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41.
高饱和度软土深搅拌桩桩体实际水泥掺入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饱和度软土深搅拌桩施工中水泥的上返量、土的上返量及地基土的也隙比、饱和度,附以必要的土工测试手段,从设计角度分析了桩体实际水泥掺入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42.
阐述了近海区域由监测验潮站实测潮位和天文预报潮位,以及模拟站的天文预报潮位获得模拟站接近实测的水位改正资料的理论和方法,在Caris Hips软件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在主检比对中获得满意的效果,资料满足《海道测量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43.
五种潜在蒸散发公式在汉江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汉江流域14个测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采用FAO 56 Penman Monteith以及Hargreaves,Blaney Criddle,Thornthwaite,Hamon 4种温度法计算各测站逐日以及逐月潜在蒸散发量,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流域面平均年潜在蒸散发量。以FAO 56 Penman Monteith结果为标准,与温度法年潜在蒸散发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修正温度法计算公式的经验系数,分析修正公式在汉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参数修正前温度法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相对偏差最大可达41.34%。修正后计算结果相对误差明显减小,最大偏差小于0.1%,并显示出较好的变化趋势和峰谷一致性。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与FAO 56 Penman Monteith公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0.94,其次为Hamon公式和Thornthwaite公式,最后是Blaney Criddle公式。  相似文献   
844.
G. X. Wang  J. Y. Guo  X. Y. Sun 《水文研究》2012,26(20):3032-3040
Evap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in the soil‐plant‐atmosphere‐continuum water cycle.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1)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evapotranspiration (ET) and its components and (2) investigate and quantify ET and its components in a subalpine watershed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09. Our research site was in the Gongga Mountain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components of ET could be observed using the interception, sap‐flow and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s. The summation of these components, referred to as the summed components method, was thought to be the ET. Similar estimates of ET from April to October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summed components (736 mm) and Eddy covariance (598 mm) methods. The mean of two ET estimates (667 mm) accounted for 50% of the total water input. ET was composed of 6% soil evaporation, 19%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and 75% interception evaporatio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45.
846.
蒸散发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蒸散发过程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也是全球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热传输过程, 对其进行定量估算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水源涵养能力、区域耗水及土壤水分运移的基础, 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蒸散发测定思路和方法的不同, 将蒸散发测定按照实测法和模型法两类方法进行总结, 系统回顾了实测法和模型法的不同算法, 评述不同方法的原理和优劣, 并总结和分析了目前蒸散发测定工作中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指出未来蒸散发估算的发展方向, 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7.
验证参考作物蒸散量模拟方法的适用性,对于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指导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根据黄河上游地区50 a来10个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为标准,验证11种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分别在月尺度和年尺度计算了各方法与P-M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和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基于辐射的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方法与P-M方法具有一致性,在黄河上游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Priestley-Taylor方法更适宜于在月尺度上计算整个区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而Makkink方法在高寒地区的生长季的适用性更强。基于温度的Thornthwaite、McCloud、Blaney-Criddle和Holdridge方法在黄河上游地区的适用性较差,低估了ET0,主要原因是其无法反映研究区域气温低但辐射强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48.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849.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0.
何磊  别强  王瑶  赵传燕 《中国沙漠》2013,33(6):1866-1873
干旱区的蒸散发(ET)研究对干旱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EBS模型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2009年3—9月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蒸散发。使用涡度相关蒸散数据验证表明,SEBS模型能够有效估算黑河流域中游的蒸散发。从各月的ET分布状况来看,区域平均ET有着明显的月变化;植被生长季内ET总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在23.4~752.6 mm之间,区域平均值为428.7mm。通过对SEBS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SEBS模型对地面温度最为敏感,其次是空气温度,再者是风速和反照率,对NDVI和空气湿度的敏感性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