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501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concentration of zinc, chromium, cadmium, nickel, lead and copper was measured on both surface sediments and core sediments in the Shenzhen Bay.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ll metals have exceeded the background values in the coastal zone of Guangdong Province. Cadmium is a heavy pollution matter which indicates a strong polluti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risk coefficient method.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the whole area is 299 which belongs to middle and strong level. The area with strong pollution level is the near shore area closing to the inside of Shenzhen Bay, Shakou area is in the middle level while the weak pollution level occurs in Shenzhenhe Estuary according to ecological risk index. The four sediment co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ased on lead-210 dating, sediments size analysi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iod in surrounding areas since 1950 with strong human intervention. The sediment size, deposition r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which directly impact the pollution level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in Shenzhen Bay.  相似文献   
52.
基于遥感技术,对反映17 a来博贺澙湖的5景遥感影像定量反演潮滩水边线,在此基础上推算澙湖潮滩的沉积与冲刷速率,同时对引起潮滩变化的动力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贺澙湖的潮滩以淤展为主,其中处于开敞地段的澙湖潮滩出现冲刷,遮蔽岸段的澙湖潮滩淤积,控制澙湖潮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包括圈围潮滩成盐田、虾池以及鱼塘等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3.
广东一次寒潮8级大风物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NCEP1°×1°的网格点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1月4~7日广东寒潮造成的广东海面8级大风过程进行了物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有着较深厚的强冷平流输送,加之高空动量下传的共同作用,故而造成了广东东、西部海面先后出现了8级大风过程.这为以后更准确地预报广东海面大风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以多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云浮硫铁矿、石菉铜矿3个典型矿区生态复绿的位置、面积、变化趋势,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查明了矿区生态复绿现状,结果表明:大宝山多金属矿共有3个生态复绿区,生态复绿面积总计约10.08万m~2;云浮硫铁矿生态复绿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采场,面积总计约65.21万m~2;石菉铜矿总计有生态复绿区25.4万m~2,其中已复绿区15.4万m~2,正在复绿区10.0万m~2,还有大片区域急需复绿。最后总结了3个矿区生态复绿措施和效果,并提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该文采用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其他矿区特别是大范围矿区生态复绿的快速提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
广东地区河流阶地和冲积扇沉积物中砂岩砾石风化晕随时间增厚。风化晕生长速度呈指数衰减,并拟合于下列公式:T 1485D4.13这里T=时间,以年表示,D=沉积物表部约50块砾石风化晕厚度的加权平均值,以毫米表示。利用风化晕厚度确定出广东地区河流第一和第二级阶地分别为1000—13300年和8600—26500年,肇庆盆地北部山前地带第Ⅰ和第Ⅱ级冲积扇分别为51500年和24400年。同时,在构造地貌变形分析的基础上,估算出本区三条主要北东向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中全新世的垂直断层作用速度为0.6—1.6毫米/年,中全新世甚或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速度极小  相似文献   
56.
李禄增 《热带地理》1994,14(1):27-33
本文分析了广东山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提出山区工业发展要采取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市场型工业,尤其高新技术工业;既要立足理现有工业,加速改造挖潜,促其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又要选准项目,大胆投入,发展有造血功能的骨干企业并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57.
陈烈  许成辉 《热带地理》1994,14(1):41-50
房地产开发热潮令理论界,新闻界和广大民众所关注,本文试图对广东省房地产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主要问题作全面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及对广东省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8.
59.
广东人口迁移机制、特征与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 《热带地理》1995,15(1):0-48
80年代以来广东省活跃的人口迁移,其主要动因是改革开放中广东省与国内其它地区以及省内珠江三角洲与其它地区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广东省人口迁移有其显著特征,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业结构特征及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发展等又影响着未来的人口迁移走向。  相似文献   
6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点。在确定了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指标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及全省区域差异的总体状况;省内各区之间的差异;省内各区内部的差异,分析了广东省1980—1990年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区域差异迅速扩大,且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与全省其余各地差异的扩大;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三角洲内部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但1980年以来三角洲呈现出很强的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差异发展的特点与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最后,文章探讨了缩小广东省区域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