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之一,其形成一致认为与矿区中心产出的二长花岗质复式斑岩体有关,但成矿与复式岩体的确切关系并不清楚。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特别是矿床8号勘探线12个钻孔的重新编录,在复式岩体中识别出一套花岗斑岩岩枝,岩枝中不规则状石英-钾长石脉广泛发育,同时还见有单向固结结构、粗晶及细晶结构,这些特征表明该岩浆中的流体曾经发生过饱和。同时结合矿床高品位(0.6%,质量分数)铜矿化紧密围绕花岗斑岩分布、含矿脉体自花岗斑岩向外围逐渐由高温石英-钾长石A脉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硫化物脉、热液蚀变自花岗斑岩向外由高温钾硅酸盐化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绢云母化的规律,最终确定这套花岗斑岩为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玉龙铜矿成矿斑岩的厘定,较好地解释了矿床矿化类型及金属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矿床形成过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2.
塔尔气地区早白垩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及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熔岩等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具有富铝(Al2O3含量13.37%~15.79%)、富碱(Na2O+K2O含量6.10%~8.56%)、贫镁钙的特点;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72~17.9],且HREE有较明显的凹陷;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K、Rb、Ba、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Sr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Ti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气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来源于基性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火山岩所具有的A型流纹岩的特点,暗示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3.
小兴安岭西北部的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该区出露的大面积花岗质杂岩为新开岭—科洛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花岗质杂岩主要由花岗质和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等组成,其中花岗质糜棱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10.7±6.5 Ma,表明其原岩形成于晚石炭世。该杂岩的主量元素总体显示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系列岩石的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Th、Zr、Hf、Nd、Rb、K明显富集,而Ba、Sr、Nb、P、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及花岗质杂岩的形成环境等,综合显示该杂岩的原岩应形成于晚古生代,于三叠纪时期发生明显的变质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64.
旅游扶贫应立足于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其核心是使贫困人口从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以居民感知理论为基础,对汝城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江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感知明显,对环境效应不敏感,参与旅游业的意愿强,但受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实际参与能力不足。建议当地政府将旅游业培育成特色产业,以居民受益为出发点,对居民进行扶持与引导,鼓励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决策,并注重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65.
秦岭太白山古冰川发育与黄土高原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古冰川遗迹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太白山雪线变化和冰川发育过程,将其与黄土高原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模式对比,阐明了太白山雪线变化和冰川发育的时代和时间序列问题。  相似文献   
66.
Recent improvements in understanding glacial extents and chronologies in the Wasatch and Uinta Mountains and other mountain ranges in the western U.S. call for a more detailed approach to using glacier reconstructions to infer paleoclimates than commonly applied AAR-ELA-ÄT methods. A coupled 2-D mass balance and ice-flow numerical modeling approach developed by [Plummer, M.A., Phillips, F.M., 2003. A 2-D numerical model of snow/ice energy balance and ice flow for paleoclimatic interpretation of glacial geomorphic feature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2, 1389–1406] allows exploration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hortwave radiation and many secondary parameters on past ice extents in alpine settings. We apply this approach to the Little Cottonwood Canyon in the Wasatch Mountains and the Lake Fork and Yellowstone Canyons in the south-central Uinta Mountains. Results of modeling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Little Cottonwood glacier required mor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ocal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than glaciers in the Uinta Mountains, assuming lapse rates were similar to modern.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if temperatures in the Wasatch Mountains and Uinta Mountains were  6 °C to 7 °C colder than modern, corresponding precipitation changes were  3 to 2× modern in Little Cottonwood Canyon and  2 to 1× modern in Lake Fork and Yellowstone Canyons. Greater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Little Cottonwood Canyon likely reflect moisture derived from the surface of Lake Bonneville, and the lake may have also affected the mass balance of glaciers in the Uinta Mountains.  相似文献   
67.
亚洲夏季风区中尺度地形降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分辨率TRMM、AIRS卫星实测资料, 从气候态的降水微物理过程角度分析了亚洲夏季风期间中尺度山脉对不同性质降水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尺度山脉迎风、背风坡均以层云降水为主, 层云降水强度在迎风坡强于背风坡; 对流降水在迎风坡主要为浅对流, 背风坡主要为深对流, 对流降水强度在背风坡强于迎风坡。沿西南季风推进方向依次经过的中尺度山脉, 其两侧发生降水像素个数、 降水微物理特征等差异逐渐减小, 其中, 对流降水迎风坡向背风坡转变明显, 而层云降水背风坡向迎风坡转变明显。大气稳定度与对流降水在迎风、背风坡的分布相一致。另外, 对中尺度地形降水的研究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高精度地形降水分布提供了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68.
云南哈播斑岩型铜( 钼 金)矿床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 Ma),随后有4期斑岩侵入到哈播南山花岗岩中,依次为黑云母钾长石斑岩、石英钾长石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晚期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岩脉.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法测定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20±0.20 Ma和36.19±0.22 Ma,哈播南山花岗岩和4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有富钾、高氧化态和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哈播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5.47±0.16 Ma.相似的成岩-成矿年龄暗示哈播矿床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热液过程,与玉龙斑岩铜矿相似.基于哈播矿床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点,结合前人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斑岩铜矿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哈播斑岩矿床可能为藏东富碱斑岩带向东南的延伸,与玉龙斑岩铜矿带具有相似的成因,为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碰撞构造转换背景下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69.
利用1979-2016年金沙江支流漾弓江流域木家桥水文站流量资料和丽江市气象资料,揭示了漾弓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漾弓江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2009年,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而2010-2016年径流量呈减小趋势,与2000-2009年相比, 2010-2016年径流量减少了42%(减少径流量为0.88×108 m3)。气温和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季,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融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累积负物质平衡,进而引起冰雪融水变化,漾弓江流域2000-2009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岩溶水径流路径非常复杂,而隧道疏排对岩溶水的影响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重庆东温泉山既有隧道疏排对岩溶水的影响,总结出水平流动带内隧道疏排岩溶水形成的降落漏斗一般可达到隧道标高附近,岩溶裂隙水带内隧道疏排岩溶水形成的降落漏斗仍保持在隧道上方一定高度,渗透性是隧道疏排对岩溶水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