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7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879篇
测绘学   538篇
大气科学   814篇
地球物理   2068篇
地质学   2413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00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8/1949-1999/2000共52个冬季的北太平洋上空中纬度阻塞异常的气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阻塞发生的频数具有很明显的3-7年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2-7年带通平均的小波方差谱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的这种年际变化的振幅存在着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气候突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进一步证明了北太平洋上空的阻塞活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强阻塞异常的冬季和弱阻塞异常的冬季分别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阻塞异常强的冬季,北太平洋西向东北方向加强并分裂成两个中心,而SST异常在中纬度太平洋则对应着典型的PDO型,在赤道地区则为类La Nina型的海温分布。而对于阻塞异常弱的冬季则对应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分布特征,即500hPa高度异常场表现为符号相反的PNA型,风暴路径中心在日界线附近呈纬向型分布。同时SST异常在赤道地区则为典型的El Nino型的海温分布。以上结果揭示出北太平洋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可能主要与热带海温的遥响应相联系,而年代际变化则主要与中纬度局地的PDO型海温及其通过斜压瞬变波的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2.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50-661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的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SVD),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或偏弱),极涡偏弱(或偏强),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或纬向环流),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或负距平)明显时,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或偏弱),但位置偏西(或偏东)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且极涡较弱(较强)时,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或较弱),西太平洋副高减弱(或加强),并向南和向东移动(或移动较慢),极涡向南扩散(或扩散减弱),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或减慢)。另外,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94.
热液矿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什么有些热液矿床矿体周围蚀变岩中出现明显的成矿元素负异常,而有些热液矿床矿体周围蚀变岩中出现明显的成矿元素正异常?以湘中地区锑(金)矿床为例,探讨了热液矿床成矿元素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是导致成矿元素正异常或负异常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5.
王兴国 《福建地质》2002,21(2):119-121
采用基准和基准转换模型的不同会导致GPS观测边长与坐标计算边长不一致。因此由GPS测量的WGS-84坐标系向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转换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参考点作对比分析。若满足精度要求,可采用全国精密参数作转换计算,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或达不到实测点的定位精度,可先将边长作高程异常改正,再对起算点作方位改正。  相似文献   
96.
呼伦西白金矿点外围异常查证工作中,采用围山短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的方法,圈定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8处,发现金矿脉4条(III~VI号)、锑矿化带1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该方法可供同类地区开展异常查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97.
Abstract: Major and rare earth element contents are reported for Late Archean banded iron formations (BIFs) in the Bababudan Group of the Dharwar Craton, South India. The BIFs are mostly composed of SiO2 (average1ρ = 54.88.1 wt%) and Fe2O3* (44.38.2 wt%). The Al2O3 and TiO2 contents are remarkably low, suggesting that detrital components were starved during the BIF deposition. The BIFs have a LREE-enriched pattern with a relatively high (La/Yb)N (6.644.07). Total REE concentrations (RE) vary from 5.2 to 65.3 ppm. The REE patter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very large negative Ce anomaly (Ce/Ce*: 0.13-0.83) and a positive Eu anomaly (Eu/Eu*: 0.96-2.45). The Eu/Eu* decreases and (La/Yb)N increases with a increase of RE. These correlations of REE indic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odern hydrothermal iron-rich sediments near a mid-ocean ridge (MOR). Greenstones associated with the BIFs have MORB-like geochemical features. These geochemical and geological lines of evidence 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ional site of the BIFs was remote from a continent and/or island arc and that the BIFs were in situ hydrothermal sediments near a MOR. A striking negative Ce anomaly in the BIFs indicates that oxygenated deep-sea environments emerged at 2.9-2.7 Ga. The existence of contemporaneous Mn deposits in the Dharwar Craton supports this assertion. Our scenario of oxygen in the Earth's surface of the Late Archean is different from long-held notion that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 were persistently anoxic throughout the Archean.  相似文献   
98.
为弄清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水氡震前异常的原因 ,对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热水井水氡 1984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用概率论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理 ,以负异常的发震原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震前负异常的发震概率为 70 %。  相似文献   
99.
昆仑山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气长波辐射值OLR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10月起OLR出现明显的异常带,随时间的变化,异常区域不断向未来的震源聚拢,并且在未来地震震中区持续存在小的OLR高值闭合区,10月开始OLR出现突出的反常升势。  相似文献   
100.
南北带北段磁性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航磁资料研究了南北带北段的磁属性构造,反演了该区居里等温面的埋藏深度,推断了不同深度断裂的分布情况,进南昌讨论了地震与深部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