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53篇
地质学   832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范琦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25-130
根据统计分布与信息熵理论,定义了震级信息熵Hm和地震间隔时间信息熵Ht,并推导了它们的计算公式。通过时空扫描和计算,发现强震前1~3年Hm和Ht出现低值异常,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一组中期或中短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2.
最大熵原理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利华 《地震地质》2003,25(2):260-265
地震是一种随机事件 ,它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可以用熵来进行描述。地震以最无序的方式在各地发生 ,意味着地震熵达到了极大值。古登堡 (Gutenberg)和里克特 (Richter)根据资料和经验得出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式实际上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当地震熵取极大值时得到的一种负指数分布。文中从最大熵原理得出了同一形式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 ,使它的来源从理论上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33.
Fly ash is the solid waste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where coal is used as fuel, and it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have bee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for decades. Since the technique of synthesizing zeolite from coal fly ash was introduced by Holler[1] (19…  相似文献   
34.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模糊熵值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然后计算其模糊从属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模糊熵值,分析了模糊熵值变化与1983年山东菏泽Ms 5.9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5.0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的变化过程。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模糊熵值减到0.907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减熵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5.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研究》1997,20(1):132-137
本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
刘特培 《华南地震》1997,17(4):31-35
应用文献」1「的方法,对广东及部分邻近地区进行了熵值计算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时间熵,频度熵和强度熵在ML≥4.7级地震之前,大都存在较明显的低值变化,即存在减熵现象,地震大多数以生在减熵的中,后期,少数发生在减熵初期。三种熵值变化基本同步,震级越大,熵值波动越大,其中尤以强度熵变化幅度最大,频度熵次之,时间熵最弱。  相似文献   
37.
以列联表形式计算熵函数,由熵函数值对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1996年汛期6月22日-8月7日5次暴雨过程降水数值预报进行评估,得到5种数值预报产品给江苏省各区域的雨量预报提供了0.1824bit-0.2914bit信息等结论。  相似文献   
38.
Mercury accumulation in the food chain, as a consequence of gold recovery in Brazil, has been an issue of concern. Reactions of Hg in the environment are quite complex, and can involve various Hg chemical specie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Hg0 solubility, Hg complexation and sorption on river sediments from a gold mining region in Brazil. The reactivity and the mobility of Hg species wer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thyl mercury is more mobile than ionic mercury, and that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enhances drastically the solubility of Hg0. The soluble complex formed has a relatively lower interaction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and is more prone to spread through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9.
黎夏  叶嘉安 《地理研究》1997,16(4):56-62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出现了迅速的城市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过程。沿着城镇边缘和公路两旁,大片的农田被侵占来单方面地满足城市开发的需要,忽略了粮食产量减少以及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利用遥感可以有效地监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扩张过程。在遥感多时相监测的基础上通过熵的计算,可以定量地描述城市扩张的空间规律及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40.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the transport equation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of a large numbe of particles in a discretized 2-D domain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uses numerical variables to represent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 a given mesh and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1-D problem.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management of particles in a 2-D problem. The method also would be valid for three dimensions as long as the medium can be modeled similar to a layered system. As the particles are no longer tracked individually, the algorithm is fast and does not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present. The numerical tes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nearly numerical dispersion free and permits accurate calculations even for simulations of low-concentration transport. Because each mesh is considered as a closed system between two successive time steps, it is easy to add adsorption phenomenon without any problem of numerical stability. The model is tested under conditions that are extremely demanding for its operating mode and gives a good fit to analytical solutions.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it can be used to best advant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