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测绘工程专业开设测绘科学简史课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绘工作是艰苦行业之一,为了使学生了解专业情况,一般是通过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来完成。目前有些学校通过开设测绘学概论课程解决专业思想问题,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更好地消除专业情绪,使学生了解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拓宽专业视野,在学习几门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了测绘科学简史课程。在分析开设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课程性质、学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出了课堂教学和上机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了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42.
吉林省煤炭、铁矿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原煤、铁矿石自给率低,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加大勘查投资,煤、铁资源储量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了全省2008年煤、铁矿勘查部署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43.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西南丘陵区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谭少军  邵景安 《地理研究》2018,37(4):659-677
如何科学合理地识别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适宜性,是评判当前土地整治工程是否实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兼顾生态”目标的重要依据,更是土地整治理论与规划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选取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垫江县为研究区,立足146个土地整治项目,借助生态位思想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计算土地生态整治工程布局潜力指数,对土地整治工程生态化布局进行定向。结果表明:① 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指标影响显示出显著异质性,其中耕地连片度、坡度、灌溉保证率是开展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的首选因素。② 土地整治项目中单项工程的生态适宜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土地平整和灌排系统的生态适宜性低于临界水平,田间道路和生态景观工程的生态适宜性高于临界水平。③ 土地整治项目整体工程的生态适宜性程度差异显著,各项目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均值为0.72,处于生态适性的临界水平。适宜等涉及土地整治面积7434 hm2,占9%。临界适宜等涉及土地整治面积54530 hm2,占67%。不适宜等涉及土地整治面积18845 hm2,占24%。④ 研究区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布局整体呈多样化格局,Ⅰ等潜力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中西部,布局方向为发展多功能农业,应注意如何保证其经济价值实现的同时不损害其生态价值。Ⅱ等潜力区分布范围较广,布局方向为发展大宗粮油产业,应思考在保证其粮食生产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Ⅲ等潜力区主要位于鹤大台地区,布局方向为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应强调如何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44.
A pore‐scale model based on measur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has been used to quantify the changes in pore space geometry of packed soil columns resulting from a dilution in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from 500 to 1 mmol l?1 NaCl during leaching. This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release and re‐deposition on pore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Two different soils, an agricultural soil and a mining residu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change in hydraulic properties. The mining residue was much more affected by this process with the water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creasing to 0·4% of the initial value and the air‐entry value changing from 20 to 50 cm. For agricultural soil, there was little detectable shift in the water retention curve but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creased to 8·5% of the initial value. This was attributed to localized pore clogging (similar to a surface seal) affecting hydraulic conductivity, but not the microscopically measured pore‐size distribution or water retention. We modelled the soil structure at the pore scale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two soils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size of the pores was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deposited clay particles. The modal pore size of the agricultural soil as indicated by the constant water retention curve was 45 µm and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leaching process. In the case of the mining residue, the mode changed from 75 to 45 µm. This reduction of pore size corresponds to an increase of capillary forces that is related to the measured shift of the water retention curve.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5.
土地开发整理对增加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意义重大,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前必须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以宁陵县易地占补平衡项目为例,探讨应用MAPGIS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的方法,详细论述了项目区现状图和规划图制作与输入的方法,该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手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6.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offset seismic surveys as well as the field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Through two urban active fault survey examples in Fuzhou and Shenyang, the efficiency and limitation of using the common offset seismic reflection technique to carry out urban active fault surveys were pro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ique has the properties of high resolving power, better reconstruction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and real-time analyz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on sit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quickly locate objects under investigation accurately in the areas with thinner Quaternary overburdens and strong bedrock interface fluctuations.  相似文献   
47.
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山地中岩溶槽谷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土地利用特点,认为耕地石漠化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极差是制约岩溶槽谷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理的重点和技术。岩溶槽谷地区的土地整理, 应在分析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以坡改梯工程和水利工程为重点,并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48.
王志亮  徐庆华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3,24(6):1011-1015
无单元法是求解比奥固结问题的一种新型数值方法。在采用罚函数法处理本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推导出无单元伽辽金法解固结问题的系统方程。并着重讨论了计算域内结点分布方式、结点影响域的形状和大小、数值积分方案、惩罚因子等因素对结点位移、超孔隙水压力等的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分别提供出相应的取值范围,或给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9.
陈长志 《西部资源》2014,(5):120-123
上西坑钼矿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境内,矿区内已发现6个钼矿(化)体(Ⅳ1-Ⅳ6),Ⅳ1矿体为主矿体,是主要开采对象。综合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上西坑钼矿采矿证内及外围均具较好的找矿前景,科学开展外围探矿工作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勘查成果,为矿山扩建提供后备资源保障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依据。  相似文献   
50.
针对建立在不同比例尺、不同软件基础上的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数据,总结了如何通过统一的标准汇总到省级数据平台的整理方法,汇总的数据将作为建设广东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