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强震前短临前兆特征为:①在空区内发生标志地震后围空区附近断裂发生预警地震;②与背景性条带相交出现前兆性小震条带;③地震波低值区出现高值回返;④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前兆性平静基础上出现短期增强及新疆大范围地震活动增强;⑤地磁垂直分量低值回返。  相似文献   
42.
甘肃省CZB型竖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显示,形变异常与中国大陆近年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些地震存在对应关系,分析发现震前异常变化有2种:①渐进式异常变化;②台阶式异常变化。研究发现,在不同地震台站,同种倾斜仪器在同一地震前异常表现不同,分析认为异常形态与台址岩性和岩石完整程度有关,与台站所处地质构造和周围山体地貌有关。  相似文献   
43.
南海西北次海扩张时代和洋壳性质:沉积地层及重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沉积地层被动超覆和基底重磁异常特征对南海西北次海形成时代和洋壳性质进行了探讨。推断南海西北次海初始扩张时间为早渐新世,结束扩张时间为晚渐新世早期。地层变形、被动超覆特征、洋壳基底形态及对称性特点反映出两期洋壳扩张事件。第一期发生在早渐新世。由于洋壳扩张,上始新统被拉断,在洋壳边界处上始新统突然终止现象明显。受洋壳横向扩张推挤和纵向沉降作用影响,上始新统明显变形,并向扩张中心倾覆。第二期洋壳扩张发生在晚渐新世早期。该期洋壳扩张持续时间短,扩张幅度小,下渐新统被拉开的距离有限。由于南海西北次海形成期间不同部位地壳伸展减薄程度不同,南海西北次海洋壳基底呈北东部较宽,向南西方向变窄,并逐渐尖灭的不规则三角形。根据盆地边缘上始新统向海盆中心方向的断点/线和重磁异常资料,推测西北次海南西侧洋壳边界位于海盆基底坡角处附近,洋壳较窄;而北东侧洋壳边界位于海底坡角处附近,洋壳相对较宽。另外,重磁异常表明,在洋壳基底中有陆壳残留块体存在。上述这些现象说明南海西北次海在洋壳萌芽阶段就先天夭折,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44.
安徽庐枞地区位于怀宁庐江“磁高重高”一级异常带的枞阳--庐江次级异常区.采用重磁场联合反演技术的多层面边缘检测方法(WORMS法)对庐枞地区多层面边缘进行检测,得到了地下不同深度的密度或磁性信息以及重、磁异常边界.根据上延层高度布格重力异常,结合航磁区域和局部异常分布特点,进行了断裂构造的推断与基底隆起区的划分,再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这些圈闭区域进行相交计算,划分出重磁同高、重低磁高、重高磁低、重磁同低等4种组合空域,提出庐枞盆地磁性基底为“一隆两凹”形态(庐枞盆地基底界面三维结构图)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5.
新疆诺尔特地区化探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陆壳演化期、上叠盆地发育期、上叠盆地的关闭期和造山后期4个阶段;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成矿作用。区域化探资料显示,区内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岩出露区以Au、Pb、Zn、Cu为特色的化探综合异常带规模大,强度高,化探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在部分异常区内已经先后发现多处金、铜、多金属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区域构造演化富集了成矿元素,特别是下石炭统红山嘴组火山岩为金、铜、铅、锌矿源层,燕山期岩浆活动对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成矿。本文通过研究区区域成矿条件和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分析,指出诺尔特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6.
2004年8月,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依据防洪方案,小浪底水库泄放了一次高含沙洪水过程。洪水在下游表现为含沙量高、花园口洪峰增值突出、洪峰流量沿程衰减较小等特点。分析认为造成花园口洪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含沙水流比前期清水水流阻力较小,使其流速大大快于前期的槽蓄水流的流速,在演进的过程中,不断“挤压”峰前的清水和部分前期槽蓄量,形成叠加。通过分析对今后高含沙洪水的研究、监测与调度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2011年3月¨目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特大地震发生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地震台PYL-3型高精度地应力仪记录的地震前,应力短期异常、临震异常情况,并作初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8.
嘉峪关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干扰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嘉峪关地磁垂直分量1993~1998年的资料,系统分析了嘉峪关地区地磁场Z分量的年变形态。结果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地磁Z分量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与地磁场的日变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49.
大灰厂井水位上升异常及其震兆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大灰厂水位多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认2003年10月9日开始出现的水位上升异常,把该异常与本台的地形变异常、邻近的另一口井水位变化对比分析后认为异常是构造运动引起的,不是干扰异常,通过震例研究,进一步认为该异常具有震兆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中国边缘海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世界地震台网1 222个地震台记录到的27 909个研究区内地震的479 707条P波到时数据和4 995个研究区外远震事件的90 530条P波到时数据,采用多波多震相地震层析成像法重建了中国边缘海及其邻近地区(10°~45°N,105°~145°E,深至1 061 km)的三维速度图像,揭示了中国边缘海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