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形成演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具有弧后扩张洋盆的性质,在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中期洋盆初步形成,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洋盆全面形成,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洋盆逐步萎缩,到古新世至始新世关闭。南带的蛇绿岩主要为洋中脊扩张型(MORB型),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北带的蛇绿岩主要为与洋内俯冲相关的俯冲带上盘型(SSZ型),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带内侏罗纪至白垩纪其他岩浆岩主要为前弧玄武岩类(FAB型)。显示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从早侏罗世开始发生了洋内俯冲,并同步向北向冈底斯带之下主动俯冲消减和向南向喜马拉雅地块之下被动俯冲消减,持续发展到晚白垩世,在古新世至始新世俯冲碰撞消亡转化为结合带。  相似文献   
32.
刘磊  罗栋梁 《冰川冻土》2020,42(3):812-822
冻结指数是某个地区冻结期长短和严寒程度的综合表征, 融化指数是某个地区融化期长短及正积温高低的综合度量, 冻融指数也是计算活动层厚度和季节冻结深度的关键参数, 并可用于多年冻土分布预报。利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中下游1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 地面温度数据计算了1977 - 2017年大气及地面冻融指数, 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雅江流域中下游近40年来冻结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 大气冻结指数、 地面冻结指数、 大气融化指数、 地面融化指数多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08.4 ~ 508.0、 136.9 ~ 371.0、 2 171.8 ~ 2 499.8、 3 350.2 ~ 4 315.2 ℃·d; 其气候倾斜率分别为-36.6、 -48.7、 90.7、 115.8 ℃·d·(10a)-1。雅江流域大气和地面冻结指数以海拔4 488.8 m的嘉黎最大, 海拔2 991.9 m的林芝最小; 大气和地面融化指数则以海拔3 560 m的泽当最大, 海拔4 488.8 m的嘉黎最小。流域内大气负温日数变化规律与地面负温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其气候倾向率分别是-6.28 d·(10a)-1和-5.57 d·(10a)-1。研究结果可为雅江流域冻土预报, 冻融作用所形成的冰缘地貌研究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如冻融滑塌、 冻融泥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支自札达县老武起拉向北西去向不明,南支止于札达县以东.在札达县曲松附近发现了2条蛇绿岩带--夏浦沟蛇绿岩带和波博蛇绿岩带,并在夏浦沟蛇绿岩带台丁拉-天巴拉之间发现了高压变质岩--榴闪岩,对蛇绿岩的空间分析及追索表明它们分别代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支.其中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支在札达盆地西北缘首次被发现,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支则自老武起拉向西延伸,经研究区内的夏浦沟-台丁拉一带延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并可能向北西与什约克蛇绿岩相接.由于上述蛇绿岩分别构成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札达微陆块、札达微陆块与冈底斯弧之间的板块界线,故它的发现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空间结构的研究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区划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测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浅部和深部构造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变化特征,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布设了三条南北向剖面(错那—墨竹工卡、亚东—雪古拉、吉隆—措勤),采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研究,发现该区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表层发育大规模的高阻体,岩体延伸最深达30km以上,是冈底斯花岗岩体的反映. 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南部有小规模的良导体,在其下方和北侧发育有大规模良导体. 3. 沿剖面从南往北壳内普遍发育良导体,各良导体主体间是不连续的,规模逐渐增大,总体北倾,在缝合带附近产状较陡. 4.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良导体由西往东规模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变好,相对雅鲁藏布江在剖面上的位置逐渐南移. 这些重要的电性特征可能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所形成的,深部大规模的良导体特征沿东西向的差异可能是板块碰撞引起物质沿东西向运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
In this study, zircon U-Pb dating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Zhongba ophiolite of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in southern Xizang (Tibet) yielded an age of 247 ± 3 Ma. According to whole rock geochemical and Sr-Nd-Pb isotopic data, the Early Triassic sampl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with P-MORB affinity, showing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0.70253–0.70602, εNd(t) values of 4.2–5.3, (206Pb/204Pb)t ratios of 16.353–18.222, (207Pb/204Pb)t ratios of 15.454–15.564, and (208Pb/204Pb)t ratios of 35.665–38.136; Group 2 with OIB affinity, showing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0.70249–0.70513, εNd(t) values of 4.4–4.9, (206Pb/204Pb)t ratios of 17.140–18.328, (207Pb/204Pb)t ratios of 15.491–15.575, and (208Pb/204Pb)t ratios of 36.051–38.247. Group 2 rocks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source enriched by a former plume, and assimilated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 during melt ascension. The formation of Group 1 rocks corresponds to the mixing of OIB melts, with the same components as Group 2 and N-MORBs. The Zhongba Early Triassic rocks belong to the continental margin type ophiolite and formed in the continental–oceanic transition zone during the initial opening of the Neo-Tethys in southern Xizang (Tibet).  相似文献   
36.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河流,近年的水电开发活动,使其日益成为国内外国际河流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国际关系研究中常用的事件分析方法,在构建事件数据库的基础上,从事件类型、涉及国别、事件频率、影响程度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分配问题是雅江流域主要问题;中国在雅江国际河流问题上与下游国家的联系主要以与印度或孟加拉国的双边联系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雅江冲突与合作事件的频率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雅江围绕国际河流的国际关系局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60年代的平稳阶段、70年代的紧张阶段、80年代的沉寂阶段、90年代后的持续关注阶段。  相似文献   
37.
基于近57 a (1961—2017年)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简称雅江河谷)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盛夏(7—8月)月平均降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雅江河谷盛夏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1)近57 a雅江河谷盛夏降水无显著线性趋势,降水主要以3~4 a显著周期的年际振荡为主。2)雅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波动与区域内水汽收支的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印度半岛-东南亚异常反气旋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在高原腹地辐合上升的动力过程是盛夏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3)对流层中低层印度半岛-东南亚异常反气旋环流是该地区盛夏降水年际异常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该通道将西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等地水汽不断输送到高原,期间西太副高和伊朗高压等大尺度系统异常对水汽输送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高原盛夏季风低压和南亚高压异常给水汽在高原腹地辐合抬升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8.
雅鲁藏布江河流宽谷区是青藏高原风沙活动最为强烈地区之一.输沙量是评价区域风沙活动的最主要指标之一,但目前对该地区输沙量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利用旋转多路方口集沙仪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河岸沙地、河漫滩沙地和山麓沙地3种地表类型、6个点2020年9-12月的输沙量进行野外实地观测,对比不同下垫面的输沙量,分析地表特征对输沙量的...  相似文献   
39.
印度/亚洲汇聚-碰撞过程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滋生、消减和俯冲、亚洲南缘增生造山以及印度/亚洲碰撞造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造就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大量物质向南东逃逸的"三江侧向挤出地体群",以及相应形成具有重大找矿突破战略前景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三江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四大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讨论了与资源前景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冈底斯成矿带"中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具有找矿的重大潜力、重视藏东—滇西地区的俯冲-碰撞型岩浆成矿专属性研究;提出扩大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的开发规模,以及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大型超基性岩体中寻找新的铬铁矿远景地的思路;在三江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合型矿床中,集中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成矿类型,关注与斜向碰撞有关的走滑剪切带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需进一步确定特提斯喜马拉雅矿化带与藏南拆离系关系和重视始—中新世高Sr/Y花岗(斑)岩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isotopic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On the whole,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ost water samples fall on the upper right of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According to δD and δ18O data of the samples,the precipitation equation is figured out as δD=8 δ18O+10,showing that they are derived from precipitation but have experienced intensive evaporation.With obvious region-continental effect(a continuous depletion in heavy isotopes in water bodies occur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coast),the water presents a reducing trend of δD and δ18O westwards and southwards.Altitudinal effect is evident here,occur-ring in both trunk stream and main bran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isotopic compo-sitions is concerned with the movement of precipitation clouds from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Nujiang River and is affected by the 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