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河流径流泥沙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查小春  延军平 《地理科学》2002,22(4):403-407
分析比较秦岭南侧汉江和秦岭北侧渭河河流径流,泥沙含量变化表明,1935-1999年65年间,渭河河流年均流量为248.26m^3/s,汉江河流年均流量为592.94m^3/s,汉江年均流量是渭河的2.4倍,江汉河流年均含沙量为0.88kg/m^3,渭河河流年均含沙量为52.03kg/m^3,接近汉江河流的60倍,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江,渭河河流径流泥沙含量表明,渭河河流年均流量为195.89m^3/s,汉江河流年均流量为585.05m^3/s,均比1935-1980年减少了27.4%和1.9%,但汉江河流年均泥沙含量为0.41kg/m^3,渭河河流年均泥沙含量却为54.58kg/m^3,为汉江河流133倍,比1935-1980年增加了90多倍,说明全球变化对秦岭山脉南北地质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很大,秦岭南北两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响应性。  相似文献   
502.
StudyofcrustalseismicvelocityintheWeihefaultdepresionbasinbyseismictomographicimagingGUANGYINGXUE1)(薛广盈)YUNYUDING2)(丁韫玉)ZH...  相似文献   
503.
渭河盆地隐伏断层的视电阻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盆地电测剖面显示,隐伏断层的破碎带上都呈现出视电阻率负异常.随着勘探深度的增加,异常的幅度也随之增大,破碎带宽度的轮廓也更加清楚.视电阻率异常点呈直线展布是确定隐伏断层走向和评价勘探结果准确度的标准.断层两侧视电阻率的差异反映了其两侧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也是垂直断距的反应.断层破碎带上视电阻率负异常是由于丰富地下水所致  相似文献   
504.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误别出四级阶地,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该阶地皆为其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段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0.9-0.72MaB.P.,0.50-0.40MaB.P.,0.10MaB.P.,0.01MaB.P.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5.
长山群岛和辽东半岛南部的海岸阶地及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排除水动型海平面升降影响,本文根据1981—1987年所获得的资料,应用大海岸阶地综合纵剖面分析法,讨论了长山群岛和辽东半岛南部海岸阶地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性质。结果表明:第四纪期间,研究区经历了强烈的整体性断块上升运动,区内未发现明显的隆起、凹陷或断层的垂直错动,而是显示了由东南向西北轻微掀斜式的继承性整体构造上升特点。此外,依据第四纪、近代和现代的构造上升速率,认为本区仍保持着新构造上升的总趋势,地震危险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506.
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兰州黄河阶地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测量并结合1:1万DEM图形数据资料,获得了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阶地平面分布图和纵横剖面对比图。结合本区黄河不同级别阶地年代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构造变形特征,获得了穿越断裂带地区的阶地变形特点、变形带宽度、变形幅度和速率等定量参数。结果表明:兰州盆地晚第四纪的构造变形主要以褶皱隆升为主,盆地内的断裂晚第四纪无明显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507.
针对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西岸福建东北部的海岸阶地进行分析比较;着重阐述台湾西北部4个海岸区域阶地的特性(阶序、分布、高度、崖差、构成等)及其变动情况(阶地抬升、变窄、延伸等);通过推断形成年代、测算隆升速率等,探讨研究区域的海岸线变化与构造升降运动,结果发现: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福建沿海地区受蓬莱造山运动的影响极小,海岸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数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福建沿海的隆升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于海峡东岸台湾岛的隆升率(平均2 mm/a).该研究印证了:相对于台湾岛地区,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其海阶发育可能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8.
构造断阶对沉积的控制:来自地震、测井和露头的实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造断阶是裂谷盆地(特别是裂谷盆地发育早期)或断陷盆地边缘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反映盆地边缘因断块差异沉降所形成的沉积斜坡地形的阶梯变化。在地震剖面可以解释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断阶带,并在此框架下根据地震反射结构解释地震相和沉积相。构造断阶带的不同类型控制了不同的沉积样式。构造断阶的识别约束了地震解释的多解性。测井资料的运用可以证实断阶带的沉积控制作用,约束地震解释,也可以进行沉积微相及空间分布的精细研究.地震、测井的实例分别来自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来自胶莱盆地野外露头的实例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种控制作用。与钻井或测井资料相比,露头资料具有连续性。露头的详细分析可得到构造断阶对沉积和地层结构控制的细节。构造断阶(带)与沉积作用关系的模式可以提供油气勘探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509.
Through detailed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drought and water disasters in the Weihe Plain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we discovered that in more than 2300 years (from 370 BC to 2000 AD), natural disasters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in two periods. One is from 610 to 850 AD (from the late Sui Dynasty to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other is from 1580 to 2000 AD (after the late Ming Dynasty). Different natural disasters occurred synchronously, that is to say, when the drought occurred frequently, water 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same periods. Frequencies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the one hand, connected with climat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ancient cities, while on the other, related closely to population changes. The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disturbance and damage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d drought and water disasters.  相似文献   
510.
天山北麓塔西河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穿过吐谷鲁背斜的塔西河变形阶地测量和年代学分析,计算出该背斜处地壳抬升速率在75~130ka间为1.70~3.24mm/a.12~13ka间增至12.25~8.16mm/a.全新世时则为2.25—2.57mm/a,明显具有脉动性的特点,其平均隆升速率为2.06~3.57mm/a.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及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的进行.因此塔西河阶地的形成和发育明显受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成因性和多层次性.是构造气候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