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104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谢米斯台中段地区发育的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的K2O、Na2O含量高(K2O=3.42%~9.85%;Na2O=0.48%~5.30%),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P、Ti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较强;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435~19.409、207Pb/204Pb=15.535~15.602、208Pb/204Pb=38.36~39.213;火山岩具有高的初始εNd(t)值(+4.43~+6.65)和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0953~0.704435)。该地区流纹岩SI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22.5±1.9Ma。综合研究认为,谢米斯台中段地区火山岩是晚志留世准噶尔洋壳俯冲,在地幔楔形区,经过洋壳与富集地幔的局部熔融,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而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42.
青藏高原实测剖面数据管理与检索系统开发的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实测剖面检索数据管理与检索系统是利用ACCESS软件建立青藏高原实测剖面数据库,采用ArcGIS软件形成了青藏高原实测剖面分布图,利用WEBGIS技术实现网络发布。该系统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实测地层剖面数据的检索与查询服务,提供地图查询、浏览、打印服务,同时还提供青藏高原地质背景知识的服务。该系统提供的服务比传统的资料服务有着更多的优点:访问范围更加广泛,平台独立,操作简单,计算模式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143.
鄱阳湖湖滨地区广泛分布着晚第四纪风沙沉积序列。在星子县沙岭沙山进行野外调查后选择蓼花剖面开展工作,测试了地质时代和粒度,对粒度结果使用端元分析模型进行研究,探讨该区域末次冰期中晚期的气候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该剖面由湖相-古土壤-沙丘砂等沉积相叠覆堆积组成,形成于末次冰期中晚期(48.8—17.1 ka)。端元分析模型将粒度数据分解出3个不同的粒度端元,不同端元组分在垂向上呈峰谷交替的旋回变化,EM1代表粉砂端元组分,峰值对应湖相和古土壤发育时期;EM2和EM3代表中砂—粗砂端元组分,峰值对应沙丘砂发育期,这些峰谷交替变化的规律指示了末次冰期的季风演变以及气候波动变化,万年尺度上表现为LH10 (48.8—39.9 ka)和LH3~LH5 (28.1—17.1 ka)的冬季风强盛期,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的MIS3b和MIS2阶段。LH6~LH9 (39.9—28.1 ka)为温暖的夏季风时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的MIS3a阶段。这些变化与YZ洞石笋氧同位素以及格陵兰冰心有良好的对应,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4.
精准空间划分是实现室内语义建模与拓扑结构重建的重要基础。三维点云作为常用的室内空间数据载体,如何基于三维点云进行室内空间语义信息提取与规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分割方法实现室内场景的分割,并结合矢量规则化方法完成分割场景的规则化。首先,基于区域增长算法与线性拟合方法提取空间分割要素,通过平面投影生成二进制影像,进而利用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完成空间分割;然后,对空间分割要素进行线性拟合,进行室内空间格网划分,采用矢栅叠加方法实现空间要素规则化;最后,通过4组实际场景(包含3组ISPRS数据集及1组实际场景采集数据)进行数据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室内空间分割与规则化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室内空间要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5.
小卡子隧道是连接九龙县城和石棉县城的一条便利通道,它是连接S215和S211的绿色保障,九龙和石棉之间是海拔高度4 000 m以上,九龙县城周边为高原宽谷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九龙至周边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褶皱构造发育,其中冰雪害几乎每年冬春都发生,且影响线路较长,其它地质灾害也时常暴发,致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制约九龙县发展,因而急需要对线路进行改造,拟建连接九龙县至石棉县小卡子隧道即为公路改建工程。  相似文献   
146.
New conodont sampl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at high stratigraphic resolution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ngtan Formation through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Yelang Formation at the Zhongzhai sectio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in an effort to verify the first local occurrence of Hindeodus parvus in relation to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this section. The resampled conodont fauna from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terval comprises five identified species and two undetermined species in Hindeodus and Clarkina. Most importantly, the first local occurrence of Hindeodus parvus i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bottom of Bed 28a, 18 cm lower tha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first local occurrence of this species at this section. Considering the previously accepted PTB at the Zhongzhai section, well calibrated by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geochronology and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this lower (earlier) occurrence of H. parvus suggests that this critical species could occur below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s such,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1) the first local occurrences of H. parvus are diachronous in different sec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TB defined by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this species at its GSSP section in Meishan, China and that (2) the lower stratigraphic range of H. parvus should now be extended to latest Permian.  相似文献   
147.
基于对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的概念、动因的探讨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认识,提出了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的几何原理与实现途径,如:地质曲面的表达、基于等高线的曲面构建、剖面图的构建、以及平面图与剖面图的联动修改方法。并对三维地质建模的需求、矿产资源勘探应提交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标准以及广义的三维联动编辑等问题进行了延伸讨论。认为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可能成为三维建模软件推广应用中的"杀手级应用"。  相似文献   
148.
贵州剑河交榜剖面杷榔组顶底完整,三叶虫序列完整,产出掘头虫类三叶虫5属7种。其中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 Bergeron,1899,Changaspis elongata Lee in Chien,1961,Arthricocephalites jishouensis(Zhou in Zhou et al.),1977,3个种也出现在北美格陵兰的Henson Glatsche组,提供了三叶虫全球对比的重要信息。其中A.chauveaui在交榜剖面杷榔组底部4 m首现,延伸至近顶部278 m。交榜剖面杷榔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信息表明该剖面更适合作杷榔组岩石地层标准剖面,该剖面应是A.chauveaui首现点位定义的都匀阶界线层型剖面。可能是全球寒武系第4阶具有竟争潜力的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49.
吴亮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32-1241
存得村矿区冷风箐矿段位于马厂箐杂岩体南接触带,其产出的铜钼多金属矿总体受宝兴厂-铜厂向斜南翼斑岩脉(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该挤压破碎带(碎裂岩带)为该矿段矿液的运移、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存空间,并严格控制了铜、钼矿脉(体)的空间就位。但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及多期次侵入岩体的影响使得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工作年限短,地质工作程度低等因素使得如何取得找矿突破成为该区的首要目标。本文参照宝兴厂-铜厂铜钼矿、乱硐山铜钼矿的找矿成果及经验,同冷风箐矿段进行类比,结合2011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下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0.
内蒙古鄂伦春旗那吉河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成 《地质与勘探》2014,50(5):855-863
那吉河铅锌银矿床产出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目前所控制的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是该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找矿成果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流纹岩、火山碎屑岩和安山岩中,呈平缓倾斜的似层状或透镜状,受层间构造裂隙系统控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火山期后热液,后期有地表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为深部来源(幔源),以及对古老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的萃取。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中-晚期,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事件时间一致。矿床类型为与中酸性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认为在已知矿床深部有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床,矿床边部发现银品位达几千×10-6的银矿化,有望找到独立的银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