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川口油田长6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川口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储层物性演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岩石学、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等研究方法说明川口油田长6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其中,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软碎屑的塑性变形、颗粒间由点接触向凹凸接触演变;胶结作用表现为浊沸石、绿泥石、粘土矿物、碳酸盐胶结;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的溶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田继军 《现代地质》2009,23(2):319-325
针对河南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严重、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短期旋回、25个超短期旋回。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Ⅲ5-6-Ⅳ1-3小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个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远砂坝4个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5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好,河道侧翼较差,分流间湾为干层,充分说明井楼油田一区为构造岩性控制的油藏,这为井楼油田扩展油气勘探范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讨论了剩余油的分布问题,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顶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 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4.
陈学政  韩冰 《海洋科学》2005,29(7):65-68
根据实践经验并参考近10年来的文献,从工程技术角度分析了原油处理厂处理油田采出水时遇到的腐蚀和结垢问题,从污水水质、腐蚀形态和污垢形成3个方面阐述了管道设备污损现状和原因,并分别从应用耐蚀材料、阴极保护技术、改变水质和提高工程质量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05.
埕岛油田沙三1段储层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三1 段是埕岛油田重要储集层之一,其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对该油田的滚动开发及勘探选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沙三1 段储层沉积特征。研究认为 :⑴沙三1 段储集层为一套粗碎屑沉积岩,属河流 -滨浅湖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相,⑵块状层理粗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相、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和平行层理细砂岩相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岩石相;Sf→Mm相组合、Sm→Mm相组合、St→Mm相组合以及Sr→Sh相组合是最发育的岩石相组合类型,也是最有利油气储集的岩石相组合,⑶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和西南;沉积相展布受构造控制,呈北北西 -南南东方向展布;沉积面貌具有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6.
论述退火模拟方法及其在胜坨油田二区的应用,包括空间结构分析、变差函数计算、退火模拟预测等内容。分析了三角洲储层参数变差函数特征,预测了储层参数分布。研究结果与储层沉积学研究结果吻合,得到开发生产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107.
海相成油新理论与塔河大油田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北部超亿吨级塔河油田是中国第一个海相古生界大油田,它的发现、探明与创新理论的指导及采用先进技术有直接关系,本文阐述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塔河油田的发现、基本特征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3、4号油田奥陶系古风化壳储层特征的详细分析,认为古风化壳储层垂向结构模式有3种,平面上划分为3个次一级地貌单元,进而对储层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油气层伤害的原因,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提出了酸化压裂改造选井层的原则,经实践证明该原则对酸化压裂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的多样性、复杂性,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辽河油田海南构造带42口井进行低电阻率油所层的识别,建立一套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行之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该方法对老井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挖潜和新井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0.
描述了胜利埕岛油田所在海域全年各季风、浪、潮汐、海流等的基本状况、产生机理及黄河三角洲区域对它们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在深水及浅水区域几种海底电缆的铺设工艺 ,从施工机械到水动力学原理的角度 ,对其应用进行了技术上的分析 ,指出了每种施工工艺的优劣 ,并由此确定了较为理想的电缆埋设工艺和定位技术方案 ,使电缆铺设实际长度误差控制在设计长度的 1 %范围内 ,从而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费用。该工艺的选择和推广可为埕岛海上油田的开发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