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渭河宝鸡段河谷地貌的构造气候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宝鸡段发育五级河流阶地,分别形成于1.2MaBP,0.8MaBP,0.5MaBP,0.13MaBP,0.009MaBP。它们是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期以来,青藏高原整体隆升过程中几个大幅度抬升阶段及其驱动的气候变化的响应,记录了准0.4Ma,准0.1Ma周期的构造气候旋回与亚旋回。  相似文献   
512.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4,24(3):216-220,24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地区由花岗岩、火山熔岩、变质岩和砂页岩等构成的中山、低山占最大面积.最高海拔约1800m,在海拔350~1200m,有7级剥蚀夷平面,形态有山顶缓坡型、山坡肩膀型、谷底裂点型(占绝大多数).丹霞地貌的顶面坡以圆弧形为主,陡崖坡有罕见的切层洞穴群和最大的晒布岩,崖麓缓坡多由红层组成.河流纵谷常沿着NNE走向较软的中生界砂页岩发育,断层谷断续长数十公里;横谷常沿着NWW的走向节理发育.据6个TL年龄认定河流阶地的沉积年代:第一级阶地Q3 ,第二级阶地Q2或Q2为主,第三级阶地Q2.  相似文献   
513.
西江的河流阶地与洪冲积阶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尚仁  彭华 《热带地理》2003,23(4):314-318
西江第一级阶地主要由Q3沉积构成,三水青歧以上属于可被洪水淹没的半埋藏阶地,与Q4河漫滩共同组成冲积平原,青歧以下属于西江三角洲下面的埋藏阶地.第二级阶地主要由Q2末期的冲积物组成,少量可延续到Q3初期;第三级阶地多由Q2中期的冲积物组成;第四级阶地仅在封开发现,是目前广东最高的河流阶地,由Q1末期或Q2初期的冲积物构成.西江两旁有老和新的两级洪冲积阶地,老阶地高出山前倾斜平原,主要由Q2洪冲积物组成,新阶地在山前倾斜平原呈埋藏和半埋藏状态,主要由Q3洪冲积物组成,与少量的Q4洪冲积物共同组成该山前倾斜平  相似文献   
514.
川西硕曲河流阶地及其对山地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刘兵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07,29(4):603-612
山地抬升和气候变化是影响内陆地区河流地貌发育的两个关键因素,不同地区的河流对它们的响应方式多种多样.位于川西高原西部活动构造区的硕曲河谷下游亚金段保留有6级河流阶地,运用ESR和TL技术对其中T2到T6级阶地的砾石层及邻近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并结合阶地沉积物特征分析了阶地对山地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亚金T2~T6级阶地砾石层均堆积于冰期;阶地基座均形成于间冰期-冰期过渡时段;形成这些阶地的下切过程均开始于冰期晚期,可分别与深海同位素阶段的MIS 2、6、8、14和16阶段晚期相对应.自MIS16阶段晚期以来,硕曲河谷亚金段平均下切速率约为1.22 mm·a-1,小于该地区山地同期平均抬升速率2 mm·a-1,这与"河谷下切速率不大于山地抬升速率"一致.  相似文献   
515.
末次间冰期以来渭河上游气候演化的黄土记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渭河上游樊家台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地层的粒度与CaCO3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末次间冰期时,受夏季风影响较大,粒度较细,CaCO3有较强的淋溶与淀积,气候呈现较为暖湿的特点;末次冰期时,受冬季风影响较强,粒度较粗,CaCO3淋溶淀积微弱,气候较为干冷。间冰期早期(相当于深海氧同位5e阶段)由于夏季风较强,粉尘堆积较少,古土壤向下发育,并与下部土壤融合,导致粒度较5a、5c阶段粗;2阶段的早期,由于粉尘源区出现了高湖面,环境湿度大,造成此时段早期黄土粒度较晚期细;表现出区域气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516.
A detailed study is presented of a 15.3-m-thick Pleistocene coastal terrace located on the Cantabrian coast (northern Spain). Stratigraphic, sedimentological, topographic and micropalaeontological information is combined with a chronology based on luminescence dating to characterize the deposits. The sedimentary succession records: (i) a basal transgressive system, consisting of a wave-cut surface covered by a lower layer of beach gravels and upper beach pebbly sands; and (ii) a thicker upper highstand system (aggrading), comprising medium to very fine aeolian sands interbedded with thin palustrine muds. Luminescence dating involved a detailed sampling strategy (36 samples and two modern analogues) and the use of both quartz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and feldspar post-infrared 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single aliquot regeneration protocols; feldspar results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completeness of bleaching of the quartz OSL signal. The quartz OSL luminescence age–depth relationship shows significant dispersion, but nevertheless two rapid phases of deposition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one at ~130 ka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MIS) 5] and one at ~100 ka (MIS 5c). The top of the succession is dated to ~70 ka. The MIS 5e marine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is identified at an elevation of 6.85 m above mean seal level. This elevation provides evidence of a regional sea-level highstand for this sector of the Cantabrian coast.  相似文献   
517.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河流径流泥沙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查小春  延军平 《地理科学》2002,22(4):403-407
分析比较秦岭南侧汉江和秦岭北侧渭河河流径流,泥沙含量变化表明,1935-1999年65年间,渭河河流年均流量为248.26m^3/s,汉江河流年均流量为592.94m^3/s,汉江年均流量是渭河的2.4倍,江汉河流年均含沙量为0.88kg/m^3,渭河河流年均含沙量为52.03kg/m^3,接近汉江河流的60倍,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江,渭河河流径流泥沙含量表明,渭河河流年均流量为195.89m^3/s,汉江河流年均流量为585.05m^3/s,均比1935-1980年减少了27.4%和1.9%,但汉江河流年均泥沙含量为0.41kg/m^3,渭河河流年均泥沙含量却为54.58kg/m^3,为汉江河流133倍,比1935-1980年增加了90多倍,说明全球变化对秦岭山脉南北地质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很大,秦岭南北两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响应性。  相似文献   
518.
StudyofcrustalseismicvelocityintheWeihefaultdepresionbasinbyseismictomographicimagingGUANGYINGXUE1)(薛广盈)YUNYUDING2)(丁韫玉)ZH...  相似文献   
519.
渭河盆地隐伏断层的视电阻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盆地电测剖面显示,隐伏断层的破碎带上都呈现出视电阻率负异常.随着勘探深度的增加,异常的幅度也随之增大,破碎带宽度的轮廓也更加清楚.视电阻率异常点呈直线展布是确定隐伏断层走向和评价勘探结果准确度的标准.断层两侧视电阻率的差异反映了其两侧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也是垂直断距的反应.断层破碎带上视电阻率负异常是由于丰富地下水所致  相似文献   
520.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误别出四级阶地,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该阶地皆为其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段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0.9-0.72MaB.P.,0.50-0.40MaB.P.,0.10MaB.P.,0.01MaB.P.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