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72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它包括航磁数据的假彩色图、立体阴影图、卷积滤波、指数滤波及局部自适应增强(LAHE)等图像。本文在研究了这些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地质实体及其演化和各种构造形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建立了华北亚板块的地震构造立体格架,并运用走滑断裂带间块体转动模型,对本区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及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奠定了银山矿床矿化的基本格局,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其上,形成了银山大型或特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大量事实表明,两种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同期性,构造动力热液成矿稍早些。在空间和成因上两者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53.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克东  王莹 《地质学报》1995,69(1):16-30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形成了大陆缘火山-  相似文献   
54.
边坡岩体块体稳定性分析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提出了复杂形态块体几何建模的切割法, 在此基础上, 对石根华等人提出的块体理论作了改进和完善。并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 开发了一套实用方便、实用的边坡岩体块体稳定性分析系统。经大量的实例 (例如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 )检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可以作为对边坡中复杂形状块体稳定性进行现场快速评价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55.
内蒙古阴山地区特异区域重磁场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内蒙古阴山山系及邻近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发现阴山、大青山山地和呼包盆地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地形高程呈“同步型”的特异变化特征.而该地区航磁异常分布呈现为阴山山区是大面积负磁异常区,呼包盆地为强正磁异常区的特异磁异常分布特征.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数据、特别是重力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给出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地区的地壳结构,均表明地壳底界面都没有明显的下凹与上凸,且盆地北缘为两大块体的接触带.这些特征可能表征着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重磁异常呈特异变化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56.
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确立了阴山地区印支期碱性岩在空间上分为南北两条近东西走向的岩带。南带以霓辉正长岩为主,北带以碱性正长岩为主。南北两带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而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很低。结合Nd、Sr、Pb同位素特征,认为该地区印支期碱性岩源自富集地幔,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57.
高中和  季幼庭 《华南地震》1992,12(2):42-47,T002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8.
Small pods of silica-undersaturated Al-rich and Mg-rich granulite facies rocks containing sapphirine, pleonastic spinel, kornerupine, cordierite, orthopyroxene, corundum, sillimanite and gedrite a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NE Strangways Range, Central Australia. These are divided into four distinct rock types, namely orthopyroxene-rich aluminous granofels and metapelitic gneisses containing sapphirine, spinel or kornerupine. Two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c events are recognized, of which only the first (M1)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Peak metamorphic mineral parageneses indicate that the M1 thermal maximum 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900–950 °C and 8–9 kbar. All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rofuse and diverse coronitic and symplectic reaction textures. These are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for the sequential crossing of the following reactions in the system FMAS: cordierite + spinel + corundum = sapphirine + sillimanite, cordierite + spinel = orthopyroxene + sapphirine + sillimanite, sapphirine + spinel + sillimanite = orthopyroxene + corundum, sapphirine + sillimanite = cordierite + orthopyroxene + corundum. Phase stability relationships in FMAS and MASH indicate an anticlockwise P–T path terminated by isobaric cooling. Such a path is exemplified by early low-P mineral parageneses containing spinel, corundum and gedrite and the occurrence of both prograde and retrograde corundum. Reaction textures preserve evidence for an increase in aH2O and aB2O3 with progressive isobaric cooling. This hydrous retrogression resulted from crystallization of intimately associated M1 partial melt segregations.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voluminous magmatic accretion giving rise to the high M1 thermal gradient. The M1 P–T path may be the result of either lithospheric thinning after both crustal thickening and burial of the supracrustal terrane, or concomitant crustal thickening and mantle lithosphere thinning.  相似文献   
59.
阴山山链隆起机制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山隆起为异常地幔发育区,软流层上凸、岩石圈变薄、幔汁上侵、地幔底辟,垂直运动激烈;阴山隆起又处在南北两大板块夹击挤压构造带上,水平运动强烈。所以,阴山隆起是中新生代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阴山山链的隆起,在其南缘形成了呼包、临河等地堑式盆地。  相似文献   
60.
陈繁荣 《地质论评》1995,41(1):42-47
本文将银山成矿体系为富含H2S,CO2的NaCl体系,对Cu,Pb,Zn,Ag和Au等金属元素在该体系降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和银山矿床的成矿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字模拟,并与沸腾降温体系进行对比,证明了成矿体系地球化学演化对金属元素的迁移与沉淀具有得要影响。成矿硫体地球化学模拟在矿床成因,深部成矿预测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