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21.
青藏高原当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响应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刘晓东  康兴成 《地理科学》1998,18(2):113-121
利用1961 ̄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4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通过EOF展开,将气温序列向前延长至1901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地区当代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模拟结果,讨论了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最近30a高原地区的降水总体上有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似乎与大气CO2含量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2.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由于高寒和多风少雨,生态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景观系统抗御和修复干扰的能力微弱.因此,在该地区实施大农业开发工程不能走传统的开荒要粮的道路,而应实施农业景观调整规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有3项,即实施现代农业技术使现有的高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使现有的大量中低产田改造成有灌排条件的高产田;选择干旱坡地、不平整土地和与当地农民生活相关不密切的旱地退耕还林还草.从而解决粮食需求问题,遏止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3.
汪汉胜  许厚泽 《测绘学报》1997,26(2):148-154
本文基于Kuhle关于青藏更新世晚期存在统一大冰盖的假说,构制冰负荷史模型,利用Peltier(1974,1976)粘弹地球表面负荷形变理论,计算出冰盖负荷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并将其作为该区冰种均衡效应的最大估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冰盖负荷的均衡作用对高原隆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西藏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造就了其地形的独特性,从而形成了独有的地貌特征,自然资源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为数不少。在旅游业兴盛繁荣的今天,挖掘并开放西藏的旅游资源已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在介绍西藏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发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窿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揽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刨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弧碰撞)。  相似文献   
126.
西藏东部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含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东部发育大量与喜马拉雅期斑岩密切共生的隐爆角砾岩筒(脉)。隐爆角砾岩大都遭受强烈的矿化蚀变,其中的成矿元素金、银、汞等强烈富集。包裹体和同位素的资料证实爆破流体是一种与岩浆有成因联系的、介于岩浆与岩浆期后成矿热液之间的过渡性高温流体。  相似文献   
127.
西藏波密及邻区松宗、然乌一带,下石炭统诺错组与中上泥盆统松宗组之间的层序不整合界线是藏东南地区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性质转变的重要界面。界线之下的松宗组为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界线之上,以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盆地裂解为标志,伴随着沉积盆地的持续沉陷和相对海平面的上升,沉积了以石炭系诺错组和来姑组为代表的向上变深序列,相对海平面在晚石炭世达到了顶点,以来姑组上部的含铁质板岩和大套的浊积岩为标志。其后。以洛巴堆组为代表的晚石炭世末期—二叠纪的沉积记录,则代表了一个缓慢的向上变浅的沉积层序。在这个向上变深再变浅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火山活动呈现了明显的由强转弱的变化轨迹。中侏罗统马里组陆相红色磨拉石不整合堆积于下伏地层之上,表明本区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经历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褶皱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128.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129.
羌塘盆地中部隆起的演化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立敏  鲁兵等 《地质论评》2002,48(3):279-283
本文从沉积演化的角度分析了羌塘盆地中西部“冈玛错-西雅尔岗”隆起的演化过程,隆起在晚二叠世处于雏型发育阶段,晚三叠世肖茶卡-中株罗世雀昏时期为定型阶段,白垩纪-新生代为变形改造阶段。每一阶段隆起都控制着不同形式的生储盖组合的发育。隆起周缘具半地堑结构的凹陷是良好的油气聚集带之一。近隆起带北侧的构造层变形强度不大,对油气的后期保存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30.
藏东地区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带中北段新生代强烈陆内变形区,具有金和金银金属矿产成矿的优越条件。已发现的众多岩金矿(化)点反映出藏东有多种岩金矿床成因类型,其中以斑岩型和破碎带充填交代型两种类型最为重要。前者以新生代浸源偏碱性斑岩为成矿母岩,矿(化)体赋存于斑岩,隐爆角砾岩内部,接触带及外接触蚀变带中,主矿化元素为金,银,铅,锌,少数还有铜,钨,后者的矿(化)体一般同存于多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侧次级断裂,派生断裂,层间破碎带及节理,劈理发育带内,主矿化元素亦为金及银,铅,锌,铜,个别有锑,汞等,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及白垩纪一新生代为主。文中还对藏东构造单元和新生代偏碱性岩带进行划分。对两种金矿床类型的一般矿化特征,矿源层,蚀变和化探异常与矿化关系。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