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110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554篇
地质学   2217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射阳港潮汐与乘潮进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和航行实践分析比较发现,射阳港潮汐同潮汐预报表有一定偏 ,实际高潮 比预报值高,实际低潮位比预报值低,遍地比预报要早,低潮时比预报要迟。本文研究了这一变化规律,对确定科学的乘潮进港时间及港口规划、运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2.
我国海洋探测技术五十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化地亿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本文综述我国海洋探测技术五十年发展的主要成就,展望我国海洋探测高技术的近期发展。本文涉及的海洋探测技术包括:海洋环境自动观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水声技术,水下工程探测技术,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963.
基于N体数值模拟技术,给出在各种宇宙学模型框架下,产生LAMOST红移巡天的模拟样本的方法. 在模拟样本构造中,采用双参数的Lagrange偏袒模型,并结合LAMOST的设计,考虑了径向选择效应及巡天几何的限制;同时还根据星系形态和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对模拟样本的星系形态进行分类. 选择APM的亮星系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并通过计算其角相关函数和模型进行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对包括所有形态的星系样本,模拟样本给出了和观测相符的结果,而对基于Postman和Geller的形态环境关系所得到的不同形态的模拟星系分布,模拟样本中的椭圆星系和透镜星系不足以解释APM亮星系样本中的成团强度,即强偏袒效应. 最后,从实测角度出发,对采用的模拟方法和样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64.
莱州湾海域郯庐断裂带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 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受到一系列错断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的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东支龙口断裂由两段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沿断裂带不但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断错活动,而且还发育北北东向晚第四纪生长褶皱,表现出明显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活动特征. 在山东陆地区也发现了与龙口断裂相对应的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段由一系列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 从安丘向北至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东支活断层构成了一条右旋单剪变形带,每一个次级活断层段相当于带内理论上次级压剪面,在第四纪晚期以来仍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65.
介绍四渡河特大桥GPS控制网,采用一种新颖的平差计算方式,解决了与周边控制网的接边精度问题,解决了大山区大高差对GPS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影响。实际验证了国产单频静态GPS接受机,也能进行高精度的施工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966.
对土石方计算的几点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测量中,测量土石方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但在计算土石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利用一种常用的土石方软件系统来计算土石方的技巧。  相似文献   
967.
武汉天兴洲大桥是武汉市继长江大桥之后又一座大型公铁两用大桥,两岸市政配套工程属大型市政工程,详细介绍了它的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及产品的检查验收,为类似工程的测量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8.
内插法布设无碴轨道铺轨控制测量网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勘测设计阶段测量精度要求较低,而无碴轨道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很高的情况。提出在勘测设计控制网中内插高精度施工控制网的方法。导出保持线路控制网两端切线(直线)实地位置不变,布设高精度施工控制网的办法。  相似文献   
969.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学者在青藏高原进行的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累计完成长约45000km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取得了许多科学数据,为探讨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隆升机制和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比较全面反映中国学者多年来的工作成果,作者广泛收集资料,总结了中国学者在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程度,并按照方法分类绘制了系列工作程度图. 文中分别对地壳结构、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岩石圈的电性结构、青藏高原隆升机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模型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概略的评述. 已有资料表明:青藏高原的莫霍面埋深变化较大,且在几条重要缝合带莫霍面两侧都有断错;根据目前的探测结果,高原在20±5km埋深范围内普遍存在壳内低速高导层,速度一般为56~58km/s,电阻率约为1~10Ω·m,厚度一般为5~10km,但横向分布不连续. 低速层与高导层的深度、厚度在趋势上一致,但不十分吻合.天然地震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高原各个地块内部的地震各向异性方向大致相同,各地块的分界处各向异性方向往往有明显的变化;虽然对高原隆升机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至少认为高原是多期隆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点已达成共识. 综合已有的地球物理调查成果,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建立的高原地球动力学模型,形象地表达出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双向挤压变形模式. 这些工作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7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全观式三维地震采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科学钻探不仅是打一口钻,而是深部钻探同地球物理遥测结合起来的相互反馈系统,这里地球物理遥测主要是指三维深反射地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三维地震调查是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据采集中提出了全观式三维地震调查新技术,它是指排列不滚动的三维地震调查,即将地震检波器铺满全部测区的一种地震采集方法,尤其适合于有限面积的三维地震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快速高效; (2)叠加次数高; (3)与常规三维地震相比成本大幅度减少.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内进行的全观式三维地震测量,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包括:(1) 配合钻探查明孔区地质构造,将钻探的一孔之见扩展到深6000m、长宽超过3000m的三维岩柱;(2)提供高精度定位的地壳反射体以供标定;(3)发现中、下地壳及地幔内的反射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