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抚顺市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市煤田开采悠久,煤矸石的堆积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并且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环境,以及出现边坡失稳现象。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目前煤矸石资源化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煤矸石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2.
煤矿井筒重复破坏的化学注浆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隆庄矿西风井井筒事隔5a后第二次发生破坏,原因是松散层失水造成第四系压缩下沉。经分析论证,采用地面注水泥浆-化学浆复合注浆工艺,通过浆液在裂隙中流动、凝胶、劈裂、充填,可实现对岩体裂隙的封堵,达到控水、增强、防止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为了增加塌陷区耕地资源,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对海孜煤矿塌陷区进行实地勘查,室内测试和实验,分析塌陷区煤矸石充填复垦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塌陷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较高的地下水位可以为重构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塌陷区塌陷深度小,且绝大部分塌陷区已达到稳沉状态,有益于煤矸石充填复垦;大量的煤矸石为充填复垦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煤矸石中有害元素含量低,复垦后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显著的污染,且煤矸石的块度组分有利于水分的保持和上移。  相似文献   
74.
刘琰  陈伯年  王继伟 《安徽地质》2011,21(4):283-287
系统针对煤矿生产开发相应功能模块,提高煤矿信息化水平,建立合理、高效的数据库管理及制图子系统,可自动绘制煤矿生产中所需各类图表,为用户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枣泉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以实际资料为依据,结合对《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理解,提出枣泉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的结论,从而分析和评价矿井水害危害程度,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6.
以淮北朱庄矿Ⅲ628综采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突水淹面事故为案例,分析了6煤赋存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6煤底板"四带"划分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认为,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是由工作面内小断层形成的原始损伤带在采动动压作用下演变成导水通道,从而造成突水事故。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四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本次突水机理,初步认为在淮北矿区6煤底板存在"四带","四带理论"对类似矿井底板灰岩水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为有效控制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发生,同时解决突水系数法评价底板突水的局限性,引入灰色模糊聚类法综合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以袁店煤矿101、102采区为例,通过对10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底板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深入分析,提取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关键指标,综合考虑岩溶裂隙发育、地质构造、隔水层厚度、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灰岩含水层厚度5个突水主控因素,并进行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101采区底板突水危险性较小,102采区危险性较大。建议对102采区局部富水地段进行注浆加固,以达到防治突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以铜川煤矿煤样为测试样品,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自燃性升温的实验系统,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温与供气量以及实验过程的指标气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煤层自燃性的临界温度、干裂温度等各个自燃特性。实验结果对煤矿分析和预测煤层自燃的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奥灰水是兴隆庄煤矿石炭系太原组16、17煤(下组煤)开采的主要水害威胁和重点防治对象。在大规模水文地质勘探和深入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精细模拟了下组煤首采区、中部、深部采区奥灰疏降水量及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模拟结果显示:首采区17煤奥灰疏降水量为2 050m3/h,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约180d;中部采区16、17煤奥灰疏降水量分别为2 800m3/h、4 650m3/h,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均约120d;深部采区16、17煤奥灰疏降水量分别为1 080m3/h、1 770m3/h,降至安全水头所需时间亦均约120d。综合分析认为,该疏降水量符合模拟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作为下组煤开采水平或采区防排水能力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中煤平朔三号井工矿在建井过程中曾发生了两次较大的突水事件。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衬度系数方差分析了矿区内地表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矿井水的水化学特征,对直接充水水源——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水的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主要污染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水动力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三号井工矿水化学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水动力条件和富水性:在井田西部靠近大沙沟的隐伏露头部位,由于地表水及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强度大,径流条件好,水交替积极,水质较好;而在远离隐伏露头补给区,即井田东部及东北大部风化裂隙减弱,径流条件逐渐变差,水交替迟缓,水中各离子含量相对增高,水质变差。研究成果可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