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3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4176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金矿测年方法讨论及定年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准确的成岩成矿年代测定是矿床研究和对比的基础。然而近几年来 ,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矿床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得出了相差十分悬殊的成岩成矿年龄的报道屡见不鲜。为此笔者在分析了不同定年方法适用性的同时 ,强调了在金矿定年中要加强对金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 ,重视不同地质体与成矿的先后关系 ,确定标志性地质体 ,选择合适的定年方法 ,测定标志性地质体和矿体的成岩成矿年代 ,使成岩成矿年代互为限定 ,得到高质量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2.
答“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环斑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花岗岩类,并且多数产在元古宙克拉通中。笔者曾报道了在秦岭造山带中发育有印支期具有环斑结构的花岗质岩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一文认为它们不是环斑花岗岩,并引用Ramo的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秦岭环斑花岗岩的研究历史;环斑花岗岩的定义;世界上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副矿物及铁镁含量和环斑钾长石特征;秦岭环斑花岗岩与基性岩共存等。本文还论证了秦岭环斑花岗岩不同于元古宙非造山环斑花岗岩,而是一种造山型的环斑花岗岩,其形成于后造山环境,是挤压(造山)向拉张(稳定)转折时期的产物。最后对研究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背景,结合对区域上新元古代地层及中元古代末期构造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反映了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一员发生裂解的时间,这对研究古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及中国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兰州市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开发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兰州市197l-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国内外人体实验和有关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本地特殊的气候状况,建立了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8个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预报等级,并在预报实践中进行了效果检验和参数订正,可以满足兰州市气象指数预报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5.
The spacetim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a deformable bod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high-resolution analysis of orbit perturbations of terrestrial artificial satellites has documented that the eigengravitation of a massive body like the Earth changes in time, namely with periodic and aperiodic constituents. For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the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olume as well as surface forces on a deformable massive body are responsible. Free of any assumption on the symmetry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deformable body we review the incremental spatial (“Eulerian”) and material (“Lagrangean”) gravitational field equ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source terms (two constituents: the divergence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s well as the projec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nto the gradient of the reference mass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jump conditions' at the boundary surface of the body as well as at internal interfaces both in linear approximation. A spherical harmonic expansion in terms of multipoles of the incremental Eulerian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is presented. Three types of spherical multipoles are identified, namely the dilatation multipoles, the transport displacement multipoles and those multipoles which are generated by mass condensation onto the boundary reference surface or internal interfaces. The degree-one ter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non-zero, thus as a “dipole moment”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varying position of the deformable body's mass centre. Finally, for those deformable bodies which enjoy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constitution, emphasis is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Green functions, namely between Fourier-/ Laplace-transformed volume versus surface Love-Shida functions (h(r),l(r) versus h (r),l (r)) and Love functions k(r) versus k (r).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is numerically tested for an active tidal force/potential and an active loading force/potential, proving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Received: December 1995 / Accepted: 1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   
106.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7.
涂江汉  王桂花 《地球学报》1997,18(Z1):129-131
本文以连山关花岗岩体为例,指出该区古老花岗岩体2种锆石可以作出3组U-Pb一致线交点年龄,分析了这3组年龄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可能求出岩体上限年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胶东招掖郭家岭型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及其Pb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康  罗镇宽  苗来成  黄佳展 《地球学报》1997,18(Z1):142-144
采用SHRIMP测年技术,精确地测定了郭家岭型花岗岩年龄为130-126Ma,主要金矿化在126-120Ma之间,郭家岭型花岗岩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岩体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本区所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9.
徐红 《地球学报》1997,18(Z1):154-156
乳山金矿区发育多种与金矿脉在时空上密切伴生的煌斑岩脉。煌斑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曲线与胶东群残留体和昆嵛山花岗岩的均较相似;三者的εNd(t)、INd(t)和tDM亦甚为相近。胶东群的分异熔融作用,可较好地解释煌斑岩与花岗岩和胶东群残留体在成因上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桩基渗水力工模型试验实例,介绍了一种新的室内土工模型试验方法-渗水力土工模型试验。它利用水在土体中的渗流来提供土工模型试验中必须的体积力,因而克服了常规模型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中一些缺陷。该方法在桩基研究及工程实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