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5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1036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2178篇
地球物理   1271篇
地质学   1057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96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1960-2012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4 ℃/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并于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升温幅度最大,达0.52 ℃/10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44 ℃/10a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速率0.25 ℃/10a,增暖的不对称性导致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以0.18 ℃/10a的速率显著减小。年降水量以1.08 mm/10a的速率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四季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亦不显著,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湿润指数均有减小趋势,冬季湿润指数有增加趋势;年、季平均风速皆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减小的速率为0.15 m·s-1·(10a)-1,日照时数以5.6 h/10a的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季节日照时数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绿洲化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绿洲化是干旱区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荒漠向绿洲转变的过程。中国绿洲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20 000 km2扩展到2000年的86 000 km2,扩大了3.3倍。绿洲化过程不仅伴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而且会引发土壤、生物、气象和水文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近2 000 a来中国干旱区绿洲的演变过程,评述了绿洲化过程中景观变化,其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及绿洲化过程中土壤要素、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绿洲化过程研究框架的建立、绿洲化过程中关键因素变化及绿洲化关键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广州市登革热时空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着眼于街道等微观尺度,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法,探究登革热时空传播特征;其次结合交叉相关性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分析温度、湿度、气压、用地类型对登革热传播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用地类型交互作用与登革热扩散的关系。研究表明:1)登革热时空传播具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多发生于居住环境较差、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并快速向外扩散;2)登革热发展初期,以输入型病例为主;3)环境较差、老年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交通便捷的老城区是登革热高爆发风险区域;4)温度、湿度、气压对登革热传播存在显著滞后性影响关系,温度、湿度与登革热传播呈正相关关系,气压与登革热传播呈负相关关系;5)居民人口分布与登革热传播关系最为密切,池塘、农田、草地、公共绿地交互地区会增加登革热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94.
贵州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江 《贵州地质》2009,26(4):317-320
根据全省完成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结合各地行政区面积及山地丘陵比例,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发育程度指数法,对9个地区级行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析,划分出的地质灾害高、中、低发育区比较符合省情实际,对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贵州省铜仁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秋景  黄会 《贵州地质》2009,26(2):154-159
本文针对铜仁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在山间盆地分布区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河北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泥石流灾害以其数量大,爆发集中,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山区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山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统计数据,对危害较重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了泥石流灾害与自然背景地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廊坊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平 《地下水》2009,31(3):48-50
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大面积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气象干旱对地下水降落漏斗演化过程的影响将为提出防御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通过对廊坊市地下水漏斗发展演化过程与逐年降水的相关分析,揭示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气象干旱响应模式,即气象干旱促使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从而进一步加剧水文干旱、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灾害.同时,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提倡中水回用、推广节水灌溉等对策.  相似文献   
998.
位于湖北省东部黄石地区制图尺度的近东西向黄荆山向斜和桐梓堡背斜是在印支期造山作用时形成的,主要由古生代及三叠纪沉积岩层序列组成。其中的下、中三叠统包括页岩、泥灰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等层状岩系。从构造地质学的观点出发,由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力学分层单位或组合,相互间存在有不同的黏度比或相对强度。在大型褶皱翼部,发育一系列中小型褶皱(其振幅从几米至上百米),如屋顶和墙壁状构造、膝状褶皱、平卧褶皱、翻转及叠褶构造等,覆于层理面及低缓角度正断层面之上。详细的三维空间构造解析指出,这些复杂的中小型构造产状和组合样式,与通常的寄生牵引褶皱和大的褶皱关系是相反的,即上层的相对运动或流动指向向斜的槽部,显示重力导致的滑动构造特征。这种滑动构造只是一类继发性的独立构造现象,可以解释为是在重力不稳定性影响下,部分沉积岩层沿着先存的倾斜层理面或拆离剪切带向下坡有限滑动的结果。所发育的特征性构造取决于涉及的岩层及力学分层单位的能干性或相对强度。在大型褶皱翼部岩层向下滑动的尺度、速度及可行性,与层理面的倾斜度及拆离带的厚度、黏度等因素相关。类似的重力滑动构造在中上扬子地区的沉积岩层中常可观察到,同时,地表的滑坡、岩崩及山体垮塌...  相似文献   
99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 inequities between major hazard events and U.S. presidential disaster declarations at the county level from 1965 through 2004.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the disaster declaration process is highly politicized and not necessarily based on need. We hypothesize that there is a spatial inequity between the receipt of disaster declara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hazard ev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disaster declarations is not totally explained b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jor hazard events. In some locales, state experience in submitting disaster requests and achieving success translates into more disaster declarations (holding everything else constant), providing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Zionist geographers in Israel were highly involved in institutionalizing Israel's national identity. In search for interpretative schemes, they were highly committed both to Western paradigms and to Zionist narratives. Until the 1970s, organicist models of regional geography were popular despit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use of tragic and comic narratives in Western models and the need to adopt romantic narratives for Zionist purposes. The emerg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the 1950s helped to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by adopting a contextual mode of explanation in which the national story has been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unique one and as an example for the power of Zionist civilization to transform bewildered nature.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new forms of criticism have emerged that changed the discourse from a particularistic story of nation building to a more general story of colonization and territorial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