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5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153篇
地质学   1222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49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弹性波CT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波CT技术是一种新的物探方法。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该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影响图像重建的因素,并以实例说明了弹性波CT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2.
伍岳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6,12(1):41-47
本文从X射线的性质,以及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机理出发,对井液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过程进行模拟。在理想井液模型上,推导出X射线活度与钻孔参数的数理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到了能适应野外多变情况的井液效应校正公式(CBWE)和方法。  相似文献   
83.
探地雷达地下界面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Maxwell方程,根据雷达波在介质中的高频传播特性,导出雷达波满足的波动方程。由此求出波速扰动量的成像公式,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下界面的奇异性,从而达到雷达信号地下界面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5.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6.
中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水文、工程和环境物探近50年的历史,简介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发展的四个阶段.重点论述了我国能源、交通和城市工程物探在电力、铁路、水利建设以及海洋平台工程建设等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水资源和地热物探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
首次报导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量铁粉晶胞的磁致伸缩系数。还原铁粉样品原位磁化后 ,铁立方晶胞产生磁致伸缩效应 ,晶胞参数的变化引起衍射峰位置和晶面间距的变化。实验测得铁晶胞λ1 0 0 为 3 .3 3× 10 - 4,此结果表明铁晶胞的微观磁致伸缩系数比棒状、薄膜或粉末压片的系数大约 16倍。对此现象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指出大块材料中的粉末多晶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隙 ,从而使得宏观磁致伸缩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88.
The Wahongshan fault zone in Qingha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ults in westem China. In this paper, deformation and X-ray petrofabric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fau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fault zon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stages: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stage and brittle deformation stage. The early stage ductile shear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W-NNW trending mylonite zones along the fault, which is intensely cut by the late-formed brittle faults. X-ray petrofabrics of rocks near the fa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nerals in the tectonites show a great degree of orientation in the alignment. The quartz,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mineral in the tectonites, is deformed by basal face gliding or near basal face gliding, and sometimes by prismatic face slid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ocks are deformed in epithermal to mesothermal or mesothermal environment, an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89.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04,23(4):285-286
介绍了2004欧洲X射线光谱分析会议的简况和会议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利用聚合毛细管X射线透镜进行微区分析是近期X射线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0.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地质学报》2004,78(2):218-227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是由几条近东西向的块体先后拼贴而成,大型的东西向构造是高原内部最明显的构造特征。然而根据最近所获得的有关西藏高原以及附近地区的重力场、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性、水平位移速度场以及地质等资料,发现整个西藏高原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两条重要的南北向或近南北向构造和一些小型的南北向构造,它们将西藏高原划分为西、中、东三个有各自构造特点的部分;西侧的南北向构造沿84°~85°E延伸,东侧的近南北向构造位于92°~94°E之间。这两个构造带在上述的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中均有良好的显示,是重要的重力异常变异带、重要的热结构边界带、重要的地震活动带,也是明显的地貌陡变带,等等。高原西部地形崎岖,剥蚀最深,布格重力异常最高,目前向北北西方向运动;中部地区地表平坦,发育众多的南北向地堑裂谷,东西向伸展活动最明显,海拔最高,集中分布了7座超过8000m的高峰,目前向北东东方向运动;而东部地区地形也比较崎岖,发育许多目前仍在强烈活动的走滑断层,在这些断层之间,地块相对转动,目前向北东甚至南东方向运动。造成西藏高原东西分段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笔者等倾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印度板块在横向上也是西、中、东分段的,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