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09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研究选择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神府东胜地区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多期遥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调查统计数据,进行生态遥感分析,编制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度系列生态专题图。通过建立系统空间分析模型,实现研究区二十余年生态动态变化定量分析,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系统地研究神府地区生态现状及其变化特征规律,阐述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工业用地是小城镇用地扩张的主体,它具有带动性和先导性。如何控制与引导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文章从大城市的聚集与扩散、农村发展、小城镇内部环境、政策制度4个方面剖析了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的机理,并对湖北省通城县和仙桃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93.
陕西宁陕县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诱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坡面型泥石流是先产生滑坡,而后迅速转变为泥石流的过程。它兼有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宁陕县城周围坡面型泥石流发育于中泥盆统地层的陡坡上。发生坡面流的斜坡残坡积土主要为粘性土,含少量块石或碎石,级配较好,且土层厚度小。土中粘土矿物由伊利石/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组成,具低-中等膨胀性,因而其渗透性低-极低。遇持续暴雨作用,此种残坡积土局部发生启动下滑-流土,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沟浅而宽,大多顺斜坡的倾向发生,也有斜交坡向而沿岩层走向发生,是沟谷型泥石流发育的雏形。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坡面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为泥石流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伊洛河流域的洛宁县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南北中山区向内到南北低山区到南北塬陵区再到川涧区,斑块破碎化指数从0.0190到0.3225到0.4378再到0.1794,总体呈增加趋势,破碎化程度增大,川涧区则由于遥感影像解析精度问题,使得破碎化指数低于塬陵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从0.1828到0.3586到0.2983再到0.3634,总体也呈增大趋势;平均斑块分维数从1.1148到1.3854到1.2263再到1.3680,呈两低两高分布。  相似文献   
995.
高竹军  王东  李忠东  杨金山  胡健  彭相荣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3-2024030003
基于对稻城县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前期调查成果的梳理, 按照调查规范将稻城县的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8类、17亚类, 主要类型为冰川地貌、水体地貌、岩土体地貌和构造剖面。研究认为该地区地质遗迹分布:① 受控于地层、构造的影响, 以各类地貌景观为特点, 呈“线状”、“集聚性”分布; ② 受“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格局的影响, 地质遗迹的分布受海拔控制十分明显, 各类峡谷形态和冰川地貌均有分布。根据地质遗迹不同属性及组合特征, 提出了加强地质文化多元融合、合理规划地质旅游产品、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注重各类品牌申创的保护利用思路, 从而为稻城地质遗迹开发和旅游发展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996.
On February 11, 1954, an earthquake with Ms7.3 occurred in Shandan county of Hexi corridor,West China. It was the first great earthquake in northwest China after 1949. The earthquake left 47 people dead, 332 people injured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homdess; nearly 7277 buildings were damaged or collapsed and the property loss was more than one billion Yuan (RMB) at a rough estimate. In the meizoseismal area, the intensity was Ⅺ, the Hongsihu basin and Shandan County was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and in Shanda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was 4800 km^2 . In the paper, a brief introduction is presented to the Shandan earthquake, induding the basic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destruction are particularly discussed,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economic loss evaluation are also analysed. Finally, cause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s well as implications of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re summed up.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辽宁省建平县北部地区遥感影像处理,提取OH-、Fe3+矿化蚀变信息,对照1:20万敖汉旗幅地质矿产图,结合成矿理论,经GPS野外指引实地异常信息检查,在该区发现两处矿化点.此工作方法找矿效果明显,为今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文中讨论了辽宁省宽甸县二长花岗岩区的马牙参与石柱子花岗闪长岩区柱参与马牙参的生态地质背景以及人参-立地土壤-母岩生态系统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了同地异品种及异地异品种人参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异同点,并计算了人参的生物吸收系数,提出人参的生态地球化学不完全迁移链模型.  相似文献   
999.
云南沧源拱丁金多金属矿床产于耿马花岗岩西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形态单一。矿石和脉石矿物的S、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成矿流体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天水和岩浆流体的混合,成矿组分主要是从元古界地层中萃取的,但也包含有岩浆热液携带的深部成矿物质。成矿温度为217~353 ℃,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围岩蚀变类型以及成矿时代分析,提出燕山晚期中酸性岩脉发育地段,特别是闪长玢岩岩脉群分布地段以及耿马花岗岩体与元古界西盟群王雅组接触带内带的构造破碎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凯里生物群中始海百合类形态功能、生态及埋藏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剑河八郎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始海百合十分丰富,化石标本多达1万多件,分属长茎型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Zhao, Huang et Gong,1994)及短茎型的球形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globus Zhao et al, 1999)。它们均具有腕枝、萼、茎及吸盘,少数标本见有肛锥。幼年体缝孔不发育,成年体具有较发育的缝孔。大部分个体为单体生活。短茎型的萼呈球形,茎短,吸盘大,常固着在腕足动物外壳及三叶虫背壳碎片上。长茎的萼呈长椭圆球形茎长,吸盘小,常固着在砂泥质海底。两个种的腕肢也有差别,长茎的直长,短茎的旋转生长,显示两个种的形态差别及多样性。由于始海百合死亡后迅速被掩埋,80%以上的个体保存完整。化石大部分保存无定向性,显示静水环境,海底紊流很少,不仅显示原地埋藏特征,也为凯里生物群是原地埋藏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