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2篇
  免费   1126篇
  国内免费   1190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005篇
地球物理   1452篇
地质学   2476篇
海洋学   925篇
天文学   179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59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Shannon O'Lear  Angela Gray 《Area》2006,38(4):390-401
This paper contributes an empirical test of key themes of the literature on natural resource conflict. Survey and interview data from an ongoing project in Azerbaij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an unexpected lack of conflict in Azerbaijan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nergy despite the predictions of resource conflict literature. We contend that questions about public perceptions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daily concerns are critical if we are to understand who is likely (or un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conflict and why.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at Azerbaijani citizens rank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issues among their immediate concerns and their top concerns for the country. However, compared to other day-to-day concerns such as the Nagorno-Karabakh conflict and economic concerns, environment-related concerns do not appear to be sufficient to motivate widespread violent conflict or citizen dissent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or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updates a life-cycle net energy analysis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alysis of three Midwestern utility-scale wind systems. Both the Energy Payback Ratio (EPR) and CO2 analysis results provide useful data for policy discussions regarding an efficient and low-carbon energy mix. The EPR is the amount of electrical energy produced for the lifetime of the power plant divided by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required to procure and transport the materials, build, operate, and decommission the power plants. The CO2 analysis for each power plant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life-cycle energy input data. A previous study also analyzed coal and nuclear fission power plants. At the time of that study, two of the three wind systems had less than a full year of generation data to project the life-cycle energy production. This study updates the analysis of three wind systems with an additional four to eight years of operating data. The EPR for the utility-scale wind systems ranges from a low of 11 for a two-turbine system in Wisconsin to 28 for a 143-turbine system in southwestern Minnesota. The EPR is 11 for coal, 25 for fission with gas centrifuge enriched uranium and 7 for gaseous diffusion enriched uranium. The normalized CO2 emissions, in tonnes of CO2 per GWeh, ranges from 14 to 33 for the wind systems, 974 for coal, and 10 and 34 for nuclear fission using gas centrifuge and gaseous diffusion enriched uraniu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3.
邯邢东部平原区温增温率3℃/100m,被任为是不宜开采利用的“非地热异常区”。但近几年来在该区已成功施工了井深1500~1800m的探采结合地热井拾余口,井口出水温度达50℃以上,证实了邯邢东部平原区地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根据该区域地热条件背景及地热资源赋存特点,结合该区近几年地热探采施工体会,对地热井成井工艺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提出了有益见解,对类似平原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张家口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对区内地热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分析认为,以祁吕系为主的多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控制了本区地下热水的形成与分布,本区地下热水是大气降水经深循环而成,经计算深循环的深度达为2600m,张家口南部地区有很多个热水异常点,是具有远景意义的地热区。  相似文献   
95.
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自亭  刘玉忠 《地下水》2005,27(4):229-231
豫北平原隶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在平原区松散岩类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逐步升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显著.主要论述了浅层含水岩组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地下水开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天然资源量的组成,说明了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指出有开采潜力区和超采区的分布.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曾勇 《现代地质》2005,19(3):449-457
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主要包括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煤储层的生气作用和储气作用两个方面。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深入剖析了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发育历程、煤储层的生气作用与能量聚散,阐明了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对成藏效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储层渗透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成烃增压致使能量聚集,成为盖层突破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而能量放散则主要是通过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的产生、发展。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地质区划结果为:盆地南部的有利区带为阳城和晋城的北部地区,包括潘庄、樊庄、郑庄等地区;盆地中部的有利区带为安泽—沁源地区,位于盆地西斜坡的中南部;盆地北部的可能有利区带为寿阳东南部地区,位于榆次东北部和阳泉西南部之间。  相似文献   
97.
注水煤体应力能 V-f 转化与释放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在煤层注水湿润后煤体弹性能的转化与消耗过程,给出在湿润状态下能量由体变弹性能向形变弹性能转化进而自耗释放的理论模型。指出在坚硬干燥煤体中,注水后在水压力和毛细力的切割作用下,裂隙大量扩展,丰富了自由裂隙,产生更多的裂隙启发(裂隙切口),使原来近似的刚性煤体变成由裂隙分割的块体组成的组合体或半组合体。裂隙中水的粘滞作用及水分子吸附力使块体问粘性结合、刚度降低、形变增大。煤体形变弹性能自身消耗释放的形式有3种:产生剪应力导致自由裂隙问错动摩擦;强度降低,使裂隙启发被劈裂成自由裂隙;湿润煤体蠕变性增强,产生整体性移动作功。初步给出能量消耗的量化表达式。通过这一理论,能建立煤层注水湿润度与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更直接的关系,使进一步量化该关系成为可能。从更深层次解释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新密煤田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煤系岩石的放射性特征、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气体成分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形成新密煤田地热资源的热源是来自硫化矿物生热、岩浆余热以及煤系地层岩石放射性物质产热的学说证据不足;而新密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为该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条件,故而在该区形成了水热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99.
根据近海深度浅、热容量小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一维能量平衡模式,对东中国海年平均海温进行了模拟。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平均海温的经向分布与纬向分布情况,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同时还检验了模式对海温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后简要分析了能量平衡模式应用在近海上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0.
温度变化对夏季降温耗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降温度日数作为评估夏季降温耗能的指标 ,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温度日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温度与降温耗能相关分析表明 ,两者相关密切 ,相关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降温耗能的 1℃效应量 ,北方大于南方。文章最后 ,利用气温距平与降温度日变率建立了夏季降温耗能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