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1IntroductionEdwardsiella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world-wide-occurring pathogen of numerous marine fishspecies,and edwardsiellosis has been recorded in adiverse array of fish species,including chinooksalmonOncorhynchus tshawytschaL.(Amandi etal.,1982),cha…  相似文献   
52.
大菱鲆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大菱鲆(Scopthalmus maximus)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鳃小叶软骨细胞呈近似的椭圆状,电子密度较低,细胞间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结构。软骨细胞分为3种类型:新生软骨细胞、成熟软骨细胞和衰老软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1个核仁;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数量不多且体积较小;成熟软骨细胞和核的体积均庞大,具有1个核仁;可见少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衰老软骨细胞细胞核收缩或消失。胞质中出现许多不规则空泡,细胞器很少。细胞间丰富的胶原蛋白结构使鳃小叶软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53.
54.
对外源基因导入大菱鲆(Scophthat musmaximus)的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经过改进的电脉冲方法以及哺乳动物细胞中常用的转染法导入外源基因,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电脉冲最佳导入条件为:脉冲电压为300V/cm,脉冲次数为5,外源DNA质量浓度为20mg/L;转染法的最佳操作时间为受精后50min。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批量转基因鱼实验,得到外源基因的导入率分别为20%~28%和60%~70%。实验表明利用转染试剂jetPEI处理单细胞期的大菱鲆受精卵能得到较高的孵化率及较高的转基因效率。  相似文献   
55.
The concentration of Fe(Ⅱ) is high in some groundwater supplies used in turbot culture,and the toxicity of waterborne Fe(Ⅱ) is unknown.We investigated the stress responses of juvenile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exposed to Fe(Ⅱ)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01,0.05,0.1,0.5,1,and 2 mg/L) for 1,7,14,and 28 d,under the same ambient conditions of other parameters.Changes in respiratory rate,hematological parameters,and gill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borne Fe(Ⅱ) did not cause severe hematological perturbation to turbot.A low-medium Fe(Ⅱ)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0.1 mg/L) could boost the respiratory rate,and caused no or very limited damage to fish.A high Fe(Ⅱ) concentration (0.1 mg/L or higher),however,caused gill damage,such as vacuoles in branchial lamellae,epithelial necrosis,and hypertrophy of epithelial cells,and even death after extended exposure time.Therefore,excess waterborne Fe(Ⅱ) 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e(Ⅱ)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poor growth and high mortality of turbot in culture.The concentration of waterborne Fe(Ⅱ) in turbot culture should be kept below 0.1 mg/L.  相似文献   
56.
57.
大菱鲆育苗期的细菌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检测出大菱鲆(Scophthlmus maxims)幼体发育过程中3种病原菌,即仔鱼期病原菌两种: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similis)和溶藻弧菌(Vibrio alyinolyticus),稚鱼期一种病原菌即副溶血弧菌(Vibio parahaemolyticus),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药物青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进行有效治疗,使育苗成活率达到24%,高于目前国外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8.
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红体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有红体病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肌肉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并记为H1.经人工注射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养殖大菱鲆红体病的病原菌,其半致死量LD50为2.82×105CFU/mL,而低浓度(1.41×103 CFU/mL)没有造成死亡,但注射部位有脓肿现象,注射相同体积1.5%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没有明显的症状,注射部位也无异常.革兰氏染色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呈杆状,周生鞭毛.综合该菌的形态、常规生理生化特征和API32E鉴定结果,发现H1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表性特征非常相似,相似率迭到99.9%.在分子水平上对其16S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H1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到99%.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茵(Edwardsiella tarda).  相似文献   
59.
于飞  王伟继  孔杰  阮晓红 《海洋学报》2009,31(3):127-136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大菱鲆7个人工选育家系进行了系谱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8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21,平均杂合度为0.7206。8个微卫星位点在7个家系分析中,共检测到4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8个之间,每个位点平均有5个等位基因。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成功的推断出了7个家系中缺失亲本的基因型。在双亲未知的情况下8个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是97.07%,已知单亲时累积排除概率达99.63%。用UPG-MA法对7个家系的137个子代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90.5%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能完全聚类到一起,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微卫星标记可以为大菱鲆混养家系进行亲权鉴定和系谱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0.
采用分群分离分析法,以同一批受精卵孵化的同池养殖大菱鲆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进行微卫星DNA遗传分析,以揭示影响大菱鲆生长发育速度方面的遗传信息。30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生长高值组(F组)和生长低值组(S组)各10个样本建立的DNA混合池进行扩增时,在两池间出现了7个差异片段。通过对两组大菱鲆个体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统计,分析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1个微卫星位点(SmaC10)在355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SmaC02、SmaC06、SmaC09、B11-I12/6/3)分别在258bp、182bp、226bp、175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生长性状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位点Smac09在226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生长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354。位点SmaC09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人工选育群体的分子标记,指导大菱鲆的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