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73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2228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的文化景观格局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胡金明  崔海亭 《地理研究》2002,21(6):723-732
考古发现表明 ,西辽河流域自历史早期以来 ,先后演绎了多期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考古调查资料 ,在典型考古遗址、教来河流域、敖汉旗三个空间尺度上建立了本区历史早期文化景观的DEM模型 ,分析了赤峰全境历史早期文化遗址点的水平分布格局 ,从四个不同的空间尺度探讨了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 ,概括出本区历史时期文化景观垂向变迁和水平变迁两种模式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区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2.
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采用开放式问卷、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构建旅游创新年谱,识别传统村落社区旅游创新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维度,探究认知重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张谷英村由旅游服务创新主导向旅游体验创新主导演化。(2)客体变迁与认知主体学习驱动村民四维认知重构,并通过旅游创新主体多元化以及路径创造推动旅游创新演化。(3)传统村落家的体验将深层次化,真实性将得到重构;自组织旅游创新演化将成为传统村落旅游地演化的重要力量;社区旅游创新既是村民对家的重塑和美化,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相似文献   
913.
龚胜生  莫慧 《热带地理》2021,41(4):708-722
以发病数和发病率为依据,利用ArcGIS 10.3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探究湖南省2020-01-21—02-28间COVID-19疫情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疫情演变具有时序阶段性。湖南省COVID-19流行过程可分为扩散期—鼎盛期—衰减期—消亡期4个阶段;所有发病县区中84.47%的首发病例为武汉输入。2)疫情传播具有交通依赖性。确诊患者和高发病率地区集中在铁路干线附近,“地级市早发、主城区多发”特征明显。3)疫情程度具有距离衰减性。邻近武汉的湘中、湘北、湘东北地区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4)疫情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发病数和发病率集聚水平先增大后保持高位,疫情热点区位于长株潭及岳阳市,冷点区位于湘西州。5)疫情流行具有因子交互性。无风、寒冷、干燥的天气更利于疫情传播;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GDP是影响疫情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自然因子与社会因子的交互作用最强。6)影响因子具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距离、人口密度对发病数和发病率两者的影响都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距离对湘东北地区疫情的影响最大,人口密度对湘西北、湘北地区疫情的影响最大;人口流动性、卫技人员数仅对发病数的影响有空间异质性,人口流动性的影响程度由北向南递减,卫技人员数的影响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圈层递减。  相似文献   
914.
矿床学发展到今天,许多地质学者都想在全球地学资料基础上建立一个成矿作用的“基础理论”,用以统帅各种成矿理论,充分揭示成矿的全过程。并应用这种“基础理论”卓有成效地指导找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综合成矿论”和“成矿系统论”,两者有许多异同之处。笔者将二者综合起来,以地壳运动为纲,地质年代为准绳,一维时间为线索,在“四维空间”中建立普遍适用的区域成矿系统模式,并对这个模式进行了分析。还根据湘西地区的实际地质矿产情况,建立了湘西地区的具体成矿系统模式,用以指导这一地区的成矿预测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15.
野鸡尾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千里山花岗岩东南接触带外部,产于浅部石英斑岩相岩枝及与其侵入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白云质灰岩中。已探明主矿体3个,分别为石英斑岩型、矽卡岩型、网脉大理岩型,属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16.
颜丹平  金哲龙  张维宸  刘少峰 《地质通报》2008,27(10):1687-1697
川渝湘鄂多层拆离推覆构造发育于秦岭-大别造山带、雪峰山厚皮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这个薄皮构造带是在晚中生代沿一系列岩石薄弱层从南东向北西多层拆离滑脱构造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单纯的地表构造地质调查无法揭示各滑脱层是如何控制区内褶皱-断层关系的。因此,对拆离滑脱层进行识别是认识区内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的关键。利用单轴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对取自区内沿达县-大庸地质剖面不同岩性地层组合的样品进行岩石力学分析,并结合前人在区内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区内至少发育5个可能的区域性拆离滑脱层。这些滑脱层主要由泥质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组成的,分别沿下寒武统牛碲塘组(Det I)、下志留统罗惹坪组和龙马溪组 (Det II)、下二叠统栖霞组(Det III)、下三叠统大冶组(Det IV)和中三叠统巴东组 (Det V)发育。野外调查表明,Det I控制了深部构造层次的断弯褶皱和叠瓦扇, Det II 可能控制了中部构造层次的断展褶皱和拆离褶皱,Det III则可能与Det IV和Det V一起,共同控制了上部构造层次的侏罗山式褶皱。  相似文献   
917.
湖南水口山铅锌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湘南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水口山矿区地质矿床特征,分别从地层、岩性,构造类型及热岩系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两大不同成岩、成矿系列中不同微量元素组合可引起的原、次生晕异常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18.
近年来锰矿石价格飞速提升.舂陵水两岸地区锰矿找矿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在对湖南省未阳市东山下锰矿普查工作的取得较理想的成果后,对该地区前期的工作成果加以整理、总结,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及工作建议。该地区风化型锰矿开采条件优越,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19.
赵成峰  胡光道 《云南地质》2008,27(4):442-447
金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及石英脉体的双重控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为沿构造劈理充填、改造的中低温低硫热液石英含金硫化物复合脉型矿床,具中一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920.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2):125-135
强烈新构造运动造就宏伟、稀罕、绚丽的三江并流带地质奇观,蕴育丰富、珍稀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就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类型、景观单元及其等级、景观系列、景观结构、展布特征及区划、特色进行剖析,推荐观赏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的特色景观组合及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