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武当地块基性岩度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核部的基性岩席群,是在古生代地幔底侵作用导致地壳伸展过程中岩浆沿主拆离面及基底变质岩群内次一级滑脱面侵位形成。岩席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其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勉略缝合带发育的蛇绿岩组合中的辉绿岩和大洋玄武岩之岩石地球化学特点相似,结合同位素地质学资料,本认为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所代表的这次拉伸作用与略洋的打开是同一构造背景下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贵阳乌当地区中、上奥陶统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乌当地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与扬子地区同时代地层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黄花冲组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时代相当.通过对该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研究,划分出亮晶生屑灰岩相、泥晶生屑灰岩相、含生屑泥晶灰岩相、生屑泥晶灰岩相和页岩-粉砂岩相5种沉积相;根据沉积相组合推断此时期乌当地区黄花冲组处于局限潮下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和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武当山十堰黄龙—方滩地区混杂岩带内玄武岩块体岩石成因及时代进行研究,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块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Ti、Zr、Hf、Nd含量、弱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其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高度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受富集地幔或俯冲作用等影响导致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为中二叠世火山作用产物;区域地质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共同指示该套E-MORB形成于洋中脊或附近海山环境。综上,武当山十堰地区中—晚二叠世存在洋盆,该成果为理解十堰黄龙—方滩混杂岩带成因机制和正确认识南秦岭显生宙构造属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 Sr/86 Sr)i= 06905~07061, ε N d (t) = - 19~50, Δ208 Pb/204 Pb= 3549~19026, Δ207 Pb/204 Pb= 4~85, Th/ Ta 低, La/ Yb 变化大;后者的(87 Sr/86 Sr)i= 06487~07075,ε N d(t)= 011~394, Δ208 Pb/204 Pb= - 8158~21995, Δ207 Pb/204 Pb= 444~1668, Th/ Ta 和 La/ Yb 较高。这指示它们的源区以岩石圈亏损地幔和第2 类富集地幔为主要混合组分, 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曾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它们具大陆拉斑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代表同源异相裂谷环境的产物推断, 南秦岭基底陆块在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裂解作用, 并向早古生代秦岭洋盆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了解武当西缘地层、构造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已知铅锌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地质因素.运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量成矿预测,圈定了7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当群是南秦岭基底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时代及构造性质的研究,对认识南秦岭早期地质演化历史及其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武当群的时代归属、划分对比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采自南秦岭西峡-内乡和陨西地区武当群4件变质酸性火山岩及1件侵入武当群的花岗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其中采自西峡-内乡接近武当群底部的1件火山岩样品的年龄为802±13 Ma,这一年龄可代表武当群底部地层的时代;采自该群中上部的3件火山岩样品,年龄分别为725±9 Ma、732±6 Ma和725±7 Ma;1件侵入武当群的花岗斑岩样品的年龄为703±5 Ma。根据上述结果,结合前人对武当群的研究资料,确定武当群的形成时代为810~720 Ma,相当于扬子地台板溪群;介于武当群与震旦系之间的耀岭河群可与南华系对比。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乌当区地热田成因及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省地热资源丰富,贵阳市乌当区地热田属于该省隐伏型地热资源之一。本文结合钻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等特征。该地热田主要热储层为中寒武统—奥陶系灰岩及白云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乌当断裂、乌当背斜等一系列构造控制。测温曲线显示,保利2号钻孔地温梯度约为2.59℃/100 m,3号钻孔约为2.25℃/100 m。本区无附加型热源,深循环为该区热水的主要形成原因。地下热水的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氟和硅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为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今后应在本地区开展地热回灌技术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秦岭造山带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是南秦岭地体中重要的基底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本文报道豫西地区武当群上部沉积岩和下部中-酸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探讨火山岩成因和沉积岩物源的同位素特征.上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初始ε_(Hf)值变化在-30~+10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1.0Ga至3.2Ga之间,初始ε_(Nd)值在-4.0至-6.0之间.沉积物源表现为主要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地壳物质和近源的下部火山岩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的锆石初始εHf值变化在-35~+15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0.8Ga至3.5Ga之间,集中于1.5~1.8Ga和2.2~2.4Ga两个峰值.2个变质石英角斑岩样品初始ε_(Nd)值分别为-9.2和-10.7,而报道的湖北武当群的玄武-安山质熔岩的初始ε_(Nd)值以正值为主.因此,武当群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可能存在着成因差异.具有低初始ε_(Nd)值和ε_(Hf)值特征的火山岩可能由地壳物质的重熔而形成的;有些火山岩具有初始ε_(Hf)值变化范围较大(-35~+15)或正初始ε_(Nd)值的特点,可能是壳、幔物质混合成因,有显著的幔源或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南秦岭地体在元古代期间可能经历多期地壳增生和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收集并总结了武当地块与扬子陆核区(崆岭地区)已发表的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数据,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及特征。对前人发表的年代学数据进行的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武当地块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龄谱记录了~710Ma和~2.5Ga的年龄峰值,同时缺乏3.0Ga年龄的锆石,表明其沉积物质来源可能并非扬子陆核区,其在新元古代之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与扬子陆核区(崆岭地区)分离开来,二者于新元古代中期发生碰撞拼合而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0.
在岩石学研究基础上 ,应用Rb -Sr同位素定年技术 ,获得武当造山带印支期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 2 37Ma± 19Ma。这项发现不仅补充了武当造山带与印支期造山事件相关的中酸性岩浆活动记录 ,而且也为研究和确定该区印支期成矿大“爆发”的热动力来源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