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Abstract: The origin of mineralizing fluids responsible for the Hishikari vein-type epithermal Au deposits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gen isotopic ratio (δD) of the inclusion fluid from vein quartz and adularia. The origin of hydrothermal fluids was estimated by combination of the present δ values and the oxygen isotopic ratios (δ18O) previously reported by Shikazono and Nagayama (1993). The water in the fluid inclusions was extracted by means of decrepitation of quartz at 500°C. Hydrogen was obtained by reduction of the collected water with Zn shot at 450°C. The δD values were determined by mass spectrometer. The δD values of inclusion fluid obtained from quartz range from –61 to –114%. Thes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δD value of the thermal water presently venting from the Hishikari deposits and that of local meteoric water. Hydroge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between water and amorphous silica, which might have initially precipitat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at least partly, is not a probable cause of this isotopic depletion, while some water might have been released from the initial hydrous amorphous silica during recrystallization to quartz observed presently. Thus, a part of ore fluids for the Hishikari deposits is supposed to have been originated from the water having anomalous δD values of lower than –100%. Such D depletion cannot be caused by simple oxygen-shift of meteoric water or by contribution of magmatic volatiles. The δD values of water released from the shale samples of the Shimanto–Supergroup, a major host to the Hishikari veins range from –132 to –148%. Therefore, the anomalous δD values of inclusion fluids from some vein quartz and adularia suggest that the water released from hydrous minerals of the sedimentary basement rocks by dehydration or the groundwater isotopically exchanged with sedimentary rock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during circulation, partly contributed to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responsible for the Hishikari deposits.  相似文献   
22.
祁连党河南山北坡中-基性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质研究、区域对比,结合首次获得的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从祁连党河南山(又称乌兰达坂山)北坡原中奥陶统地层中厘定出晚震旦纪中-基性火山岩系。根据这一新成果,认为该区中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基底以及侵入其中的扎子沟等花岗闪长岩岩基在大地构造分区上应划归中祁连地块;晚震旦纪该区无疑有过扩张、地壳减薄的地质事件,震旦纪晚期有过挤压闭合事件。  相似文献   
23.
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蚀实验热力学模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林萍  黄思静 《矿物岩石》2003,23(1):113-116
通过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溶蚀作用实验室模拟研究,建立了溶蚀作用的热力学模型方程,对埋藏成岩的3种不同温压条件下(348.15K,Mpa ,373.15K,25Mpa,403.15K,30MPa)碳酸盐溶蚀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碳酸盐溶解反应的吉布春播由能降低,因而溶解反应增强;在相同温度和压力的地质条件下,白云石较方解石更易溶蚀并形成次生孔隙,这为油气生成运移提供了有利的地下空间和通道。  相似文献   
24.
基于时域相关分析的结构损伤指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一种基于时域相关分析的结构损伤指数,并进行了该指数的实验研究,目的是探讨一种对损伤敏感的损伤识别方法。试验模型为具有4根柱子的2层钢框架,模型通过底部4根桩埋在土壤里。在底层柱顶端设置缺口代表损伤,设计了2种损伤,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基频变化率分别为0.42%和0.94%。采用激振器对底板进行正弦激励,激励频率为25Hz。利用顶板和中板响应计算该损伤指数,绘制了损伤指数及其变化率与结构损伤程度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该指数对损伤敏感,具有进行损伤判定与标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25.
利用黑龙江省10个气象站点1953—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不同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结合游程理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仍是黑龙江省干旱的主要影响因素;黑龙江省干旱夏季和秋季呈增强趋势,SPI变化速率分别为每10 a下降0.029、0.135,春旱和冬旱呈缓解趋势,速率为每10 a上升0.061、0.074,年SPI变化速率为每10 a下降0.044;黑龙江省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末,干旱较为频繁,且干旱的持续时间长、干旱程度大、干旱强度大,出现了1974—1980年的连续干旱期,80年代~90年代中期较为正常,90年代末及之后,干旱频率及其持续时间、程度、强度呈增加趋势;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从西北向东南呈增加—减少趋势,黑龙江省中部的干旱事件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6.
云南澜沧江南段火山岩演化及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澜沧江南段火山岩十分发育,它们基本沿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火山岩带形成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有元古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火山岩。它们的主体形成于洋壳向大陆俯冲消减而产生的岛弧环境中。伴随火山岩浆喷溢,也从深部带来了大量有用元素,在火山岩中形成了众多矿床(点),其中以大平掌、三达山、民乐、文玉—官房等4类铜多金属矿床最有代表性,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火山活动中,从早到晚,总体是从岛弧中心向大陆边缘,甚至向板内裂谷转移。环境不同,因而成矿作用各有其特点,这在西南三江构造_岩浆带中是十分少见的,对该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扩大区域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7.
我国东南部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气温显著负相关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数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变率.得到的4个空间型较之降水分型结构简单, 又综合反映气候异常状态.时间演变没有显著的长期倾向.干旱指数场与850 hPa U、V等场奇异值分解 (SVD) 分析得到, 南海至菲律宾西风偏强, 中国东部南风分量偏强, 副高南 (北) 侧东 (西) 风偏强时, 长江中下游偏旱, 反之则偏涝.  相似文献   
28.
通过找工作的实践,证实塔儿山-二峰山财区金矿体产于破碎带内,并认为破碎带构造复杂,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蚀度强裂地段是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9.
火山资源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景观。它把地幔和地壳物质喷出地表,改变和影响环境,同时形成重要的矿产、地热和旅游等资源。本从三个方面评述了火山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30.
新月菱形藻 ,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蒽和苯并 [a]芘胁迫72 h,测定三种藻的生长速率 ,叶绿素 a含量。实验表明 ,三种微藻对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它们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是 0 .0 6 0 mg/L、0 .0 6 5mg/L和 0 .0 94 mg/L。而对苯并 [a]芘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它们的 72 h· EC50 分别是 0 .0 76 mg/L、0 .0 88mg/L 和 >0 .10 mg/L(在本实验范围内未测到 )。叶绿素 a含量与各自的相对增长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不同的海洋微藻对蒽和苯并 [a]芘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