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篇
  免费   2281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1395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3508篇
海洋学   359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3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ccidental spills of hydrocarbons, such as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LNAPL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subsurface contamination. Migration of LNAPL in a porous medium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fluids present in the unsaturated/saturated zon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res occupied by each fluid. The result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ric suction and degree of satur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water–air, water–LNAPL and LNAPL–air systems in a sand. A simple and reliable setup using Buchner funnel was designed to obtain these re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ric suction head and degree of saturation is hysteretic for all the fluid systems (water–air, water–LNAPL and LNAPL–air). Furthermore, the amount of hysteresis depended upon the fluid system, with the maximum hysteresis occurring for water–air syst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mount of trapped air depends upon the reversal degree of saturation from drying to wetting.  相似文献   
92.
龙王嘴边坡系坡高达70 m、坡角达70 °的高陡岩质边坡。分析了宜-秭公路石峡段龙王嘴高边坡变形的地质条件,在定量评价龙王嘴高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该高边坡的施工图加固设计。根据其特点将350 m长的坡段分为A,B,C三个区,分别采取预应力锚索与锚杆加固、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等措施,实践证明,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夏季最差  相似文献   
94.
用非线性多因子动态组合方法作降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逐时段定点降水预报这个以往一般作为非连续量处理的预报问题转化为对一个连续的降水可能函数的预报问题。降水可能函数为一由实况值确定的函数。因为现在模式变化较快,且许多因子和降水可能函数为非线性关系,文章采用一种新的非线性多因子动态组合方法,通过对降水可能函数的预报,作客观分站降水概率预报。  相似文献   
95.
2002年11月30至12月4日,北京持续4天大雾天气,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空气质量连续3天达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1000~70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与50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逆温层),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850hPa为暖区,850~500hPa为冷平流,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相似文献   
96.
广东省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气象系统开展空气质量预报的概况,包括使用的预报工具,其预报能力与业务运行的预报质量分析,以及进一步提高预报水平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7.
一种新的城市SO2污染统计预报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采用的统计方法存在的不足, 即在选择预报因子时没有考虑预报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挑选的预报因子由于非正交, 使回归计算的结果不稳定, 给计算带来一定的误差。该文提出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然正交函数 (EOF) 和逐步回归方法结合起来, 从而得到一种新的建立统计预报模型的方法。以西安市采暖期和夏季SO2日均浓度为预报对象, 使用该方法建立预报模型。拟合及预报试验表明, 这些预报模型不但可以很好地拟合变化趋势, 而且还能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采暖期预报的级别命中率为72.5 %, 夏季级别预报命中率为100%。通过对比试验, 此方法优于目前常用的逐步回归方法,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海南岛中低纬冷暖系统相互作用下的非台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年~2002年共10年的天气资料分析发现,在海南,中纬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在南海上活动的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秋季产生非台暴雨的非常重要的环流形势;同时发现,低空急流的存在与暴雨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并且对2000年10月13日~15日的暴雨过程利用T106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说明暴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GISST海冰面积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小波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格陵兰岛两侧附近冬春季海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初夏6月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格陵兰岛东西两侧海冰面积呈显著反相变化,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性振荡,冬春季格陵兰-寻威海海冰与初夏6月中国长江以北气温(降水)正相关(反相关),与长江以南气温(降水)反相关(正相关),而对于戴维斯海峡-拉布拉多海海冰则具有相反的相关型,大尺度500hPa环流合成分析初步表明,冬春季格陵兰附近海冰面积变化伴随着北极极涡环流和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持续异常,海冰变化可能是影响初夏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0.
A case study of warm air advection over the Arctic marginalsea-ice zone is presented, based on aircraft observations with direct flux measurements carriedout in early spring, 1998. A shallow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was observed, which wasgradually cooling with distance downwind of the ice edge. This process was mainly connected with astrong stable stratification and downward turbulent heat fluxes of about 10–20 W m-2, but wasalso due to radiative cooling. Two mesoscale models, one hydrostatic and the other non-hydrostatic,having different turbulence closures, were applied. Despite thes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the models, the results of both agreed well with the observed data. Various closure assumptions had amore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ls.Such an assumption was, for example,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for momentum (z0) and heat (zT). This stronglyaffected the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s not only close to the surface but also within and above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The best results were achieved using a formulation for z0 that took intoaccount the form drag effect of sea-ice ridges together withzT = 0.1z0. The stability within theelevated inversion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minimum eddy diffusivity Kmin. A simple ad hocparameterization seems applicable, where Kmin is calculated as 0.005 timesthe neutral eddy diffusivity. Although the longwave radiative cooling was largest within the ABL, theapplication of a radiation scheme was less important there than above the ABL. This was related to theinteraction of the turbulent and radiative fluxes. To reproduce the strong inversion, it wasnecessary to us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olutions higher than those applied in most regional andlarge-scale atmospheric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