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3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4176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道郎呼都格钾长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构造带。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139.6±1.7Ma岩体侵位年龄。岩体富硅(SiO2=75.79%~78.07%)、富碱(K2O+Na2O=7.39%~8.29%)、贫钙(CaO=0.22%~0.59%);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 =0.03~0.12);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Ga(21.2×10-6~26.6×10-6)、Zr(173×10-6~417×10-6)、Nb(32.3×10-6~42.4×10-6)和Y(24.6×10-6~53.9×10-6)含量,较低的Sr(14×10-6~44×10-6)、Ba(18×10-6~211×10-6)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Eu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道郎呼都格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的部分熔融及其后长石、榍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该区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内伸展背景。在晚中生代期间,华北板块北缘的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由挤压体制转变为岩石圈减薄和地壳伸展,在伸展体制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对上覆长英质地壳的直接加热作用促使其部分熔融形成该区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62.
刘锋  张超  杨富全 《矿床地质》2012,31(6):1277-1288
加尔巴斯套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中。该矿床与产于额尔齐斯构造带北侧的可斯尔鬼花岗岩有直接的成因关系,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岩体SHRIMP U-Pb年龄表明,该矿床略晚于287 Ma形成;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阶段流体除岩浆水外,还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走滑-伸展背景下的可斯尔鬼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阿尔泰南缘由走滑-伸展引发的大规模岩浆作用造就了区内有关铜、锌、镍、金、铁等广泛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63.
冀西北张家口地区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通过精确的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获得东坪金矿东侧北栅子碱性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0.5±1.5) Ma,其周围出露的张家口组粗面质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127.8±3.9) Ma,为早白垩世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些岩浆岩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富碱,低 Mg#(30~43);微量元素组成上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ΣLREE/ΣHREE =14.1~23.0,(La/Yb)N =20.8~42.2), Eu 弱负异常(δEu =0.62~0.97),高场强元素(Nb、Ta、Ti和 P)不同程度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同源岩浆演化的趋势.火山岩和花岗岩(87Sr/86Sr)i 平均值分别为0.7075和0.7078,全岩εNd(t)和锆石εHf(t)值差别明显,火山岩εNd(t)=–15.9~–13.6,εHf(t)=–18.7~–13.5,而花岗岩εNd(t)及εHf(t)则显著低于火山岩,分别为–16.8~–15.9和–24.7~–18.4.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是经历过强烈改造的前寒武纪下地壳与中生代底侵形成的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经历过强烈改造的前寒武纪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张家口组粗面质火山岩的源区可能含有相对较多的年轻地幔物质,两者可能存在源区混合作用.北栅子碱性长石花岗岩和大面积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喷发,反映了该地区在早白垩世构造体制从挤压-伸展的转折,这种构造体制转变可能与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开始垮塌以及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964.
通过水培方法培育含碘芹菜,揭示了蔬菜植物对 I–、IO–3的吸收特征,并在烹饪条件下,通过与碘盐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蔬菜植物中有机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芹菜对 I–、IO–3的吸收速率随外源碘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碘浓度下,芹菜对不同形态碘的吸收速率存在差异,这与 I–和 IO–3被吸收的方式不同有关;市售芹菜在100~160℃下爆炒90 s,添加碘盐,碘的损失率达54.80%~80.34%,含碘芹菜的碘损失率为3.00%~40.77%; 在100℃下烹煮5 min,市售芹菜加碘盐,菜和汤中的碘含量分别仅为碘添加含量的1.56%和29.03%,而含碘芹菜仍保留原始碘含量的85.26%;加醋会促使烹饪时添加的碘盐中无机碘丢失,而对含碘芹菜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5.
丛源 《地质与勘探》2012,48(4):790-798
[摘 要]金窝子金矿是新疆东部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赋矿围岩为上泥盆统金窝子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和金窝子片麻状花岗岩。前人研究显示金窝子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56~392Ma,变化范围较大,且与金窝子组底部有片麻状花岗岩砾石的地质事实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金窝子片麻状花岗岩准确时代的确定,是研究该金矿成矿规律和构造岩浆演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文采用高精度LA-ICP-MS 方法对金窝子片麻状花岗岩进行锆石U-Pb 定年和Hf 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片麻状花岗岩岩浆结晶时代为429.1±2.7Ma,形成于中志留世,结合野外观察认为岩体时代应早于金窝子组地层,两者为不整合关系。锆石的εHF(t)值和Hf 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3. 5~+1.2 和2545Ma~3072Ma 之间。地球化学资料显示,片麻状花岗岩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Rb、Th 和K) 相对富集,Nb、Ta 和Ti 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A/ CNK 在1.13~1.14之间,具有高K 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和岛弧钙碱性岩浆活动的特征,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早古生代晚期的闭合以及后来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碰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6.
王兴安  徐仲元  刘正宏  朱凯 《岩石学报》2012,28(8):2647-2655
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4 ~ 1.42),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3±3Ma.岩石具有富硅、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并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以上特征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典型A1型(裂谷或板内)花岗岩的特征,代表了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67.
作为一种特殊产状的岩浆岩,岩墙保存有岩浆活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了研究和探讨西准噶尔乃至中亚地区古生代晚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我们对西准噶尔地区侵入花岗岩的暗色岩墙开展了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地表地质调查和相关室内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新疆西准噶尔红山花岗岩体中发育大量环状和非环状闪长岩岩墙。环状岩墙从中心到外围,岩墙宽度逐渐变窄,矿物粒度也逐渐变细;非环状岩墙切割环状岩墙,宽度和矿物粒度都没有明显变化。为了确定这些岩墙的形成时代,对3个环状岩墙样品、2个非环状岩墙和1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得到环状岩墙的年龄为:304±1Ma、302±1Ma、303±1Ma;非环状岩墙的年龄为:302±1Ma、302±1Ma;花岗岩的年龄为304±1Ma。结合不同类型岩墙及其与岩体的穿切关系,确定红山岩体的形成时代为304Ma左右,环状岩墙的形成时代为303Ma左右,非环状岩墙的形成时代为302Ma左右。这一年代学研究成果揭示出西准噶尔地区在石炭纪末期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浆活动,闪长质岩墙所占据的裂隙是在石炭纪末期形成的;为从岩浆活动和由这些岩墙所占据的裂隙研究,探讨该区古生代晚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时间约束。  相似文献   
968.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69.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岩有关W-Mo矿;②与二叠世花岗岩有关Pb-Zn矿床;③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W-Mo和Sn-Nb-Ta矿床;④与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⑤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⑥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这些矿床的形成与不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或者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70.
The Alaçam region of NW Turkey lies within the Alpine collision zone between the Sakarya continent and the Menderes platform. Four different tectonic zones of these two continents form imbricated nappe packages (including the Afyon zone), intruded by the Alaçam granite. Newly determined U-Pb zircon ages of this granite are 20.0 ± 1.4 and 20.3 ± 3.3 Ma, indicating early Miocene emplacement. Rb-Sr biotite ages of the granite are 20.01 ± 0.20 and 20.17 ± 0.20 Ma, suggesting fast cooling at a shallow crustal leve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Alaçam granite is similar to numerous EW-trending plutons in NW Anatolia.

Gneissic granites of the Afyon tectonic zone were intruded by the Miocene Alaçam granite and have been interpreted in earlier studies as sheared parts of the Alaçam granite, which formed along a crustal-scale detachment zone under an extensional regime. We determined a U-Pb zircon age of 314.9 ± 2.7 Ma for a gneissic granite sample of the Afyon zone,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rocks are unrelated to the Miocene Alaçam granite. The early Miocene granitic plutons bear post-collisional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are interpreted as products of Alpine-type magmatism along the Izmir–Ankara suture zone in NW Turkey, and seem to have no genetic relation to the detachment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