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5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879篇
测绘学   4055篇
大气科学   633篇
地球物理   912篇
地质学   1906篇
海洋学   906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775篇
自然地理   12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used to monitor landscape chang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hile the availability of extensive and timely imagery from various satellite sensors can aid in identifying the rates and patterns of deforestation, modelling techniques can evaluate the socioeconomic and biophysical forces driving deforestation processe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some emerging spatial methodologies aimed at identifying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applies one such methodology to understand deforestation in Mexico. Satellite image classification, change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modelling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ates, hotspots and drivers of deforestation in a case study of the southern Yucatán peninsular region, an enumerated global hotspot of biodiversity and tropical deforestation.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ve roles of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driving regional deforestation rates are evaluated. Such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of the forested tropics and contribute insights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142.
High-resolution space-borne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extract relevant parameters for a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buildings in European countries. For an evaluation of large earthquake scenarios,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in models for vulnerability is reduced to a minimum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type of building (age, material, number of storeys) and the geological and spatial context. Building-related parameters can be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either directly (e.g. height) or indirectly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urban structure type in which the buildings are located. With the potential of a fully- or semi-automatic inventory of the buildings and their parameters,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and techniques for their processing are a useful supporting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43.
根据影响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特征,通过确定地域分异、发生学、多级序列等区划原则,建立了以地质地貌类型组合、气候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Ⅰ级区)划分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亚区(Ⅱ级区)划分的指标体系。采用遥感方法,将中国北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贺兰山以西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贺兰山-大兴安岭干旱、半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和大兴安岭以东半干旱、半湿润沙质荒漠化区等3个区和17个亚区。并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44.
遥感技术在煤炭地质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煤炭资源调查和评价、煤矿区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生态环境及污染调查评价和监测以及煤矿三维可视化仿真规划系统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了其在煤炭地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地物波谱研究现状及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技术应用的物理基础,是遥感定量分析的基础,地物波谱研究是遥感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阐述了几种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介绍了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波谱数据库建设现状作了描述和分析,系统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后对地物波谱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46.
SPOT5影像严格几何纠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SPOT卫星的成像原理和特点,讨论了对SPOT5卫星影像按共线方程法进行有控制点的几何纠正的方法,经对关中、陕北和陕南三种地形的影像纠正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精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7.
提出快速获得航空影像并及时制作DOM、DLG的一种手段.介绍遥控飞艇数字摄影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提出了一种用于处理多高光谱卫星数据的UPDM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应用干Landsat/TM(ETM^-)、Terra/MODIS和ADEOS—II/GLI等高光谱卫星传感器时.光谱重构均方根误差小于0.029适用于研究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49.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近年来.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下降及水域面积减小、草原退化、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文章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及1987、2000年TM卫星图像作为遥感信息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旨在查明青海满地区耕地、沙质荒漠化土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青海湖地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25a来,青海湖地区的耕地及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出现明显的扩大,而水域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同时由于湖周各河流土壤侵蚀的加剧,在部分河流入湖处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50.
多源遥感技术在汝箕沟煤田火区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图像和高光谱分辨率的OMIS Ⅰ航空高光谱图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细分光谱仪、红外测温计等地面遥感技术,对宁夏汝箕沟煤田的煤火现状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及动态监测,查明了煤田煤火的范围、强度,分析了不同时期煤田火区的变化规律,评价了火区治理效果并对后续灭火工作提出建议,为火区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