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105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不同分形模型的冻融黄土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鑫  张泽  李东庆 《冰川冻土》2020,42(4):1238-1248
为了得到冻融作用对黄土孔径分布的影响规律, 以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 利用压汞法测试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黄土样品的孔隙特征, 采用3种分形模型对冻融作用后的黄土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未经冻融作用的黄土孔隙分布曲线呈单峰分布, 经历冻融作用的黄土孔隙分布曲线呈双峰甚至多峰分布。冻融作用对黄土中孔径分布在0.1 ~ 10 μm范围内的孔隙影响较大。前10次冻融作用使黄土孔隙率增加, 特别是经历6次冻融作用后, 与未经历冻融作用的黄土相比孔隙率增大约18.8%。随着冻融作用的继续, 黄土孔隙率减小且趋于稳定。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黄土孔隙分布均具有良好的统计分形特性。基于热力学模型和毛细管压力曲线法表征黄土孔隙结构时, 黄土孔隙呈现显著的分形特性, 可在整个孔径尺度范围内给出唯一且合理的分形维数。基于Menger海绵模型表征的经历冻融作用后黄土孔隙分形特征呈现多尺度分形, 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 有不同的分形维数。结合分形理论可知冻融作用改变了黄土孔隙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992.
关中泾阳塬全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古气候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泾阳南塬寨头村和泾阳县新庄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表明了关中地区的气候波动与中国西北地区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具有一致性,全新世以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关中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候演化的周期性、不稳定性和趋势性。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关中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关中地区1 万a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第1阶段为10.0~9.0 kaB.P.冷温转换的阶段;第2阶段为9.0~7.0 kaB.P.暖冷波动阶段;第3阶段为7.0~6.0 kaB.P.温暖阶段;第4阶段为6.0~5.0 kaB.P.较温暖阶段;第5阶段为5.0~3.4 kaB.P.暖冷波动阶段;第6阶段为3.4~2.0 kaB.P.气温先降后升阶段;第7阶段为2.0 kaB.P.至现在温暖半湿润、半干旱阶段。  相似文献   
993.
乡村聚落的变化表现在数量、规模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且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过程。基于动态模型的设计和G IS方法,对陇中黄土丘陵区秦安县1838~2004年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近170年来,秦安县域的村落经历了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等级增多和空间分布上由疏到密的演变过程。科学规划村镇、优化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不仅是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4.
深厚黄土覆盖层上土石坝地震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和笔者曾提出的动孔压试验曲线法,对某深厚黄土覆盖层上土石坝进行了有效应力法地震响应分析,重点分析大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及动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设计条件下,由于坝基软弱黄土覆盖层较厚,大坝在7度地震作用下地震响应不强烈,但坝基黄土覆盖层会出现液化情况,需采取相应的抗液化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循环荷载下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退化规律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黄义  刘增荣 《岩土力学》2009,30(10):2996-3000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黄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会出现退化。退化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而导致有效应力的降低;二是塑性残余变形的累积导致土体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首先基于静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提出了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比随超固结比以及初始剪切变形变化规律的拟合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似超固结比的概念来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应用拟合公式来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最终推导出了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的退化公式,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理论公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6.
黄土地区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天抒  龚维明  戴国亮 《岩土力学》2009,30(Z2):362-366
通过对西安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端后压浆的2根钻孔灌注桩压浆前、压浆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的对比,分析了黄土地基中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后压浆技术对提高黄土地基中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三轴压缩条件下裂隙性黄土的破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全中  葛修润  彭建兵  冯利斌 《岩土力学》2009,30(12):3689-3694
通过裂隙性黄土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利用土样裂隙和侧壁标记的网格在试验前后的对比与直观反映,描述了具有不同裂隙空间形态的不同性状土样在不同试验围压下的破坏特征,总结了其变形破坏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裂隙性黄土的破坏分为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两种类型,表现为极强软化型、强软化型、软化型、理想塑性型(或弱软化型、弱硬化型)和硬化型5种型式,其破坏特征与土样原裂隙的空间形态及性质、试验围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的破裂面位置主要受土样的原裂隙、变形方式和上下底面透水石的边界控制。  相似文献   
998.
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金林  水伟厚 《岩土力学》2009,30(Z2):457-460
对3 000~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的工艺进行了详细地探讨,讨论了设计、施工、检测各个环节可能存在及所需要注意问题,供类似工程优化设计和现场指导施工、检测借鉴。  相似文献   
999.
Based on field survey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YPC site, Yu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for analysis of content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XRF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curv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pH value distribution, loss on ignition and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ust source of loe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Holocene ped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ere revealed.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覆盖的阶地陡坎附近渭河断裂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咸阳渭河北岸窑店、石何杨、杜家堡渭河断裂活断层探测结果表明,对于有黄土覆盖的、与阶地陡坎重合的活断层探测,要综合采用地形地貌分析、浅层人工地震、钻探和探槽等方法进行。特别是对于钻孔探测,要深、中、浅孔结合。首先用中、深孔确定断层在深部的位置,再用浅孔确定断层在近地表的位置和活动性。由于河流侵蚀,阶地陡坎区的河流相沉积地层是倾斜的,风成的古土壤层披盖在已有的倾斜地层上亦呈倾斜状态,因此,用以上地层判断断层的位置和活动量时,钻孔孔距一定要小,以2~3m为宜,孔距太大,会把侵蚀形成的已有陡坎高度加入断层的错距中,严重放大断层的错动量。探测结果表明,渭河断裂在窑店、石何杨、杜家堡等处与Ⅲ级阶地陡坎重合。该断裂在阶地陡坎上的活动量很小,错断晚更新世第1古土壤层1~2m,远小于2个阶地面的高差。可见,以前认为S1错距4.8m、17.94m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