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41.
通过对井田边界条件、主要含水层的富水特征、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二1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底板的直接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底板的间接充水水源为石炭系下段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水;矿井充水通道为顶板砂岩、底板灰岩的裂隙和断层带。采用大井法对先期开采地段二1煤层-700m水平的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正常涌水量为947m^3/d,最大涌水量为1140m^3/d。结合邻近矿井的调查,认为计算的涌水量是可靠的,可作为煤矿建井设计和水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2.
2018年5月21日,延深水平回风大巷掘进至373m时,巷道顶板锚索孔淋水,水量4 m^3/h; 2018年6月22日掘进至700m时,超前探水钻孔突水,水压0. 14MPa,涌水量76m^3/h,2h后涌水量稳定至56m^3/h。在论述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井田内地表水、采(古、老)空水、奥陶系岩溶水与突水点的关系,充分利用水化学和突水点流量动态特征等资料,采用排除法,判断出突水水源为煤系砂岩裂隙水,做出了"水量有限,继续掘进"的结论。经掘进验证,判断结论正确,既保证了安全掘进,又未耽误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3.
在充分分析新登煤矿的矿井充水因素的基础上,对该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及其与降水量、开采水平等因素的关系进行评价,并利用解析法、比拟法预算了第三水平的矿井涌水量.在与以往勘探成果进行对比后,找出了以往认识上存在的差距,提高了进行下一水平开采在水文地质条件上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244.
赵平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19-20,35
通过采用传统的岩石薄片显微鉴定和现代化扫描、透视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方法对9煤至奥灰间隔水层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进行了综合测试,微观研究表明,区内9煤至奥灰问地层中铝含量较高,隔水层中泥质岩粘土矿物主要以叶腊石、伊利石、高岭石为主,大部分岩石遇水后稳定,无崩解现象。其中在煤系地层中发现大量叶腊石。初步分析认为是受后期强烈岩浆岩活动影响,发生热液蚀变而形成。通过压汞实验测试了10个隔水层岩样空隙结构,原岩状态下,9煤至奥灰含水层间隔水层空隙度很低,呈现致密状态,因而应具有良好的隔水能力。  相似文献   
245.
大隆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中西部,该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侏罗系上部的4、7煤层。根据煤层冲刷带及采空区在地震时间剖面的响应特征(地震波同相轴中断或变弱)以及沿煤层震幅切片变弱的特点,结合其它解释技术,解释该井田南部存在煤层采空区,206孔西部4煤层存在煤层冲刷带。  相似文献   
246.
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法规依据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我国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多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要求尽快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及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座谈会,论述了当前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47.
冯记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记沟煤矿产量30万t/a,但矿井最大涌水量达1 000m^3/h。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是侏罗系层状裂隙孔隙水,间接充水水源是第四系孔隙水、老窿区积水和矿井排水。针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发育状况,提出了几种防治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248.
黑岱沟露天煤矿6号复煤层位于太原组,是区内开采的主要煤层,煤层总厚度为18.07~41.12m,平均厚度为28.88m.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分层。由于成煤时期沼泽环境的变化,使各分煤层煤质在垂向上有差异。通过对6号复煤层各分煤层的煤质特征分析,得出6号煤各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及丝炭为主,亮煤次之;显微组分含量以惰质组为主.含量为41.6%~65.6%,平均含量达57.6%;镜质组含量较低,平均为35.9%;灰分产率6Ⅳ最低.为低中灰煤,6Ⅱ灰分产率最大,最高达49.8%,是该区典型的高灰煤。各煤分层的水分及硫分变化不大,属特低硫-低硫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41)、不粘煤(31)。  相似文献   
249.
焦作地区高岭石粘土矿主要赋存在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是非常优良的高岭土资源。本次实验以焦作地区煤系高岭土为原料,进行矿物成分和含量分析,研究其煅烧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入料粒度、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白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900°C时样品加盖煅烧4小时并添加5%的还原剂和2%氯化剂做添加剂,试样的白度由45.84%增加到了88.68%,满足了橡胶填料、中等造纸涂料的需要,为本地区煤系高岭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0.
从东欢坨矿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赋存状况、矿井地质构造展布及构造类型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自石炭-二叠纪成煤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燕山早期的北东向褶皱控制了区域性煤系的展布,矿井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体展布方向为NE—SW向。根据矿区实际,认为应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为着眼点,进行相应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