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134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王瑞军  张春雷  王诜  孙永彬  王永军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67-67z1168
正明舒井地区位于甘肃省北西侧,敦煌市北侧、瓜州县北西侧。前人在该区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区调、矿调及相关多金属矿的勘查工作(王瑞军等,2014,2017),在遥感地质方面,仅开展了多光谱遥感的应用工作,而针对高光谱遥感的研究工作还未开展。明舒井地区基岩出露好、地形起伏小、切割弱,地表蚀变发育,矿床、矿点分布较多,具备开展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发挥高光谱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2.
周志强 《地质与勘探》2021,57(5):981-993
青海茫崖石棉矿区超基性岩体是由原岩以纯橄岩、辉橄岩和橄辉岩为主体组成的富镁质超基性岩体,经历自变质和后期多期热液的叠加变质蚀变作用,经蛇纹石化后形成蚀变完全的蛇纹岩岩体,其中部分蛇纹岩又进一步发生滑石化及碳酸盐化蚀变为滑石菱镁片岩、菱镁滑石片岩、滑石片岩和菱镁岩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在室内通过镜下岩矿综合鉴定、全岩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手段进行了岩石化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及其蚀变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变质超基性岩体蛇纹岩主要特征组合矿物为蛇纹石(利蛇纹石、叶蛇纹石、纤蛇纹石)、磁铁矿、菱镁矿、滑石、水镁石、铬铁矿,变余矿物有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铬铁矿,滑石菱镁片岩类主要组成矿物为菱镁矿、滑石、蛇纹石及磁铁矿,局部可见石英脉。该地区变质超基性岩体较完整地记录了橄榄岩水化、滑石化及碳酸盐化作用过程的各个阶段,超基性岩蚀变演化过程主要有两个作用阶段:(Ⅰ)橄榄石、辉石类矿物的蛇纹石化作用及蛇纹石绿泥石化作用;(Ⅱ)富Ca、CO2流体交代蛇纹石、滑石及水镁石的碳酸盐化作用。蛇纹石化等变质蚀变作用促进了Si、Mg及Fe元素化学活动性,使元素发生富集与迁移,对于次生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多期不同组成流体热液的交代作用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演化序列,以及滑石、水镁石、铬铁矿和磁铁矿的形成过程及标形特征。  相似文献   
73.
陈琪 《地质与勘探》2021,57(4):728-738
云南普朗铜矿区是我国提高战略性金属矿产铜矿资源的主要潜力地段,该矿区位于多云多雨山地高原区,采用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受限较大,而遥感技术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取ASTER和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协同统一两种数据源的地表反射率基础上,采用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ing,HPF)的融合方法兼顾两种数据在短波红外波段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优势,获取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的ASTER-Sentinel-2A融合数据集;进而利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能谱-面积法",开展了普朗铜矿区矿化遥感蚀变信息识别,并通过深入分析及野外验证,提出了对普朗铜矿蚀变信息分布特征及找矿潜力地带的新认识:(1)在原蚀变填图工作中判定为青磐岩化带的东部区域,重新进行了蚀变带的划分;(2)东部区域中新划分的钾化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研究可为普朗铜矿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向文帅  赵凯  张紫程 《地质学报》2021,95(4):1284-1291
厄立特里亚Augaro金矿床产于努比亚地盾新元古代变质火山岩中,矿体主要赋存于片理化安山岩内,受北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控制.对矿床主要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与蚀变岩型矿石进行碳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的δDw-H2O范围为-68.7‰~-49.4‰,δ18 Ow-H2O范围为-1.9‰~4.9‰,δ13 CV-PBD范围为-15.9‰~-10.9‰,石英脉型金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以较小的正值为特征,变化范围为0.18‰~0.63‰,而蚀变岩型金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低,以较大负值为特征,变化范围为-7.07‰~-6.86‰,表明Augaro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伴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矿区地层与岩浆物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大量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5.
LCT型伟晶岩及其锂矿床成因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吕正航  唐勇 《地质学报》2021,95(10):2955-2970
花岗伟晶岩具有与低共熔花岗岩相似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通常与高分异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花岗伟晶岩划分为富Li-Cs-Ta (LCT)、富Nb-Y-F (NYF)和混合的LCT+N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以过铝质,富集助熔组分(H2O、F、P、B)、稀有元素(Li、Rb、Cs、Nb、Ta、Be、Sn),极其低的Nb/Ta比值(<5)为特征.通常LCT型伟晶岩显示内部分带,主要包括边界带、壁带、中间带和核部带;此外,可能还发育交代体、层状细晶岩和晶洞.大多数LCT型伟晶岩形成与(同造山)-晚造山的过铝质S型、Ⅰ型或混合的S+Ⅰ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对于壳源沉积岩小比例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伟晶岩,通常形成于伸展背景下的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侵入于典型的低压角闪岩-高绿片岩相的变沉积岩中.伟晶岩外带(包括边缘带、壁带、细晶岩)中的细粒和细晶岩结构、UST(单向固结结构)是液相线过冷所致,而伟晶岩内带(中间带、核部带)中粗大矿物形成、矿物分带以及稀有金属矿物的饱和结晶是助熔组分(H2O、B、P、F)、稀有金属(Li、Rb、Cs、Be、Nb、Ta)通过组成带状纯化方式在边界层聚集的结果.伟晶岩分离结晶作用的开始与液相线过冷状态密切相关,晶体成核延迟、晶体生长速率、晶体成核密度取决于液相线过冷程度(ΔT).针对LCT型伟晶岩,已提出的稀有金属成矿机制主要有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不混溶、超临界流体和组成带状纯化.对于全脉矿化锂辉石伟晶岩成因,尚不清楚是岩浆液态分离还是Li强烈分配进入流体相所致?  相似文献   
76.
董宇  魏博  王焰 《岩石学报》2021,37(9):2875-2888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我国最主要的铂族元素(PGE)资源产地,其矿石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明显,并产出多种铂族矿物(PGM)。岩浆演化和热液蚀变过程中PGE的迁移富集机制和PGM的成因,一直是研究PGE地球化学行为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PGM的研究发现,其主要类型包括含PGE的硫砷化物(硫砷铱矿)和砷化物(砷铂矿),Pd的铋化物、碲化物和硒化物,以及少量其他铂族矿物。其中,硫砷铱矿可包裹于各种贱金属硫化物(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中,表明硫砷铱矿可能结晶于早期的含As硫化物熔体,随后被包裹于硫化物熔体冷凝分异产生的单硫化物固溶体(MSS)和中间硫化物固溶体(ISS)中。硫化物熔体中的As可能主要通过地壳混染作用加入幔源岩浆。大量铋钯矿(PdBi)呈微细乳滴状包裹于黄铜矿中,为晚期ISS冷凝形成黄铜矿过程中出溶的产物。少量铋钯矿(PdBi_2)呈不规则状充填于矿物裂隙,与次生磁铁矿脉紧密共生,并随矿石的蚀变程度增加,铋钯矿的化学成分由PdBi逐渐向PdBi_2转变,表明这部分铋钯矿为后期热液蚀变产物。铋碲钯矿和钯的硒化物则主要产出于镍黄铁矿裂隙且与次生磁铁矿紧密共生,指示明显的热液成因。钯的硒化物的出现表明,岩浆期后酸性、高盐度、高氧逸度的富Cl~-流体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Pd的迁移和富集起到了关键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Recent sediments from Bransfield Strait, Antarctica have been analyzed for triterpenoid and steroid hydrocarbons, sterols and steroid ketones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fluids on th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The steroid distributions in unaltered and altered sediments are controlled more by inputs from source organisms than by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which is suggested to be limited to low temperature alteration. Nevertheless, chemical reactions occurred in altered sediments and include dehydration of sterols to sterenes, isomerization of triterpenes and sterenes, rearrangement of sterenes to diasterenes and reductive processes leading to generation of phytane from phytol via phytenes.  相似文献   
79.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水热蚀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湘  徐勇 《地质科学》1989,(2):162-175
本文对羊八井地热田钻扎ZK-201、ZK-301和ZK-308的岩心进行了较系统的蚀变矿物学、岩石学和流体包体研究。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蚀变分带,讨论了蚀变过程中岩石化学变化的特点,并推测了蚀变的温度和酸碱度条件。研究表明,热田曾处于极度的活动状态,最高温度达220-240℃,由于冷水的入侵,热田在目前钻探所及范围已冷却了50-70℃。蚀变矿物分布模式表明,目前热田流体主通道位于北部,热田进一步的开发应以寻找北部深部高温流体为主。  相似文献   
80.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金矿类型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岳清  田农 《地质学报》1993,67(1):63-75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金矿类型繁多,主要有:蛇绿混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中的微细浸染型;碳酸盐岩层构造裂隙中的混成热液型;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火山热泉型和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成矿时间集中于中新生代。矿床和矿体主要受线型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在金的成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影响。金矿基本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蚀变作用普遍强烈。成矿物质及热液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