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2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01.
叶飞  潘文  李典  覃智贵  左勇  周宁  周灵  占朋才 《矿床地质》2019,38(6):1392-1407
黔东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西南部,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变形。不同期次的构造叠加对区内早期形成的沉积型矿产的埋藏和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针对黔东北地区燕山期构造变形,采用中小尺度构造解析的方法开展露头尺度的构造样式、叠加关系剖析研究,同时,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犁式正断层及其对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的找矿勘查进行深入探讨。现有勘查成果认为犁式正断层为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应力体制转换产物,该类断层倾角随深度增加而渐趋于缓,断距和断层错断区域伴随深度增加而加大,并伴生少量次级陡倾角分支断裂。冷水溪犁式断裂及其分支断裂将贵州松桃普觉超大型锰矿床体切割为多个独立单元,造成锰矿层不连续,且在矿区内形成了大小规模不等的断层错断区域。同时,由于冷水溪断层上盘下降,上盘锰矿体的埋藏深度增加,断层错断区域亦伴随深度加深而加大。对冷水溪犁式断层及其对锰矿体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整个黔湘渝地区"大塘坡式"锰矿的埋藏与保存特征,对助推区域上深部锰矿勘查,合理规避勘探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2.
吉林省蛟河市新安屯钨钼矿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矿体呈细脉侵染状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内,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安屯钨钼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重点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期流体均一温度180~235℃,流体盐度3.23~13.82%,密度0.875~0.975 g/cm3,成矿深度0.05~1.1km;成矿流体中δ18O为9.0~9.8‰,δD为-106.2‰~-116.3‰;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含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95.4±1.2Ma;通过辉钼矿Re-Os 同位素法获得成矿年龄为180.5±3.9Ma。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壳源,矿床类型属于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属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03.
内蒙古林西县大井矿床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受NW向、NWW向断裂控制,产出在二叠系林西组中。用LA-ICP-MS技术,测得成矿前的霏细岩脉和安山玢岩脉中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64.1±0.8Ma(MSWD=0.60,n=16)和253.8±1.1Ma(MSWD=0.96,n=14)。其中霏细岩锆石年龄表明,其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蒙古-华北板块之间的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有关;安山玢岩可能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有关。通过成矿前脉岩的锆石年龄,可以限定大井矿床的成矿时代晚于164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大井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704.
通过对总长2 705 m两条剖面的实测、40块薄片鉴定、419个砾石统计及其粒度分析,确定了辽西地区北票盆地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砾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辽西北票盆地海房沟组主要岩性为一套冲积扇相的复成分砾岩,并夹一套喷溢相下部亚相安山质角砾熔岩和另一套爆发相空落亚相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热碎屑流亚相安山质角砾凝灰熔岩;海房沟组沉积物源来自研究区SSW向的太古宇变质岩及结晶基底和下侏罗统兴隆沟组火山岩的全面快速隆升剥蚀。结合构造背景,通过对北票组与海房沟组界线的研究和岩性岩相的鉴定,确定海房沟组冲积扇相的复成分砾岩是燕山运动二期挤压伸展构造运动的重要产物,两套中酸性火山岩的出现是两次火山喷发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705.
本文主要报道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云岗石窟景区内侏罗系地层中发现的20余个由地震液化形成的砂岩柱。地震导致的砂土液化是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地震波的震动使埋藏在地下未固结的饱和砂质沉积物迅速变为流体并在巨大压力下喷涌至地表,形成砂火山或泥火山。2008年汶川8. 0级大地震和2012年新西兰6. 2级地震都产生了严重的液化现象,在对地表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分别在地表形成了一系列的溢出丘和形态完好的砂火山。古地震之后,液化砂质沉积物往往在上涌的通道内固结成岩,形成穿层的岩柱或岩管。近年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继发现很多地震液化形成的中生代巨型碎屑岩柱。2018年,本文作者在云岗石窟景区内的侏罗系云岗组中发现了20多条直径15~20cm左右、高可达2m以上穿层“侵入”的砂岩柱,有的在纵向上呈串珠状排列,有的呈不规则的树枝状自下向上伸展,膨大狭缩、分支复合现象非常明显,砂岩柱内部结构均一,不见任何层理。砂岩柱顶端的泥质围岩石中有明显向上牵引、拖拽的痕迹。这些砂岩柱没有任何硅化木的特征,也不是普通成岩作用形成的结核,与暴雨、泥石流、重力滑塌等作用均无任何关系,是古地震液化作用在地层内保存的遗迹,故称为液化砂岩柱。地震液化砂岩柱发育的层位位于李振宏等人(2014)在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云岗组顶部的凝灰质泥晶碳酸盐层位(160 Ma)之下约40m处,初步判定形成这些液化砂岩柱的古地震发生于160. 75 Ma~160 Ma之间的晚侏罗世。古地震的形成过程与燕山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有直接的关联,是华北克拉通内与燕山运动伴生的古地震在地层中留下的最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06.
多普勒频移重构的GNSS定位算法是指通过重构多普勒频移解决观测信号异常问题,配合基于垂直仰角选择的互差加权法,在观测信号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解算出整周模糊度,得到较高的整周模糊度正确估计率.结果表明,在卫星冗余程度低的静态情形下,该算法能够达到100%的模糊度固定率和cm级精度;在动态情形下,E、N、U方向的精度分别为0....  相似文献   
707.
研究了北斗动态单历元的周跳探测及模糊度解算方法,并编制相关基线解算软件。在我国中纬度某城市采集实测数据,测试分析该算法解算短基线的内符合精度及外符合精度。结果表明,北斗短基线南北方向精度优于7 mm,东西方向精度优于5 mm,高程方向精度优于15 mm,外符合位置精度优于5 mm。  相似文献   
708.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床是成矿带内唯一与正长岩有关的大型铁矿床。随着生产勘探,在矿床中部井下巷道中发现辉长闪长岩侵入体,为矿床成因以及成矿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辉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辉长闪长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被正长岩体穿切破坏,靠近矿体部位发育透辉石矽卡岩化蚀变。辉长闪长岩主要由拉长石(60%)、钾长石(10%)、普通辉石(10%)和角闪石(5%)组成;与正长岩相比,辉长闪长岩明显具有低硅、低钾、高镁铁特征。锆石LA 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33.5±0.8)Ma。在前人对龙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关系更为密切,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而正长岩为成矿期后破矿岩体。通过与庐枞矿集区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铁矿床对比表明,庐枞矿集区内大型铁矿床与正长岩无成因联系,而闪长质侵入岩则是庐枞矿集区内重要的成矿母岩。龙桥铁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宁芜矿集区内玢岩型铁矿床以及鄂东南矿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方面相近,属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闪长质侵入岩是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玢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正长岩类侵入岩的形成大多晚于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09.
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是热液铀矿床的主要工业铀矿物,在研究热液铀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攀枝花大田地区是我国混合岩型热液铀矿分布区,已发现粗粒特富铀矿滚石(铀含量10%)及较富基岩矿石(铀含量为0.1%~2%),主要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对两种晶质铀矿成分及形成时代的研究对该区混合岩型热液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大田地区滚石中的晶质铀矿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进行矿物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晶质铀矿的成分及形成时代。结果表明:(1)大田地区滚石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除铅之外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两类矿石晶质铀矿中UO_2含量为77.36%~84.04%,ThO_2含量为0.98%~5.59%,PbO含量为1.79%~8.8%,其中滚石晶质铀矿中的铅含量低于基岩晶质铀矿,钍含量高于基岩晶质铀矿;(2)电子探针化学定年结果表明,基岩矿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74.9~785.5 Ma,滚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83.7 Ma,与传统同位素测年结果(775~777.6 Ma)非常一致,一方面说明滚石晶质铀矿和基岩晶质铀矿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说明电子探针原位测年方法是可靠的;(3)在后期的热液蚀变中,晶质铀矿先后发生了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蚀变发生的时间分别为730.6Ma、699.8 Ma和664.0 Ma。此结论对研究攀枝花大田地区热液铀矿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10.
本文利用考古、文献以及实地调查等资料,论述了全新世中期及其以前,野生水牛、四不像鹿和中国鼍都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起源和栖息地。这些动物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当时气候温和多雨、河湖密布的景象;到了全新世晚期特别是西汉以来,随着它们的绝迹,表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到现在这里已是水贵如油、风沙肆虐。探讨这些变化特别是干旱的由来,对于保持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平衡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