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8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734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034篇
地质学   2275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1562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谢宗奎 《地学前缘》2010,17(4):174-184
层序分级不一致和井震层序不统一都会导致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反映的不准确,将制约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的预测。文中应用沉积层序的概念,利用岩心、岩性、测井与地震资料,以层序界面与内部构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从坡下到坡上,对东斜坡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划分。一级层序相当于系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二级层序相当于统或组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幕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局部不整合;三级层序相当于段或亚段地层单元,与构造幕内的次级构造作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超覆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及重力流下切面;四级层序即体系域,相当于油组与砂组,与三级层序基准面旋回的阶段性变化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初始洪泛面、最大洪泛面,共识别出SQ1、SQ2、SQ3、SQ4、SQ5和SQ6等6个三级层序及15个体系域。井震统一的层序格架结合了钻井资料纵向高分辨率与地震资料横向好连续性的优点,从而高精度、高分辨率地揭示了层序格架充填演化特征,体现出层序旋回性与体系域及平面沉积相分布的差异性。古近纪埕岛凸起夷平,斜坡及凹陷补齐,发育超覆、披覆沉积;古地形由南低北高向南高北低转换;本地物源、邻近物源、区域物源阶段性变迁;多物源的沉积体系交叉、叠置,沉积相发生了扇三角洲-浊积扇-半深湖-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泛滥平原演变。埕岛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及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具有陆相断陷盆地的代表性,因而,此项研究对于解决层序地层学面临的工业化应用研究不足的问题以及油气储盖组合预测方面的难点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72.
A variety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formed during or shortly after deposition occurs in the Cretaceous Seongpori and Dadaepo Formations of the southeastern Gyeongsang Basin exposed along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ern Korean Peninsula for 0.5–2 km. These are mostly present in a fluvial plain facies, with interbedded lacustrine deposits. In this study,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have been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ology of structure‐bearing deposits, comparison with normal sedimentary structures, timing and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and triggering mechanisms. The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morphological groups: (i) load structures (load casts, ball‐and‐pillow structures); (ii) soft‐sediment intrusive structures (dish‐and‐pillars, clastic dykes, sills); (iii) ductile disturbed structures (convolute folds, slump structures); and (iv) brittle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yndepositional faulting, dislocated breccia). The most probable triggering mechanisms resulting in these structures were seismic shocks. These interpretations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ield observations: (i)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within tectonically active fault zone reactivated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Cretaceous; (ii) deformation structures confined to single stratigraphic levels; (iii) lateral continuity and occurrences of various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deformed level over large areas; (iv) absence of depositional slope to indicate gravity sliding or slumping; and (v) similarity to the structures produced experimentally. The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study areas are thus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generated by seismic shocks with an estimated magnitude of M > 5, representing an intermittent record of the activ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process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wo formations from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to the Lat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973.
利用安徽人工震源地下结构探测科学实验开展的三维高分辨探测数据,以及初至波走时成像技术,获得了沿长江一线上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结果。结果显示,沿长江从马鞍山至安庆,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差异,沉积盖层厚度和浅表速度在该区呈现明显的隆升和坳陷相间的构造特征,显示了该区域中生代以来经历的隆升和伴随着岩浆活动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974.
渤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部,是我国华北地区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盆地内的沉积盖层(N-Q)中断裂极为发育。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渤海新构造进行过研究,但认识不一。笔者基于以往的工作,对该区新构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确定渤海新构造运动起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 BP)。从三维空间分析盖层断裂,并按其与盆地基底断裂的成因关系,将新构造活动的断裂分为继续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并划分出3条主要的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是继续活动构造带,右旋逆平移活动,活动性弱;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亦为继续活动构造带,左旋正平移活动,活动性较强;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新生构造带,右旋平移活动,活动性强。后两者组成一对以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主的偏共轭活动构造带,该区域地震活动与之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北东东-南西西至近东西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发育的关系。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古近纪盆地裂陷阶段的应力场截然不同,新构造为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古近纪盆地构造是发育于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系统,这是两期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975.
基于他人对华北地区第四活动期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幕的划分结果,本文提取每一地震活动幕的起始时间作为特征量,建立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幕开始时间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t检验和后验差方法验证,认为所建预测模型合适可用,据此预测,2018年前后华北地区可能进入下一轮新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幕,并将这一预测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76.
镇江地区位于宁镇山脉东端,地质构造复杂,尤其断裂构造的活动性塑造了镇江地区如今的地形地貌格架。通过地质地貌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探槽等勘探手段,对镇江地区断裂构造两侧第四纪地层进行年代学研究,基本确定了断裂构造的活动机制、活动时间,结合镇江地区地震发生的规律及地应力场特征的研究,认为镇江地区断裂构造的最后活动时间在更新世,全新世活动较弱,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7.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为主,主要活动断裂系有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秦昆北西向断裂系、鄂东北东向断裂系、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鄂西-湘西北东向断裂系、湘中南北东向断裂系、湘东北东向断裂系,其中第四纪活动较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大的是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及秦昆北西向断裂系西段。“两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第三活动期的相对平静期。结合近代中强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特征分析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南部的东、西边界、鄂州-黄冈-武汉一带以及鄂西北断块隆起区地壳较不稳定,具有发震潜力,应在城市群规划建设、护江大堤设防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78.
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北部、程海-宾川断裂带北端的永胜地区上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强烈,构造地貌特征显著。永胜地区1:50000活动构造填图发现,区内共存在各类断裂14条。其中金官断裂(F1)、永胜断裂(F2)、木耳坪羊坪断裂(F3)三者规模最大,活动性亦远超其他断裂,属于程海-宾川断裂带的一级分支断裂,其他断裂为程海-宾川断裂的二级分支断裂。构造地貌特征、错断地质体及擦痕统计等均指示区内断裂现今主要以伸展正断活动为主,根据活动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强、较强、中等、弱、极弱5类,其中金官断裂的活动性最强,垂向活动速率可达0.20~0.26 mm/a。对永胜地区主要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研究及动力学机制的讨论可知,永胜地区主要断裂在平面上构成向东突出的弧形旋扭构造体系,在剖面上表现为张扭性断裂常见的负花状构造;程海-宾川断裂带现今活动主要是在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近东西向的伸展正断,并因为叠加了旋扭作用而具有一定左旋走滑。永胜地区的弧形旋扭构造体系及滇西北断陷带等均是在川滇内弧带顺时针旋转及南汀河断裂、畹町断裂与理塘断裂的走滑拉分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79.
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向南延伸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断裂分散现象,整个断裂带逐渐展宽,主要包括5条断裂带且其中包含多条次级断裂,至最南端被北西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带阻挡。其中活动性较为明显的断裂自西向东主要有4条:泸定断裂、天全断裂、芦山断裂和大邑-名山断裂,前两者是北川-映秀断裂的南延分支,而后两者是安县-灌县断裂的南延部分。由于龙门山构造带南段的构造变形被分解至多条次级断裂上,导致单条断裂错断地表的活动迹象明显变弱,因此单条断裂的潜在发震频率和强度也将相应变小,但潜在震源区会更为分散。结合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认为,未来应注意泸定和雅安2个地区的地壳稳定性及未来强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980.
费平 《地质与资源》2016,25(1):17-21
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指导,以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为主线,划分了陆块构造演化阶段.辽宁省由胶辽陆块、晋冀辽陆块2个Ⅰ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组成;Ⅱ级构造古地理单元3个,即辽东陆内、燕辽裂谷、燕辽陆内;Ⅲ级构造古地理单元11个;Ⅳ级构造古地理单元14个.利用沉积岩建造组合与构造古地理单元时空结构演化关系,为研究辽宁省大地构造环境演化提供较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