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6篇
  免费   1408篇
  国内免费   203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7018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rmIoxThe averag annual dischaIge of the Zhujiang Xiver is 3. 32 x l0ll m3, which ranks theZhujiang River just end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China. The dischnye occutring duringthe fltal m between APril and ffepteTnber accounts for 80% of the yearly total. The Zhu-jiang hiver has a yeaIy sediment load of about 1 x l08 tons, which also concentrates in theM arn (Zhao, l990; Chen et al., 1998). The Zhujiang Xiver delta,which has l2 cities ofdifferent sizes and more than 40 towns with a po…  相似文献   
42.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表明这一时期渤海湾盆地与海水有过联系。对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化石主要产出时代为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中期,属“间冰期”亚热带气候型。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44.
本文据珠江口周年(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桂山岛附近海域的三氮变化规律,讨论了三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量和停留时间以及各种因素对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水中三氮的时空分布具有夏、冬季含量高,春、秋季含量低,并随向外海方向递减的特点;三氮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倒指数方程Y=exp(A+B/X)的数学模式描述;NH_4-N,NO_3-N,NO_2-N的通量和停留时间分别为33.9,401.0,15.8g·atN/s和3.84,3.96,4.41d。  相似文献   
45.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Iranian and Arabian plate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Zagros fold–thrust belt and its associated foreland basin. During convergence, pre-existing faults in the basement were reactivated and the sedimentary cover was shortened abov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basal decollement (viscous/frictional). This led to heterogeneous deformation which segmented not only the Zagros fold–thrust belt but also its foreland basin into different compartments resulting in variation in facies, thickness and age of the sediment infill.Based on this concept, a new tectono-sedimentary model is proposed fo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n-tectonic sedimentary unit, the Gachsaran salt in the Zagros foreland basin. In this proposed model, it is argued that differential propa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front above decollements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viscous versus frictional) results in along-strike irregularity of the Zagros deformation front whereas movement along pre-existing basement faults leads to development of barriers across the Zagros basin. The irregularity of the deformation front and the cross-basin barriers divided the Zagros foreland basin into six almost alternating sub-basins where Gachsaran salt and its non-salt equivalents are deposited. In the salt sub-basins, two different process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position of Gachsaran salt: (1) evaporation, and (2) dissolution of extruding Hormuz salt and its re-precipitation as Gachsaran salt. Re-precipitation was probably the most significant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the huge deposit of Gachsaran salt in the extreme south-east part of the Zagros foreland basin.  相似文献   
46.
论述了氢化物形成的普遍性、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元素周期系各类元素的氢化物类型。认为一些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在酸性介质中与硼氢化钾(钠)作用及金属锌等强还原剂作用生成氢化物。综述了氢化物的形成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应用:试样分解、分离富集、容量分析、光度分析、原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  相似文献   
47.
镇泾地区延长组河流相砂体分布与圈闭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侏罗系地层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研究区范围内主要发育主河道和部分分流河道砂体。研究区构造平缓,主要为单斜地层、在东南部存在大型鼻状构造。通过对主要储层段(长6、8油层组)砂体分布及与构造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砂体走向与构造线方向的关系认为在构造单斜地区,当两者相交时(交角β≠0)是形成圈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型鼻状构造地区因构造线的弯曲与河道砂体组合可以形成圈闭。根据研究区砂体分布和构造线组合出4种地层-岩性及岩性圈闭。利用构造图与砂体分布图对主要储层段存在的圈闭确定出长6、8油层组10个层圈闭。  相似文献   
48.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剖析西准噶尔地区盆山耦合关系、沉积体系发育的关键地段。该区二叠系佳木河组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组成的混积地层。火山岩与碎屑岩组成的地层单元有广义上的成因联系,因为它们都属于史密斯地层,并均具有旋回特征。针对不同的岩性区:碎屑岩岩性区、火山岩与碎屑岩共存区、纯火山岩区,找出由于构造火山活动、相对湖平面变化等因素形成的可作为层序界面的不整合面。碎屑岩岩性区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削蚀、底超、双向下超、顶超、下切谷等;共存区为同时发育火山岩与碎屑岩的削蚀带,不整合面类型较复杂;纯火山岩区表现为相对湖平面下降形成的削蚀不整合面。故可以通过地震、钻测井资料识别各类不整合面,并依据火山喷发方式、火山旋回、沉积旋回,按照不同对比原则进行经典层序地层学划分。  相似文献   
50.
CSAMT法在松辽盆地伊胡塔地区嫩江组中的定位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白垩统嫩江组不仅是松辽盆地南部重要的生油层系,而且在本区砂岩型铀成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ZK4孔的方法过井测深试验以及地电结构的对比分析入手,对探区内嫩江组的空间分布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钻探施工,证实了CSAMT法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