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城市灾害现场图像传输系统的技术选择——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欣欣  叶振民 《华南地震》2009,29(1):122-128
以厦门市为例,介绍了灾害应急指挥通讯系统在实施灾害救援时依据无线电传输特性所作的技术选择。主要可归纳为:①现场图像至现场应急指挥车间的微波模拟传输。选择穿透能力较强的频道,实测无阻挡时可传输8km,有阻挡情况下穿透3、4堵墙壁;②现场指挥车至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间的甚高频数字化传输。在经过城市实际电磁空间噪音场扫描后选定适宜的频道窗口,以实现10km左右的传输要求:③现场应急指挥车在有条件的场地也可接驳宽带电话网实现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图像传送。  相似文献   
982.
单程波近似实际上是一种多次前向散射和单次后向散射近似.利用单程波近似来描述波传播可以极大地节省地震数值模拟的计算时间和内存,实现地震波长距离传播模拟和三维地震模拟快速计算.本文基于单程波近似和波动积分方程的分离变量逼近,从广义Lippmann-Schwinger波动积分方程推导出耦合反射/透射系数的单程波传播算子.该算子由两部分构成:分离变量Fourier单程波传播算子和薄板间的反射/透射系数表达.前者将常规的Fourier分裂步单程波传播算子(SSF)推广适应横向强速度变化介质和大角度传播波场.后者是利用垂直波数来表示反射/透射系数,自然耦合到波场传播的计算过程中,其为地质界面倾角的隐式表达,精确描述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能适应任意复杂的模型.通过两个数值算例和一个实际地质模型的计算,本文将该方法和边界元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算例给出的介质横向速度变化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相位和振幅方面与全波数值方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83.
葛洲坝-南桥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磁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佘山地震台的垂直分量Z受到类似突跳的电磁干扰,最大可达十几个nT,干扰持续时间没有规律,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经查,干扰来自葛洲坝-南桥直流输电系统,且影响范围广泛,佘山地震台只是其中一个台站。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弄清其干扰机制,探讨采用计算的方法以确定其干扰幅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4.
基于锥束CT的实时成像系统经常要求实时获得投影数据并快速重建,如何将获得的投影数据不丢失地快速传递到图像重建单元进行重建是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和以太网的数据获取方案,通过在探测器和重建计算机之间引入投影数据缓存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重建计算机和CT采集模块间由于实时性能差异所造成的通讯不稳定和数据丢失。本方案所设计的系统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并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对一个快速数据获取和重建系统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5.
重点介绍了Win98开发平台下 ,利用VisualBasic 5 0进行的可视化地面机制报表的研制方法 ,以及新一代气候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质量控制、信息服务系统在业务中的实现。对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设计和实现作了详尽描述  相似文献   
986.
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ozone depletion in Antarctic and the globally declining trend of stratospheric ozone concentration, public and scientific concern has been raised in the last decades. A very important consequence of this fact is the increased broadband and spectral UV radi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s and heath risks that may take plac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absence of widespread measurements of this radiometric flux ha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procedures such as the parametric approaches. Parametric models compute the radiant energy using available atmospheric parameters. Some parametric models compute the global solar irradiance at surface level by addition of its direct beam and diffuse components. 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develop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loudless sky parametrization schemes. Both methods provide an estimation of the solar spectral irradiance that can be integrated spectrally within the limits of interest. For this test we have used data recorded in a radiometric station located at Granada (37.180°N, 3.580°W, 660 m a.m.s.l.), an inland location. The database includes hourly values of the relevant variables covering the years 1994/95.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s has been tested in relation to their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global solar irradiance in the UV range (290/385 nm). After our study, it appears tha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aerosol radiative effects is fundamental in order to obtain a good estimation.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SPCTRAL2 provides estim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ith negligible mean bias deviation. This suggests not only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model but also the convenience of the aerosol features fixed in it to Granada conditions. SMARTS2 model offers increased flexibility concerning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 aerosol models included in the code and provides the best results when the selected models are those considered as urban. Although SMARTS2 provide slightly worse results, both models give estimates of solar ultraviolet irradiance with mean bias deviation below 5%, and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close to experimental errors.  相似文献   
987.
依据弹性波理论,应力波斜入射线弹性节理时会发生波场分解。根据入射、透射及反射各波形的不同到时,运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应力波在含倾斜节理岩体中的传播并计算其透射、反射系数,并分析其波型转换规律。应力波斜入射单节理时,模拟得到的透射、反射系数随节理刚度、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与已有的理论解是吻合的。应力波斜入射一组平行节理时,随着节理间距的增大,其同类波的透射系数Tpp、Tss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值;节理条数越多,Tpp、Tss越小。此外,不同条数的节理,透射系数达到最大值的临界节理间距值基本一致,但趋于稳定时的节理间距值随节理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分析气象航空报文(简称为航报)格式,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简称为Ⅶ)编程实现对各县气象台站上传的气象航报进行全自动定时检测、分析,然后重新打包生成新的、某航空公司需要的气象台站航报,再通过FTP或局域网形式自动传输给相应的航空公司。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航报分检、打包、传送的工作,极大的减轻了业务人员工作强度,避免了人工分检航报的出错率。  相似文献   
989.
伊犁河流域水汽含量时空变化及其和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青  姚俊强  赵勇  赵玲  韩雪云  赵丽  黄有志 《中国沙漠》2013,33(4):1174-1183
利用1976-2006年伊宁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逐月水汽含量,结合地面水汽压建立适合于伊犁河流域的W-e模型,结合DEM重建了1961-2009年伊犁河流域的月均水汽含量,利用EOF和交叉谱方法分析水汽含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夏季干湿年、典型强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水汽含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于东部、平原多于山地、迎风坡大于背风坡,下游平原及上游河谷地带是高值区,水汽含量在13~15 mm,这与地形和绿洲城镇的分布有关;在850 hPa至700 hPa的高度上存在一个最大水汽含量带,对应海拔约2 000 m。水汽含量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夏季增加明显(0.48 mm/10a)。降水量和水汽含量标准化场EOF分解表明两者的时空分布极为相似,存在气候振动的一致性和河谷南北相反的分布型式。雨季水汽含量源地以热带海洋为主,同时也受北冰洋为源地的西北向水汽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高精度遥测数字地震仪作为新一代地震勘探仪器,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地震勘探开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嵌入式Linux技术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为研制新型遥测数字地震电源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介绍了应用PPC405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及FPGA芯片构建的双层堆叠式电源站硬件系统,并在该硬件构架上完成了U Boot、嵌入式Linux内核、JFFS2文件系统的移植及电源站相关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了遥测数字地震电源站的数据传输和网络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