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79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葛仙山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是一处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道教旅游胜地。本文介绍了葛仙山的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和规划,提出了合理开发葛仙山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2.
THE EXTENSIONAL MOVEMENT AND ACTION IN THE SOUTHERN TIBET SINCE HERCYNIAN  相似文献   
763.
位于中喜马拉雅和巴基斯坦境内西喜马拉雅的两个相互结合的剖面在一级单元、断层中展现出不同的构造形式;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速率发育了二级构造。沿两剖面岩性单元的显著差异显示通常指的圆柱状喜马拉雅带并没有越过喀喇昆仑山断层。与此同时,在近来许多区域研究中显示出来的构造轮廓强调主中央逆冲断层是一个貌似与中喜马拉雅断层带和越过西部山脉的西喜马拉雅断层带有联系的独立部分。上述两个地区展现出不同的碰撞历史。这些不同之处揭示喀喇昆仑山断层是西部岛弧保留造山带与东部岛弧俯冲造山带之间转移/转换断层的再活动或衍变。  相似文献   
764.
华北地区深部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近50个台站下方800 km深度内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发现华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速度结构差异很大,稳定地块速度随深度稳定增加,构造带内速度结构复杂,而且即使在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区段之间速度结构也明显不同,如太行山构造带,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或各区段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地质演化历史.环渤海地区及相关区域多个台站的速度结构显示,华北东部地区地幔软流层埋深浅、厚度大、速度低,反映了地幔上涌的特点;而在软流层或更深层次的地幔中没有发现埋深或厚度比较统一的高速或低速体,因此可能没有岩石圈或下地壳介质曾经拆沉进入地幔,这为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深部地球物理约束.  相似文献   
765.
王二七  王世锋  樊春  王刚 《地质科学》2006,41(1):170-180
在印度和欧亚大陆相互作用下,滇西三江造山带在新生代中期发生了强烈的东西向缩短,地壳物质的大规模推覆作用形成众多的飞来峰。野外调查发现:这些飞来峰中有的在就位后没有再发生过变形,如分布在兰坪——思茅盆地中段的无量山东北山麓一带的一系列上三叠统灰岩飞来峰;有的飞来峰在就位后再次遭受到强烈的变形,如分布在兰坪盆地金顶一带的上三叠统灰岩飞来峰,在渐新世时与下伏岩层一同卷入了强烈的褶皱变形;分布在大理地区鹤庆盆地西侧的中三叠统灰岩飞来峰因受到后期东西向伸展构造的破坏,已被改造成分选极差的重力滑塌沉积。这些古近纪飞来峰由于在就位后再次发生了变形,所以不应称之为飞来峰,应称为异地岩或者是外来岩块。  相似文献   
766.
燕山北部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形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是燕山北部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该构造带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续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该构造带以韧脆性-脆性断裂变形为主,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一系列同方向的高角度压性-压扭性逆冲断裂。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仍有一定的继承性活动,以张扭性-扭性断裂活动为主。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对金矿化分布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空间上,该构造带控制了张家口-隆化-阜新金矿带及其中5个金矿化集中区的展布;在时间上,该构造带不同类型的形变伴有不同类型的金矿化。该构造带与NE向、NW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67.
根据底砾岩的砾石成分、结构、分布、产状及沉积相序等特征,将燕山中段常州沟组底砾岩分为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海滩沉积等4种成因类型,并探讨了常州沟早期燕山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768.
By comparison with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metamorphic soles (e.g. vertical and lateral extension, metamorphic grade and diagnostic mineral parageneses, deformation and dominant rock typ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amphibolites, metagabbros and hornblendites of the Wadi Um Ghalaga–Wadi Haimur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represent the metamorphic sole of the Wadi Haimur ophiolite belt. The overlying ultramafic rocks represent overthrusted mantle peridotite. Mineral compositions and thermobarometr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rocks of the metamorphic sole record metamorphic conditions typical of such an environment. The highest P – T conditions ( c . 700 °C and 6.5–8.5 kbar) are preserved in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s and garnet amphibolites from the top of the metamorphic sole, which is expos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massive amphibolites and metagabbros further north (Wadi Haimur) represent the basal parts of the sole and show the lowest P – T  conditions (450–620 °C and 4.7–7.8 kbar). The sole is the product of dynamothermal meta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the tectonic displacement of ultramafic rocks. Heat was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hot overlying mantle peridotites, and an inverted P – T  gradient was caused by dynamic shearing during ophiolite emplacement. Sm/Nd dating of whole-rock–metamorphic mineral pairs yields similar ages of c . 630 Ma for clinopyroxene and hornblende,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a lower age limit for ophiolite formation and an upper age limit for metamorphism. A younger Sm/Nd age for a garnet-bearing rock ( c . 590 Ma) is interpreted as reflecting a meaningful cooling age close to the metamorphic peak. Hornblende K/Ar ages in the range 570–550 Ma may reflect thermal events during late orogenic granite magmatism.  相似文献   
769.
燕山山脉隆升过程的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就用热年代学方法,测定侵入体的热历史,进而分析燕山山脉的隆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燕山造山带的隆升过程在时空上具有明显非均匀性,燕山中段南部的盘山岩体约于226.48Ma侵位,在96~35Ma期间以3.45℃/Ma的速度冷却,对应于0.115mm/a的快速隆升过程;燕山中段北部的雾灵山岩体约于132Ma侵位,在86~45Ma期间以5.61℃/Ma的速度103.95Ma与20~0.0Ma期间分别以  相似文献   
770.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历史在合肥盆地的记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合肥盆地,其中的沉积是造山带剥露历史的重要记录。自生伊利石K—Ar测年,证实了合肥盆地中部安参1井自上而下钻遇了下白垩统,上、中、下侏罗统,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下伏为奥陶系。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表明其源区为大别造山带。安参1井内下二叠统砂岩不含造山带来源的碎屑多硅白云母。自下侏罗统至下白垩统,钻遇的砂岩中连续出现了丰富的碎屑多硅白云母(Si>3.3)。这不但指示大别造山带是合肥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也限定了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早侏罗世早期就已经剥露地表.继而连续出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