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663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 其内赋存了金、铁、铜等重要的金属矿床。但迄今为止, 关于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构造环境还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区域地层对比, 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砾岩、粗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安山岩。沉积学和层序序列分析显示, 该组底部的陆源碎屑岩建造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 进一步可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 向上出现的碳酸盐岩形成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环境。这种沉积物由粗到细、水体由浅到深, 沉积环境由陆相变为海相的地层充填序列, 反映了一种裂陷拉伸的动力学背景。因此, 西天山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后碰撞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742.
樊丹  李涤  何登发  侯烁钦  孙天鸽  杨浩  甄宇 《现代地质》2022,36(5):1206-1217
东天山博格达地区经历了古生代长期俯冲增生与中—新生代多期陆内变形改造作用,但对于博格达山石炭纪构造属性与演化阶段等问题始终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北疆晚古生代构造格局的认识。利用博格达山露头及其两侧盆地钻井、地震资料,运用盆地构造分析思路与方法从盆-山尺度开展了石炭系地层格架及岩浆活动特征综合对比研究,划分博格达地区石炭系构造-地层单元并分析石炭纪构造背景。研究结果显示:博格达山相邻的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发育下石炭统与下伏地层(C1/AnC)不整合,而上、下石炭统之间(C2/C1)、二叠系与上石炭统(P/C2)不整合在博格达山及相邻盆地普遍存在,由此将博格达地区石炭系划分为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2个主要构造层,揭示研究区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进一步结合构造变形演化、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结果,认为博格达山石炭纪为俯冲相关伸展背景下的弧后盆地,经历了早、晚石炭世两阶段伸展裂陷作用,并在裂陷晚期均明显遭受了周缘块体碰撞拼贴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3.
Coarse-grained subaqueous fans are vit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China.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edimentary processes, depositional patter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restricts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arse-grained subaqueous fans in the Yong′an area,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se fans includ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and sublacustrine fans, and their sedimentary processes, depositional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 activity and paleogeomorphology.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developed near the boundary fault during the early–middle deposition stage due to strong tectonic activity and large topographic subsidence. Early sublacustrine fans developed at the front of th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in the area where the topography changed from gentle to steep along the source direction. While the topography was gentle, sublacustrine fans did not develop. During the late weak tectonic activity stage, late sublacustrine fans developed with multiple stages superimposed. Frequent fault activity and related earthquakes steepened the basin margin, and the boundary fault slopes were 25.9°–34°. During the early–middle deposition stage, hyperpycnal flows triggered by outburst flood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deposition stage, with weak tectonic activity, seasonal floods triggered hyperpycnal flows, and hybrid event beds developed distally.  相似文献   
744.
喀拉萨依岩体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西端,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7.7±3.2Ma~309.6±2.0Ma,岩石高硅(SiO2平均含量为77.25%)、富碱(K2O+Na2O=7.50%~9.23%)、低铝(A/CNK=0.922~1.084),贫钙、镁;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亏损Ba、Sr、Eu。10000Ga/Al值变化于7.00~10.35之间,总体上具碱性A型花岗岩的特征,是该岩带东侧老鸦泉—黄羊山A型花岗岩岩基经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非前人认为的S型花岗岩。岩体具正εNd(t)值(3.5~6.0)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2=520~630Ma),Pb同位素投点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同位素数据显示岩浆来源于新生造山带下部的年轻地壳。从本次1∶5万区调成果看,卡拉麦里洋盆在晚泥盆世之前已经闭合,从晚泥盆世开始转入碰撞后的拉张环境,在晚石炭世早期进入板内裂谷发展阶段,因此喀拉萨依岩体应是该区板内裂谷阶段而非前人所说的后碰撞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5.
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促成了中国东部以NNE-NE向断裂为主体的断裂构造格局。从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反演资料及东北和华北地质剖面得知,该地区应属东亚巨型宽裂谷体系的东部地区,系亚幔柱活动所致。全区P波速度、岩石圈不连续和减薄转型、软流圈物质呈蘑菇云状上升以及大火成岩省等特征证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为亚幔柱构造控制成矿成藏,从而证实板块构造与幔柱构造相辅相成的关系。幔柱构造可划分3级,金属矿床常受幔枝构造的控制,多成群成带分布。由于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地核或软流圈,金属元素呈垂直分带的规律成为"攻深找盲"的理论依据;而油气田深部常受深部热源影响,若有海相烃源层分布,是寻找"无机"和海相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46.
从凉红-苏雄剖面开建桥组底部沉凝灰岩中获得了801.3 Ma±7.2 Ma锆石SHRIMP U-Pb年龄,与前人获得的苏雄组803 Ma±12 Ma年龄高度一致,不仅有效地约束了开建桥组的沉积时代,还从地质年代学上进一步证实了两者之间的同时异相关系,为华南新元古界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年龄证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开建桥组的沉积时限为800 Ma~725 Ma,与康滇地区澄江组、扬子东南缘莲沱组和上墅组可以对比。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研究表明,800 Ma左右是整个华南地区裂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第二个旋回的开启时间。  相似文献   
747.
秦岭古生代陆间裂谷系的演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华北地块和杨子地块之间的秦岭构造带是一个古生代的陆间裂谷系,它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两个地块的离合运动有关。秦岭陆间裂谷系不仅在它的空间位置,而且还在许多地质构造方面的特点而不同于大陆裂谷,包括裂谷系的广阔宽度、洋壳碎片的发育、很厚的海 相沉积和较强的深层作用。  相似文献   
748.
本文主要根据野外地质产状,结合其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区含矿碳酸盐建造中角闪绿泥片岩的原岩进行恢复,其结果为拉斑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对其作为矿区的标志层,成矿作用圈闭的隔挡层,暗示本区岩石构造环境属大陆裂谷带,指示成矿物质初始来源可能是幔源等地质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9.
黔桂地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和台内裂陷槽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黔桂地区是泥盆纪时期南华海盆内裂陷活动作用初始且十分显著的地区。本文结合区域构造和盆地格局分析,通过典型剖面研究,将黔桂稳定型滨岸一台地相区的泥盆系划分为21个3级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层序。根据南丹罗富、大厂裂陷槽盆地泥盆系层序地层研究和与相邻稳定型泥盆系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揭示了裂陷槽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构造幕式沉降是裂陷槽盆地层序发育和层序构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50.
再论湖南板溪群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晓珊  黄建中 《湖南地质》1997,16(4):219-226
湖南板溪群具有成层有序,标志层稳定等属性,其微古植物在貌,古地磁特性等可与华北,扬子古陆前寒武纪地层类比;板溪群内的层状,似层状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它们源于壳内,是陆内裂谷系不同幕次和不同构造部位的双模式火山岩;所获得的多种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湖南板溪群形成于9.5-8.0亿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