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378篇
地质学   1968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5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Yushugou terrane of deepcrustal granulite facies in southern Tianshan consists of two parts, granulite and metaperidotite. The whole terrane is a metamorphism of (high-pressure) grunulite facies, and typical mineral associations are: Gt-Cpx-P1-Tit-Ilm (±Qz) (silica-saturated and oversaturated mafic rocks), Gt-Ky (pseudomorph)-P1-Ru-Ilm± Qz (metapelitic rocks) and Spi-Opx-Cpx-01 (meta-ultramafic rocks). The peak-stage P-T conditions are 795— 964°, 0.97—1.42 GPa, which are obtained with mineral chemistry, assemblage analyses and P-T estimation. The Sm-Nd isochron age of peak-stage metamorphic minerals is (315 ± 3.62) Ma. All of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terrane is a deep-crustal body, which subducts to the depth of 40—50 km in the middle late-Paleozoic, undergoing metamorphism of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and exhumed again to the surface by tectonic uplifting. Project supported h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472135).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地区一维地壳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疆区域地震台网观测到的2009年1月—2014年7月Pn、Sn、Pg和Sg震相数据,综合使用线性拟合、折合走时、PTD定深方法和HypoSAT定位方法确定该地区Pg、Pb和Pn的平均传播速度(v_(Pg),v_(Pb),v_(Pn))、康拉德界面和莫霍面的深度(H_(conr)和H_(moho))范围,以速度和深度步长分别为0.1km/s、1km精度迭代计算样本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全国地震统一编目和3400模型下样本数据的定位结果后,确定RMS平均值最小的一维速度模型。在新模型中v_(Pg)、v_(Pb)和v_(Pn)分别为6.10km/s、6.70km/s和8.20km/s,H_(conr)和H_(moho)分别为26km、54km。通过检验对比,认为本文获得的新模型优于新疆地区现有的3400模型。  相似文献   
993.
笔者简单介绍了乔夏哈拉铜(铁)金矿床的基本成矿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其主矿体具有“垂向分带”及“铜、金向下同步富集”的特点,认为其容矿火山岩与中基性侵入岩脉具有基本相似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铜、金矿石同其容矿火山岩相比具有相对贫K、Rb、Th、Ba,相对富W、Ni、Co、As、Sb、Zn及明显偏低的Th/Ta、La/Yb值。研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发现铜、金矿石具有明显不同于其容矿火山岩的强Eu富集,后期形成的地质体一般具有相对更为偏低的∑REE值。综合分析表明,该铜(铁)金矿床为一与“层状夕卡岩”有关的火山热液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94.
北疆铁路沿线风沙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北疆铁路沿线存在着严重的风沙危害。在三个典型路段风沙危害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北疆铁路沿线风沙危害发生与当地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铁路沿线下伏含沙地层、铁路施工对地表的破坏以及艾比湖周围沙漠化的发展有关。作者通过实验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比较了三种典型的机械防沙措施的效果,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一个优化的防沙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内蒙古测震台网2009—2016年内蒙古中西部ML≥2.8中小地震波形记录,采用多台联合反演方法,计算该区中小地震震源谱参数,获得地震矩M0、矩震级MW、应力降Δσ和震源尺度r,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近震震级ML、地震矩M0、矩震级MW、应力降Δσ和震源尺度r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应力降模型为增加应力降模型(ISD)。  相似文献   
996.
新疆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带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新疆东准噶尔西北部乌伦古河南岸,受乌伦古深断裂控制、沿扎河坝-萨尔铁列克-塔斯嗄克-线,发育着一系列碱性花岗和偏碱性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了东准噶尔境内一条颇具物色的富碱花岗岩带,与乌伦古蛇绿岩带相伴产出,显示其重要的构造意义。花岗岩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同国内外已知A型花岗岩相对比,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碱性花岗岩的某些特性,如岩石化学成分上相对较高的Fe2O3和MnO含量,Na2O>K2O 等,通过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的系统研究,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地幔物质活动+脱水的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作用+张性地质环境”这一A 型花岗岩的复合成因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A 型花岗岩的成因机理。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分析,得出了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之后的拉张构造环境的结论。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重要的构造意义,在于不仅它的形成代表着东准噶尔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且它的空间分布,同其南侧卡拉麦里带碱性花岗岩一道,标志着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之间巨型缝合带的客观存在,从而揭示了花岗岩类的研究 探讨和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东准噶尔南明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以及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受韧-脆性剪切带、地层建造和热液活动的多重控制。矿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表蚀变带规模较大,深部尚未完全控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南明水组的层间断裂、褶皱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新疆台网波形数据,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区MS6.6地震以及2012年6月30日和静MS4.2地震波形中sPn震相进行分析。通过sPn震相与Pn震相的到时差,并结合2015年新疆模型和3400走时表模型对两个地震进行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两个模型得出的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深度的误差分别为1.7km与1.5km,2.4km与2.1km,其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99.
水—经济空间关系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热点,揭示水—经济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因果关系,可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部署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研究应用水足迹理论,核算新疆各地州1991—2015年农作物水足迹,结合信息熵值理论分析新疆各地州农作物水足迹、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其熵值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作物水足迹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空间演变整体向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水—经济的空间不均衡性逐步缩小;新疆农作物水足迹显著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空间演变,影响期1~5 a,农业经济空间分布受农业用水空间分布的长期制约;农作物水足迹和国内生产总值没有空间演变因果关系,全疆经济发展向着第二产业、第三产发展转型,农业经济不再显著影响全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新疆喀什—乌恰地区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用BLOC86程序初步定位,根据射线追踪原理,给出相对精细的P波速度模型。由此模型,用JHD联合震中定位方法对记到的小震进行精确定位,并对定位精度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