貌成因分析后认为,除气候作用外,河流阶地、湖岸阶地对高原北部的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表现为从西向东抬升速率逐渐减小,总体上同一地方从老到新抬升速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3.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岳乐平  雷祥义 《地质论评》1997,43(2):186-192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兰州段黄河阶地,宝鸡段渭河阶地,洛川段洛河阶地,结果表明:兰州段黄河最高阶为六级阶地,发育于1.40MaB.P.,兰州地区黄河最早出现在1.60MaB.P.。一级支流宝鸡段渭河最高阶地为五级阶地,发育于1.20MaB.P.洛川地区洛阳最早出现在1.20MaB.P.。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形成,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以及地壳不断震抬升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4.
地震活动性分区综合评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选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分区模糊综合评定模型与评判指标及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通过综合评定,分选出了与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相吻合的弱活动性区、中等活动性区、较强活动性区和强烈活动性区,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实际强弱程度。为该区的地震预报及开发建设之布局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马振海 《水科学进展》1995,6(3):211-217
根据渭河下游河道水沙及河床演变特性,提出了黄河倒灌渭河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黄河倒灌渭河时渭河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含沙量及河床淤积的数值模拟,也适用于其它双向水流及干支流交汇或分流河段的水沙计算.验证计算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河倒灌渭河时渭河下游水文泥沙因素变化.  相似文献   
146.
Reliable and precise ages of Quaternary pedogenic carbonate can be obtained with 230Th/U dating by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pplied to carefully selected milligram-size samples. Datable carbonate can form within a few thousand years of surface stabilization allowing ages of Quaternary deposits and surfaces to be closely estimated. Pedogenic carbonate clast-rinds from gravels of glacio-fluvial terraces in the Wind River Basin have median concentrations of 14 ppm U and 0.07 ppm 232Th, with median (230Th/232Th) = 270, making them well suited for 230Th/U dating. Horizons as thin as 0.5 mm were sampled from polished slabs to reduce averaging of long (≥105 yr), and sometimes visibly discontinuous, depositional histories. Dense, translucent samples with finite 230Th/U ages preserve within-rind stratigraphic order in all cases. Ages for terraces WR4 (167,000 ± 6,400 yr) and WR2 (55,000 ± 8600 yr) indicate a mean incision rate of 0.26 ± 0.05 m per thousand years for the Wind River over the past glacial cycle, slower than inferred from cosmogenic-nuclide dating. Terrace WR3, which formed penecontemporaneously with the final maximum glacial advance of the penultimate Rocky Mountain (Bull Lake) glaciation, has an age of 150,000 ± 8300 yr indicating that it is broadly synchronous with the penultimate global ice volume maximum.  相似文献   
147.
遥感技术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十分紧缺,为缓解当地工农牧业用水紧张状况,必须科学合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好地表水资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许多小流域往往缺少水量资料,在现实情况下建立众多、长期的河流观测点又不可能,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比较准确的估测流域地表水径流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一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又对自然环境具有改造作用。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文化与环境持续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地区的元阳县哈尼族地区的调查,提出和分析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一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特征,并探讨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两者梯田景观的关系,证实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9.
汾河流域地貌发育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由于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在汾河流域系列盆地中无论是地貌还是沉积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根据对系列盆地中普遍发育的三级冲湖积台地的成因分析,发现发生于0.76MaBP,0.55MaBP及0.13MaBP的3次大幅度区域构造抬升是导致古湖盆湖退,三级台地形成的根源,根据对太原盆地东南边缘的一台地-洪山台地湖积层的分析,发现在相邻两次构造抬升之间的构造相对稳定期,气候变化完全控制着湖盆的演化,由第四纪气候的干湿变化对象太原盆地这样大的湖盆,一般只引起不大于4.5m的湖面升降,与构造抬升引起的湖面变动相差甚大,作为影响河湖地貌发育的2个主导因素,构造运动是主要的,气候变化只是在构造稳定期才突出地显示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兰州段黄河Ⅱ和Ⅲ级阶地剖面的地层岩性、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等,认为剖面中被普遍界定为河漫滩沉积的一套厚几米至几十米具水平层理的细粒砂土层是以冲、洪积与黄土互层的交互式沉积,其开始沉积的时期与气候进入冰期或冰阶相对应。据此可将兰州段黄河阶地剖面地层划分为三部分,即:河流砂砾石层、加积层与风成黄土层,分析了这一地层结构的发育过程,指出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对于阶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