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71.
上扬子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是当前海相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系,同时也是探索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事件的重要窗口,是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但五峰期—龙马溪早期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演替的沉积响应是怎样的?这一重要的沉积学宏观描述及其沉积动力学分析尚末有相关报道。本文基于滇东北地区云大页1井的岩心描述,开展了五峰-龙马溪组沉积转换过程的沉积序列、沉积构造、矿物组分、有机碳同位素响应研究,并与邻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替的沉积学响应是清楚的。自赫兰特阶寒冷事件和大规模海平面下降,至鲁丹阶深水陆棚相含碳质笔石页岩的转换过程是连续的,期间经历了三个相对短暂的阶段:浅水紊流、浅水层流到深水层流,其海侵过程是清楚的,地质记录是完整的。同时,研究认为,这一转换过程对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物性及其含气性具有重要影响,是深入认识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各小层物性与含气性差异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72.
Geomorphic and hydraulic units in river channels are closely linked to geodiversity and habitats, and thus to biodiversity. In a ~ 200 km reach of the lower Sabine River, in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Coastal Plain, 72 different hydraulic units (HU) were identified in six geomorphic zones or river styles. Richness–area relationships indicate a linear or logarithmic increase of HUs, as opposed to the less steep power functions generally found in biogeographic species–area curves or in soil richness–area analyses. Different results are obtained when starting from the upstream or downstream end of the study area,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directionality in such analys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HUs (and related habitats and biotopes) are both richer and more variable than a repeated sequence of units. The number of HUs inundated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flow stage categories,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high within‐bank flows in maintaining and activating HUs. Aggregated HUs (AHUs) associated with similar geomorphic units are highly connected, both with respect to patterns of spatial adjacency and potential connectivity at similar flow levels. Spectral graph theory metrics applied to a graph representation of spatial adjacency shows a highly complex network with a high potential for rapid propagation of changes—and even more so for a graph based on flow connectivity. The flow connectivity graph shows far higher synchronization as indicated by algebraic connectivity. Thus suggests more rapid and coherent changes for processes driven by river flow, as opposed to phenomena driven by other factors between flow event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diversity and habitat diversity, managing habitat and biodiversity, and linking the latter to instream flow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73.
开展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解滔  于晨  卢军 《中国地震》2019,35(1):14-24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面临着两个难题:①测区范围较大导致台网稀疏且分布不均匀;②易受环境干扰。本文结合台站实际的地下电性结构,采用地电阻率解析表达式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开展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小极距井下观测方式能有效抑制地表电性异常体类干扰和年变化的影响,也能记录到地表大极距观测和井下大极距观测所能记录到的震前异常变化。小极距井下观测能大幅减小布极区范围,有助于地电阻率的足密度组网成场观测,可为解决目前地电阻率观测面临的难题提供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674.
符伟  侯贺晟  高锐  刘财  杨瑨  国瑞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4):1349-1361
为揭示"松科二井"邻域岩石圈精细结构特征,布设了一条过井近南北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采用多尺度药量结合的激发技术,长排列、重点段加密接收高次覆盖的采集方式,通过高保真、高保幅的处理流程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结果显示:T4反射轴之下沉积岩层状反射与火成岩杂乱反射相间,有两处疑似上古生界地层,分别位于松科二井下方(双程走时,Two way travel time,TWT,3.5~4s)和任民—永安断隆下方(CDP,3500~4500,TWT,3~4s);中下地壳可观察到近平行的北倾反射,中和断陷下方存在上下关联的透镜状强反射,整体轮廓呈蘑菇云状,解释其为岩石圈伸展构造中发育的深部热流底辟体;北部莫霍面呈近水平连续强反射,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域莫霍面反射较弱,同时剖面上存在3种明显的岩石圈上地幔反射,包括倾斜地幔反射、近水平地幔反射和超深地幔反射,推断其分别为早期俯冲遗迹、早期增厚地壳底界面以及现今岩石圈底界面.本文利用过松科二井地震剖面的最新成果,揭示出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先后作用下,保留在松嫩地块岩石圈内的结构特征,为探讨松辽盆地形成原因、构造背景及动力学因素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675.
向阳  孙小龙  杨朋涛  张磊  巩浩波 《地震》2020,40(2):155-165
2019年长宁M6.0地震和2018年兴文M5.7地震引起了华蓥山断裂及其附近区域8口观测井水位不同程度的响应变化。 本文对比分析各观测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 从地震波能量密度、 同震破裂体应变、 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变化以及断裂带控制作用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同震响应机理。 结果显示, 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幅度与地震波能量密度有一定关系; 2019年长宁M6.0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响应形态符合同震破裂体应变四象限空间分布特征, 但2018年兴文M5.7地震则不符合; 两次地震引起的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变化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和单点各向异性, 并且断裂带自身的水文条件对井水位同震响应形态和幅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综合分析认为, 目前已有的几种机理无法完全解释两次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676.
油气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随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地下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现今地下水动力场具有不对称性:西北缘和陆梁隆起以北地区发育向心流,凹陷内地下水动力表现为滞流,仅在莫索湾凸起及其以南地区发育弱离心流。研究区侏罗系地下水化学分布表明在盆1井西地区曾发育离心流,结合盆地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区侏罗系地下水出现滞流的时间应该在古近纪。  相似文献   
677.
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淑亮  吕芳  李斌 《中国地震》2011,27(4):348-362
以山西、河北、内蒙等地5口映震能力较强的地下水位观测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震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较为普遍,其比例可达65.1%(41/63);相同地震不同观测井前驱波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的特征也各异,这可能与不同观测井具有不同的井-含水层结构以及不同地震前有着不同的震源参数有关;与单井水震波相比,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次数略低于水震波,其比例在39.7%~50.7%之间;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观测井占研究区观测井总数的比例可达66.7%.  相似文献   
678.
于炳松  阮壮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2-2022102012
复杂性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为了促进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页岩油气勘探和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笔者等重点围绕地质系统复杂性的基本内涵,从地质系统构成单元的多重耦合和相互作用、地质作用的复杂时空结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以及矿产资源形成在混沌边缘等方面,介绍了地质系统复杂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上述地质系统复杂性理论运用于页岩油气系统,探讨了利用复杂系统的总体特征通过局域组成单元相互作用的“涌现”机制,来解决目前页岩储层中存在的如何利用微观局域精细表征进行客观刻画宏观储层特征问题;分析了利用地质作用的时空结构理论,建立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静态和分形时空结构的方法;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根据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这一规律,探讨了页岩油气在自组织临界态的混沌边缘富集预测方法。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必将在页岩油气的勘探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