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2049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437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经经  钟宏  谢桂青  赵成海  胥磊落  陆刚 《岩石学报》2016,32(11):3269-3280
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巴马、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中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中,料屯和下巴哈两处脉岩分别与料屯和明山金矿在空间上紧密相关。脉岩中锆石的LA-ICP-MS和SIMS原位U-Pb定年表明,其主要集中于130~140Ma、242Ma左右、400~450Ma、700~1000Ma和1700~1800Ma等五个年龄段。关于较年轻的两个时间段,来自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的继承锆石分别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即136.3±3.9Ma(2σ)和242.3±1.7Ma(2σ)、128.2±2.3Ma(2σ)和243.1±3.6Ma(2σ)。这些脉岩侵入的最年轻地层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因而前三叠纪继承锆石可能捕获自地层,而晚于三叠纪的130~140Ma锆石则应来自于深部隐伏岩体。关于242Ma左右锆石,尽管其与围岩地层百逢组1~2段近于同期,但其晶形较差且多呈不规则碎片状,暗示其更可能源自百逢组中的沉积碎屑锆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期锆石所代表的岩浆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以上130~140Ma和约242Ma左右的两组年龄,与初步确定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的两次成矿的时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金矿化与岩浆作用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三道桥气田潜山的地层格架、岩石岩相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钻井岩心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野外地质露头地层对比研究,对这套潜山地层的时代进行了限定。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桥潜山是一套厚度在700~800 m,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3个碎屑锆石样品的最小谐和年龄为(1522±16)Ma,表明其沉积或成岩时代应不早于中元古代。该潜山是迄今为止塔里木盆地内获得工业油气的最古老的潜山。  相似文献   
993.
阿尔泰造山带广泛分布各种变质沉积岩并发育典型递增变质带,变质沉积岩变质之前的沉积时代与物源特征对于限定成岩历史以及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采自阿勒泰组变质带中石英岩夹层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并采用LA-ICP-MS方法对其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分析。共获得100个谐和或近于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表面年龄分布范围为(443±5)Ma至(2682±19)Ma。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寒武纪(486~540 Ma)并具有527~535 Ma的年龄峰值,可能源于区域内同时代的岩浆活动。新元古代年龄约占1/4,少量锆石具有古中元古代甚至太古宙年龄。结合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以及直接侵入该变质带中的英云闪长岩年龄可确定石英岩原岩的沉积时限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其后发生变质作用。古老碎屑锆石在该地区缺乏对应的岩石,可能源于区内隐伏的古老基底岩石或邻区古老陆块。  相似文献   
994.
南岭科学钻探(NLSD-1)选址于江西省于都—兴国—宁都三县交界地区实施,构造上属华夏板块内部的武夷和罗霄两块体交汇部位。南岭科学钻探瞄准构造结合部区域地质问题和矿集区深部成矿预测两方面科学目标进行探索。NLSD-1开孔至1373.71 m揭露了连续的青白口纪地层,是一套完整的凝灰质火山碎屑岩韵律层,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变沉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和流纹岩。本次工作在科学钻探精细地质编录的基础上,对各类岩性地层进行镜下鉴定,并挑选流纹岩中的单颗粒锆石,应用LA-ICP-MS锆石U-Pb法进行定年,获得了一组高度谐和的同位素年龄,确定流纹岩成岩时代为381 Ma,为赣中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时代的进一步划分、归属和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5.
云岗盆地晚中生代沉积-火山充填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凝灰岩夹层及安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云岗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充填序列的关键时限进行了限定。结合地层接触关系、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重点地质界面的构造意义。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早中侏罗世,盆地为一套湖进序列的连续沉积,以大同组含煤地层为代表,暗示着区域拉张的构造背景;(2)盆地整体缺失了晚侏罗世(160.4±1.1)Ma至早白垩世(130.1±0.7)Ma的沉积地层,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西伯利亚、特提斯同时向东亚大陆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3)旧高山安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0.7)Ma大陆板内裂谷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背景紧密相关。研究成果对旧高山安山岩时代归属提出了新的认识,并不归属于上侏罗统髫髻山组,而相当于下白垩统张家口组。  相似文献   
996.
南阿尔金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南阿尔金花岗岩划分为5期,第1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460 Ma;第2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时代为435~450 Ma;第3期花岗岩组合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为385~411 Ma;第4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时代为343~352 Ma,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第5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为265 Ma。各期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_(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第1期(465~469 Ma)花岗岩浆活动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2期(435~450 Ma)岩浆活动可能是碰撞后环境;第3期(404~411 Ma)岩浆活动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伸展有关,第4期(343~352 Ma)、第5期(265 Ma)岩浆活动可能与造山带深部块体的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雅布赖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部,该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雅布赖山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其中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80±1 Ma,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86±1 Ma,英安岩年龄为275±2 Ma,英云闪长岩年龄为272±1 Ma。正长花岗岩个别锆石的εHf(t)值为正值,大多数低于0[εHf(t)=-5.8~+1.8],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或形成过程中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花岗闪长岩[εHf(t)=-13.0~-8.1]、英云闪长岩[εHf(t)=-10.1~-3.3]和英安岩[εHf(t)=-15.2~-4.9]中锆石的εHf(t)值均低于0,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这与典型的古老陆块上发育的酸性岩浆岩一致。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都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具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而英云闪长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Eu正异常,且相比前两者具有较高的Sr/Y值(300)。排除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围岩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中上地壳酸性侵入岩的结晶分异作用难以形成如此高的Sr/Y值,因而英云闪长岩高Sr/Y值特征可能是源区特征的反映。因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均不能显著影响Sr/Y值,所以造成英云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其源区较深而存在石榴子石残留。结合前人研究,雅布赖山地区及其以东的诺尔公-狼山一带以及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形成了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岩浆岩带。其中,雅布赖山二叠纪岩浆岩可能形成于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和雅布赖-诺尔公-红古尔玉林构造带拼合的碰撞或碰撞后环境。  相似文献   
998.
北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部位,总体上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岩浆活动带。风雷山白山组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流纹岩,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英安质、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夹少量灰色英安岩等,依据喷发特征和岩石空间叠置关系将其划分为一段、二段。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岩Si O2含量高(77.05%~77.52%);K2O/Na2O1(1.03~1.07);Ti O2(0.06%~0.19%)、Ca O(0.38%~1.04%)、Mg O(0.09%~0.17%)含量低,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平均为1.74,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稀土总量平均为138.47×10-6,轻稀土总量(ΣLREE平均为127.55×10-6)明显高于重稀土(ΣHREE平均为10.92×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变化于6.37~7.88,平均为7.05;(La/Sm)N变化于4.51~4.61,平均为4.55,Eu具较为明显的负异常(δEu平均仅为0.62)。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构造背景为陆缘弧。流纹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8.5±1.2)Ma,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白山组应形成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999.
三宫岩体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铜镍矿化镁铁-超镁铁岩体,位于哈尔里克山东段。岩石类型主要为辉长岩、斜长辉石岩和含长橄榄辉石岩,局部有零星铜镍矿化。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81.7±2.6)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样品MgO与FeO~T呈正相关关系,与CaO、SiO_2和Al_2O_3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岩体主量元素成分主要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含量的控制;样品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5.02~7.04,重稀土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分馏(Gd/Yb)N=2.36~2.87,δEu为0.98~1.09多具弱的正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Sr、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Sr-Nd同位素模拟计算表明母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约10%的下地壳物质混染。岩浆源区遭受了明显的熔体交代作用,部分熔融主要发生在石榴子石稳定域。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三宫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该岩体的发现初步表明哈尔里克地区也具有寻找早二叠世铜镍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黑龙江南蛤拉河子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龄分析测试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Fe_2O_3、FeO、MgO、Al_2O_3、MnO、CaO、TiO_2含量逐渐减少,K_2O含量逐渐增加,且向富钾方向演化;Rb、U、Th、K等逐渐富集,Nb、Ti、P逐渐亏损;轻稀土和重稀土总量逐渐逐渐增加,Eu从无异常或弱的负异常到强烈负异常。早侏罗世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其与太平洋板框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